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妹岛和世建筑设计中“中性化”和“女性化”特征简析

2012-04-10黄婧雅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6期

黄婧雅

[摘要]2010年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之一妹岛和世近几年的作品逐渐引起世人关注,世人越来越多的被其单纯的空间,细腻的思考以及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的建筑理念所吸引。本文首先通过挖掘妹岛和世和马列维奇在艺术上的共通之处,展开对其在建筑上体现的“中性化”和“女性化”的特征的研究和探讨;同时通过对其几个典型案例的研究,总结出其设计理念的特点,寻找到其解决“中性化”和“女性化”设计的均衡点,同时使研究能对实际的设计工作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妹岛和世马列维奇 妹岛流中性化女性化

1.妹岛和世简介[1]

妹岛和世(罗马拼音:Kazuyo Sejima、日文假名:せじまかずよ;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美国 B.BONGAB所著《日本新建筑》一书中列举的日本建筑师中只有两名女性,其中之一就是妹岛和世(另一名是长谷川逸子)。凭着她的努力和才干,她的事务所依靠连续获奖所得的工程维持并发展着,至今已有十年。

2.妹岛和世与马列维奇的联系

总有人说,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经典作品总是与马列维奇(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绘画的创始人,公认为俄罗斯的卡西米尔·塞维里诺维奇·马列维奇的第一件至上主义绘画是“黑色正方形”)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总是想,或许能在他们的作品中挖掘出其创作过程中隐藏的所谓众多人口中的至上主义情结也说不定,通过研究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对我的建筑设计也会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那么首先,妹岛和世和马列维奇创作间的联系是什么,两者在情感上有什么共通之处呢?马列维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有几幅,第一次引起轰动的是一个黑色正方形,一张纯白色的纸上出了一个直尺画的黑色正方形之外别无他物,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对艺术的污蔑,也有很多人认为这幅画完全丧失了所谓创作的性别,但是马列维奇却认为这是最纯粹感情的表现,真正决定事物的不是观念,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内心看待它的情感。

由此看来,从马列维奇的第一个作品中,或多或少的能感受到妹岛和世建筑的相似的精髓,貌似妹岛和世不喜欢主观上左右国际建筑的方向,或者说主动地引领国际建筑设计的潮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点类似中性化的感觉,大多数的反映到了她的建筑上。但内敛含蓄不张扬的风格又有了些许温婉和女性特有的脆弱。从她的早期作品开始,就一直显示着静谧,朦胧,具有暧昧感情的建筑特征。她不像扎哈哈迪德那般激烈、高速、像狂飙又像海浪一样翻滚不停。扎哈的建筑显示的是一种强烈的欲望,而妹岛和世瘦弱、安静,我想,仅从这一点上倘若性格安逸的妹岛和世设计出如个性鲜明的扎哈一般的彪悍建筑,反倒让人感到意外了吧。因此,从建筑的角度出发,妹岛和世从最初开始便给自己的作品立了两大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中性化的设计目的和女性化的建筑体现。

随着1918年马列维奇最重要的作品“白底上的白色方块”的问世,至上主义绘画的终极作品也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在这幅画中,色彩的所有要素都被摒弃,映入眼中的是一个在白底上微弱到几乎难以辨认的白色方块,世人惊呼眼中的世界全部失去了…毫无疑问,这部超越了绘画传统的艺术作品已经完全超越了物质世界,就像马列维奇在《论艺术的新体系》中骄傲的宣称一样:“我已经征服和摧毁了太空的界限,我做了一个口袋,把色彩都装进袋里,还在袋口扎了结,往前飞!在我们的面前是白色和畅通无阻的太空,是没有终极的世界。”[2]

同样,相似的情感反映在了妹岛和世的建筑设计上,她和西泽立卫都是日本名师伊东丰雄的弟子。大多数人总认为丹下健三是日本民族风格建筑设计的代表者,但也有人说,当年由菊竹清训引领的“菊竹流”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965年妹岛和世的老师伊东丰雄进入菊竹清训的事务所,从此继承了菊竹清训的风格。而此后他的弟子妹岛和世于1987年从伊东事务所独立,与西泽立卫共同创立了SANAA建筑事务所,开始了他们纯粹的建筑之旅。或许在世人看来,他们各自对于自己钟爱之物的情感有些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是觉得疯狂,但仔细品味,却能发掘出其中的共通之处。不管是从马列维奇的艺术创作中还是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体现出的情感和精神虽然略偏向两极,但深入追究,却发现它们互相呼应,缺一不可。

3. “妹岛流”的中性化与女性化

可能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解读妹岛和世的建筑,对于我们来说会感到十分困难,他们的建筑多少令人有种忐忑不安的感觉,不是因为复杂,而是因为恰恰相反的建筑的单纯,从妹岛的建筑上面,建筑完全没有多余的修饰和夸张,从深层次上更是与马列维奇的纯艺术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处。妹岛和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不仅超越了建筑的传统,而且超越了建筑原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当我们试图走进妹岛和世的世界时,令人惊奇的是,好像探究的过程似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妹岛和世一如既往的安逸,平静。

妹岛和世的SANN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建筑总是不再作为中心主题,好像蕴藏着一种“柔美”“弱”的概念,在她的很多作品中,如同马列维奇的画一样,人和人的行为在建筑中成为了首要考虑的因素,哪怕即使是私人住宅,也被其形象的描述成了一个私人活动的发生器。她的建筑简约,冷静,精致,甚至可以用暧昧来形容。这一系列略偏女性化的意境,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出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把关心的目光投向了周围生活的人的个人需要。这些似乎都是女性设计师经常关注的领域。

我们可以把妹岛和世的作品和库哈斯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库哈斯作为当代荷兰建筑大师,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其建筑给人的感觉是“粗犷,力量,创新,自由”,这些都是源于他那独特而有深度的理论基础和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3]。而妹岛和世作为日本著名的女建筑师,强调建筑给人的空间感觉,建筑风格多表现为白色的、轻盈的、朦胧飘逸的世界[4]。与库哈斯相比,她的作品更多的反映了人和物的活动,表现在建筑中是一种空间的延伸关系。

可是,与此同时,又有很多人说“妹岛流”最明显的特征是中性化。如上文中提到的“空间的延伸关系”,在很多日本当代建筑师眼中,那是一种静静蔓延的美学。所谓中性化文化特征,本来就是东亚文化的传统。比如佛陀和菩萨都是中性的,他们的身体和器官都没有很强的性别特征。中性化反映到建筑中被很多人认为是“妹岛流”中的虚无,白,无边的空旷,冥想,半透明,没有明确的边缘,淡到极致,超级薄,飘渺如云[5]。

妹岛和世不是日本的“海归”,她是完全的本土派建筑师,但却好像比很多日本海归派建筑师更加国际,作品更加具有包容性。SANAA在海外的代表作品有:托雷多美术馆玻璃艺术中心(2006),德国工业改造区矿业同盟设计管理学院(2006),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2007)等等。身为女性身份的设计者,她的作品却让有的人认为是颇具中性甚至硬朗风格的代名词,或多或少令人感到新奇。女性风格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女性喜欢装饰和诱惑,被观看和挑逗,这些都是女性天生所具有的资质。女人最在意的是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甚至很多女建筑家都期待观众能够跨越她的作品去注意她本人,但这一点在妹岛和世那里却没有,她的作品历练洗净,使人完全忽略了多余的修饰,被单纯的空间的美感和个性所吸引。

4.“中性化”和“女性化”在其建筑中的挖掘

(1)金泽21世纪美术馆

“公园里有不同种类的人,小孩在玩耍,年轻人在恋爱,老人在交流。他们在一起,但他们的目的不同。各种行为活动发生在同一个空间,但在一定程度上,你又能重新借这个机会定义自己的空间[6]。”这是妹岛和世对自己建筑空间的比喻,她将自己的建筑空间比作公园。其2004年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将其推向了建筑业界的顶峰。我们再一次拿库哈斯的例子来说,像比如CCTV这样几近疯狂的造型,利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超级结构,持续的管状受力系统结构,如果可以的话,说不定更夸张的建筑造型还会出现。相反的,对于妹岛和世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作品,也同样体现了妹岛本人的设计风格。

这是一座低矮的圆形作品,悬浮在市中心的绿化地上。拥有全开放的透明玻璃幕墙,周边的风景能够自然的融入,风景、植物和室内的展览品浑然一体。室内被柔和的自然光包围。 “美术馆并不只有展览的功能,更多时候,这是人接触城市,所以我使用透明以及圆形为元素。”妹岛和世本人把整个作品形容得很单纯,这种单纯体现在材质的运用和结构的选择上。外墙使用柔美感觉的穿孔板配合玻璃,造型轻盈、飘逸。

为了营造气氛,玻璃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这种普通的建筑材料在妹岛和世的建筑中频繁的被利用,结构的精细使用结合妹岛和日本民族性来说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她形象的将结构细致比喻成高雅和设计深度的问题 [7]。其设计凸显的特点可能除了设计风格之外就是细致。在这种偏女性化欲言又止的暧昧里面,充满了日式的精致和淡淡的惆怅,“那种寂静的美似乎把时间都凝固了”。

但与此同时,妹岛和世对空间和建筑本质的关注远远高于建筑造型,这使得她的建筑显得异常的纯粹,朴实。换一个角度来看,世纪美术馆的设计又是冷静的,节制的,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些电影形式在激发感情的同时,故意节制感情。它向我们传达了纯粹和完整的体验,没有任何迷惑和欺骗的东西,设计过程轻而易举的便将简约和准确联系在一起,这样陌生的意味完完全全是一种中性态度的体现,这种产生于建筑真实性的美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妹岛的建筑完全剔除了娇柔虚伪,实现了对中性和女性化完美的融合和体现。类似风格的建筑同样能在妹岛设计的东京高档消费区的半透明Dior大厦和托莱多艺术博物馆透明玻璃厅中找到。自然的力量,阳光,和空气毫无争议的在妹岛的空间中成为主角。

(2)纽约新当代艺术馆

“这是个野心勃勃的建筑,必须跳出这片狭促的街区,提供一个舒适自由的参观空间。”这是纽约新当代艺术馆的招标要求,2007年,妹岛和世和她的SANNA在街角搭起一幢明净而惹眼的建筑[8]。

在接到设计任务书的时候,妹岛便试图在一个没有秩序,土地面积受到局限的场地中营造一个有序而宽敞的空间。这种混乱之后清晰明了的逻辑性,是完全与其身为女性设计师的背景相斥的,妹岛没有使用传统的墙和柱来分割空间,相反的,这次她用不同高度的台阶连接起高低起伏的各个平台。这些高低起伏的意境在太阳光的衬托之下更加具有女性的安逸。脆弱,薄透,平静,脱俗。这种气氛完全不同于那些追求视觉冲击或者过于修饰的作品。

有人说纽约新当代艺术馆像是建筑家手中的“叠叠乐”,经过妹岛和世的雕琢,清新自然,历练洗净。让这座收藏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品的艺术容器有了更新更贴合的外表。 但事实上,新馆所在的场地是早期低收入移民聚集的地方,和大多数人脑海中的摩天大楼现代化建筑林立的曼哈顿截然不同。当妹岛和西泽第一次来到场地探测情况时,也对周围的景象感到了一点惊讶,不过,令人更加惊讶的是他们把这种景象充分的融合进入自己的概念设计中,那就是“敞开心胸,毫无偏见的接受一切[8]。”这种对周边环境的尊重和隐忍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到了他们的设计上,新馆从材料上并不精致,馆内的装修陈设也有些粗糙,中性化的特征在此再一次被放大,但从中也散发出了优雅的安然的女性气息,受限于环境,但不被环境所限制。从外形上,建筑师的“叠叠乐”利用没有重叠的部分开了天窗,从而形成良好的自然光源,自然而原始的气氛却分外令人感动。

单单拿出纽约新当代艺术馆来说,我们完全无法看出其中是否有女性气质,甚至把它和所谓具有男性气质的典型建筑相比较,那些具有棱角的男性建筑师反而被远远地抛在后面。环顾世界建筑的历史上,女性建筑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左右着国际建筑的方向,或者说引领国际建筑的潮流,比如妹岛和世,又比如扎哈哈迪德。而纽约艺术馆整栋建筑体现了他们的目标:建造让所有人都享受的建筑。西泽立卫说:“我们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最大限度的向公众和环境开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设计的建筑是开放的、透明的、光线充足。之所以这样是为了能让观众驻足其中,就像置身公园一样[9]。”

从远处看,艺术馆像是悬空的,地上八层,地下一层。建筑中没有柱子支撑[10],这或多或少可能会让我们这些习惯柱梁结构的人感到新奇和有一些不适应,但柱子的撤除恰巧又方便了展览空间的灵活运用。同时,为了不让窗户破坏建筑整体的和谐统一,SANAA在盒子外又增添了一层薄纱般的铝钢,建筑外壳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有不同颜色的体现。显而易见的,妹岛和世试图将建筑的洗练温婉之美隐藏在了粗糙的物质结构中,就像中性化的建筑中却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设计者细腻的思考,这种细腻的情感是若有似无的、一种说不出的美。

5.结语

马列维奇的绘画否定了艺术的主题物象与内容,简化为表现的手段,所蕴藏的能量却在接近于零的内容之中爆发出来[11]。妹岛和世的作品或多或少的有着日本文化特有的禅味和玄妙,精致的空间中蕴藏着中性化设计的纯粹,这种纯粹或多或少的体现在空间的“空”上,但更多的通过一种谦虚的“女性化”的精致表达着妹岛和世对空间和建筑的尊敬,是一种最本真的回归。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482630.htm

[2]雷蒙,陈出云。 俄国构成主义对当代设计的影响,现代企业教育出版社,2007。

[3]Rem Koolhaas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s. RICE UNVERSITY SCHOOL OF ARCHITECTURE,1996

[4]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的作品与思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50(2):30.

[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beb170100ktie.html

[6]http://news.99ys.com/20100330/article--100330--37859_1.shtml

[7]http://79299.china-designer.com/home/32642_4_8574.Htm.

[8]http://www.archinfo.com.tw/member/09/090426.aspx

[9]陆邵明,王伯伟。 情节:空间记忆的一种表达方式[J],建筑学报, 2005(11):71.

[10] 董良,李超,浅析妹岛和世的设计作品与设计方法[J],山西建筑,2009,35(12):8210.

[11] 路艳红,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至上主义情结,山西建筑,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