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大力发展民生水利

2012-04-11陶丽琴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23期
关键词:根本利益民生水利

□陶丽琴(中国水利报记者)

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总纲充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修改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在水利部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在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上取得新成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而构建和谐社会则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党实现执政兴国战略目标的根本路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民生为先。十八大还明确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些目标和任务对今后的民生水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利与民生密切相关,从朴素的治水为民思想到明确提出建设民生水利理念,刚刚过去的十年是人民群众受益水利建设最多的十年。老百姓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建设与自己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体会是最深刻的,水利建设在长期的实践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治水惠民的共识。2007年10月,陈雷部长代表水利部党组首次明确提出“民生水利”的理念,强调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进一步加快了民生水利建设的步伐。1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国家财政的强力支持下,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小水电代燃料、库区移民扶持、中小河流治理等数以万计的关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项目广泛实施,数亿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水利建设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民生水利建设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领导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解决好民生水利问题始终是水利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水利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要把思想认识和工作部署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以实际行动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坚持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大力发展民生水利,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水利问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考虑,把民生水利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尤其是生产生活中的水利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就要加快发展民生水利的步伐,使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城乡防洪排涝、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防洪薄弱环节,消除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隐患;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步伐,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就要加大民生水利投入,创新体制机制,继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利的制度安排。民生水利问题在国家发展进步中不断显现,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今天的民生水利问题。要坚决摒弃过去那种农村的事情农民办的传统观念,敢于创新,更多地把政府资源用于民生水利这一公共服务领域,在建好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水利产品的同时,把管好工程纳入到政府和水利部门的职责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水利服务,为人民群众持续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生活水平创造条件。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改革发展的根本归宿,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水利改革发展中,我们要饱含“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民生情怀。带着感情抓民生水利,水利改革发展就能蓄积永不枯竭的动力;带着责任抓民生水利,水利改革发展就会蕴藏生机勃发的活力。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民生水利新发展定会尽快实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定会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根本利益民生水利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从党史国史维度看党的十九大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探究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