APP下载

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及展望

2012-04-11程道君

海河水利 2012年1期
关键词:行洪抗旱防汛

程道君

(天津市水务局,天津 300074)

1 引言

天津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流域内各大河流的入海尾闾,且濒临渤海,沿海有153 km的海岸线,极易遭受风暴潮的袭击,下泄洪水易受海潮的顶托,给防洪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天津市年降雨量的80%集中在汛期且大部分集中在几场大雨中,加上地势低洼,极易发生内涝。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雨情、水情决定了天津市必须承担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的多重任务,防汛任务十分艰巨。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天津市逐渐由原来的丰水地区变成现在的严重缺水地区,资源型缺水已成为天津市最突出的问题。这就要求天津市的防汛抗旱工作必须从传统的以防汛为主向防汛抗旱、供水统筹考虑过渡,既要考虑防汛安全,又要保证供水安全。因此,做好天津市防汛抗旱工作是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天津市始终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原则,全面推进天津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不但为防汛抗旱业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信息技术支撑,提高了天津市防汛抗旱工作效率和水平。而且,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本身作为重要的非工程防洪减灾手段,也已成为天津市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及成果

2.1 做好防汛抗旱信息化规划,为系统建设提供指导方向

通过调研和总结,我们发现,虽然天津市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防汛抗旱信息化发展总体布局考虑不周、防汛抗旱信息采集手段落后、数据流向不合理、数据共享程度差、缺少统一的防汛抗旱信息平台等问题,为此我们编制了 《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近期安排意见》。作为一个规划性的文件,《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近期安排意见》提出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将以防汛抗旱信息采集系统设施建设为基础,提高对各类防汛抗旱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解决防汛抗旱信息源不足的问题;以建设防汛抗旱信息共享平台及信息共享机制为重点,消除信息孤岛,解决各类防汛抗旱信息共享困难的问题;以提高防汛抗旱专题业务应用系统的水平,增强对防汛抗旱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为主攻方向,为天津市作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从而进一步提高天津市防汛抗旱业务的正规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2.2 以主要行洪河道测量为着力点,抓好防汛信息化基础工作

(1)天津市主要行洪河道测量及资料汇编:多年来,天津市的主要行洪河道受风浪淘刷、沉降、河道淤积、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天津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防洪任务更加艰巨。为了做好天津市的防洪调度,针对全市主要行洪河道现状逐年开展了行洪河道断面测量工作,以便全面细致地了解天津市主要行洪河道的地形特征,取得最新的基础数据,为天津市科学合理地进行防洪规划、工程管理、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服务。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完成了全市主要行洪河道以及沿海堤防的测量工作,为防洪、防潮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测量工作的基础上,又组织开展了全市防汛基本资料整编工作,把气象、水文、河道、闸站、堤防、预案等防汛基础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与规范,为有关领导进行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可靠的基本信息。

(2)天津市万分之一大比例尺水利专题电子地图绘制:为了提高天津市防汛指挥调度水平,联合天津市测绘部门及全市各区县防汛部门制作了万分之一大比例尺水利专题电子地图,将全市的河道、堤防、闸站、泵站、渠道等水利要素进行了标绘。近年来,万分之一水利专题电子地图在天津市水利规划、防洪决策、工程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天津市防汛抗旱业务梳理工作:防汛抗旱业务梳理工作从防汛抗旱的核心业务入手,经过业务目录梳理、业务流程节点分析、业务流程图绘制、信息源分析、标准制度整理等阶段,完成了防洪调度、城市供水、抗旱管理、工程管理、防汛检查、防汛队伍管理、预案及责任制管理、物资管理、防潮管理、信息化建设、行政办公等业务梳理内容,重点从市级防汛抗旱管理部门、区县级防汛抗旱管理部门、河系管理部门等多角度对业务的衔接及信息源需求进行了分析,为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共享打下基础。此次业务梳理工作共计梳理业务200多项,绘制流程图100多幅,整理信息源表单约1 000个。防汛抗旱业务梳理工作不仅为开展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为规范各项防汛抗旱业务工作、提高防汛抗旱业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天津市防汛控制闸站报汛水尺基点联测:由于建设时间不同,天津市防汛控制闸站报汛水尺存在高程不统一的问题,给防汛调度指挥工作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防办组织实施了防汛控制闸站报汛水尺基点联测项目,完成了49个防汛控制闸站报汛水尺基点引测,并分别提出了报汛水尺基点冻结高程与2002、2009年国家85高程的修正系数,为统一各闸站报汛水尺基点高程基准面、按实际高程修订水情报表提供了依据。

(5)天津市主要行洪河道行洪能力分析计算:由于天津市的主要行洪河道多年没有来水,河道地形发生了较大改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地理环境变化很大。如何在洪水来临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意见,是摆在防汛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做好领导的参谋,提供科学、可靠的防汛调度决策意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MIKE11系列洪水分析模型软件,结合近年来进行的河道测量工作,开展了主要行洪河道的行洪能力分析工作,通过计算分析在不同的初始条件、堤防情况、调度策略下各条主要行洪河道的过流能力,为领导防汛决策时提供参考。

2.3 以防汛抗旱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抓好防汛抗旱信息系统建设

近年来,天津市紧密结合防汛抗旱业务实际开展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工作,相继完成了天津市防汛气象云图接收处理系统、天津市城市防洪信息系统、于桥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分析系统、天津市雨洪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天津系统定制项目等建设,这些信息系统在天津市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通过实施天津城市防洪信息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天津市防汛会商系统等项目的建设,采用模块化设计,构建了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平台框架。该平台通过建立防汛抗旱业务综合数据库、信息汇集平台及业务支撑平台,研制开发了防洪调度、工程抢险专题业务模块和防汛值班管理系统,为市防办防汛值班提供了便捷、实用、高效的管理手段;同时,结合天津市防汛抗旱业务梳理的成果,业务模块划分基本涵盖了天津市防汛抗旱业务,为防汛抗旱信息化的后续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基本框架。从而,为实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防汛工作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3 体会及展望

3.1 重视信息化基础工作并与信息系统建设相互促进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基础工作。河道、堤防、闸站、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的基础信息是防汛抗旱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做好防汛抗旱业务工作的依据。只有建成具备基础信息支持的防汛抗旱信息系统,才能真正为防汛抗旱工作服务。

万分之一大比例尺水利专题电子地图制作、行洪河道测量、防汛基本资料整编等工作,不但为天津市的防洪、防潮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天津市城市防洪信息系统、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天津市主要行洪河道调度仿真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通过上述信息系统的建设,构建了天津市防汛抗旱综合数据库系统,进一步加强了防汛抗旱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促进了防汛抗旱基础工作的开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3.2 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了防汛抗旱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

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注重与防汛抗旱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并把最新的防汛抗旱科研成果运用到系统开发中,如雨洪资源利用系统、调度仿真系统(MIKE11水动力模型)、于桥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分析系统等都是防汛抗旱科研与信息系统建设相结合的典型。同时,在信息化建设中让年轻人多参加,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学到的新知识在项目建设工作中发挥作用,并在项目建设工作中不断熟悉防汛抗旱业务,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3.3 信息系统建设与防汛抗旱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以防汛抗旱业务梳理成果为基础,紧密结合防汛抗旱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工作。通过建设防汛调度、工程抢险等专题会商模块,使防汛调度、会商流程规范化;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了气象、实时水、雨情、潮情、工情等防汛信息的统一展现;通过短信、传真群发等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完善了防汛信息发布手段,提高了防汛工作效率。

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是,将在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前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重点开展全市重要蓄滞洪区的测量工作,完成天津市防汛手册汇编工作;以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基础平台,进一步整合全市防汛、抗旱、城乡排沥、城市调供水、防潮等信息,开发研制相应的业务决策系统;以现有的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各类防汛抗旱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尤其是要完善工情、旱情信息的自动采集手段,不断增强防汛抗旱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研制能力,为天津市进行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全面提高天津市防汛抗旱业务的正规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行洪抗旱防汛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