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区域成矿学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2012-04-10孟利王学文王正常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找矿新思路

孟利 王学文 王正常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论,因此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区域成矿学 找矿 新思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so appeared a lot of exploration of the new theory, s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 theory, new technology, new methods of utiliz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ast many exploration method 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find, achieve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regional ore prospecting for learning new ideas

中图分类号:TD1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利用单一找矿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有时甚至会给某个有望地区判处死刑,致使其他地质部门不再对其进行继续查证工作,这对有限的矿产资源无非是一个巨大损失,因此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建议在当今的找矿工作中,综合多种勘查方法加以查证,以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区域成矿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成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及地质发展史;区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成矿意义;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及岩石圈组成与结构。2.含矿岩石建造的种类、形成与分布;构造2成岩2成矿作用。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基岩、土壤、水系物质的成矿元素丰度,主要地质体的元素丰度,壳幔的主要元素丰度;作为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块体及其成矿意义。4.区域地质流体:古含矿流体的类型、来源、输运和停积;区域尺度含矿流体的示踪标志;构造-流体-成矿作用。5.已知矿种、矿床类型和成矿条件,主要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成矿特征。6.区域的综合地质异常(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原生异常与后生异常, 各类异常间的关联及其示矿意义。7.区内的成矿系统(一个或数个)及各成矿系统间的联系;按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继承性建立区域成矿谱系。8.建立矿产信息库,编制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图。9.总结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区域成矿特征,明确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方法。10.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明确区域内的主要矿种、主要矿床类型;预测矿产资源量和远景区;研究重点矿床的找矿模型和区域普查找矿方向以及适用于本区的找矿方法和技术。

(二)研究方法

针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宜采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遥感学、水文学、生物学、经济地质学、矿产勘查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来探索区域成矿规律。

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的综合信息制图与研究;2.区域控矿因素分析;3.区域地球化学块体分析;4.区域成矿系统分析(环-要素-过程-产物-演变) ;5.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研究法;6.区域成矿模式及成矿谱系研究法;7.区域成矿图编制(二维、三维、四维) ;8.区域矿产信息库的建立;9.区域矿产预测及预测图的编制;10.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估法。

以上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标、任务、技术手段、工作程序和质量指标等,详见《区域成矿学》及有关的工作方法指南。

三、区域成矿研究和找矿思路

在成矿区带研究中如何运用当代区域成矿学的理论与方法,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作者建议以成矿系统分析为一根主线,以它为纲,进一步研究和审视有关找矿目标、找矿信息和找矿方法等问题。现提出几点认识和思路供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区域找矿目标由单个矿床到矿床系列

在过去的找矿工作中,常以单个矿种和单个矿床类型为目标,如找寻金矿、铁矿、铜矿等,找斑岩型铜矿、找构造2蚀变岩型金矿等。这种“单打一”的找矿对象,在计划经济时期和专门找矿工作中是常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终究限制了找矿者的广阔视野,也造成了有可能避免的浪费。

当今,我国的综合性区域矿产调查和找矿预测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找矿的目标就不只是单个矿种和矿床类型,而应该是找寻该区存在的矿床组合或矿床系列,即由一定成矿系统产生的全部矿种和矿床类型。从另一个角度看,矿床分类过细,不利于在找矿中建立对区域成矿的整体认识。而加强对找矿目标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则有利于建立起找矿的战略眼光。

(二)从矿化网络入手逐步缩小靶区

在区域找矿中,一般先发现示矿异常,再据以追溯矿体。因此, 深入研究矿致异常, 应该成为区域成矿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在成矿作用中产生的各类异常地质的、地球化学的、地球物理的异常,或直接由矿体因素引起,或由矿化蚀变岩石及含矿地层、岩体、构造等引起。它们或反映矿化的化学异常或物理异常,或反映矿化体的生物异常。这些异常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是密切关联的,由于矿致异常一般比矿体占有更大的空间,能显示更多的有关成矿的信息,因此,常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应充分运用地质成矿理论,区分和筛选这些有关异常,一步步地缩小找矿靶区,以达到发现矿床的目的。

(三)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来龙去脉”找矿法

矿床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区域成矿系统及其产物是一定的地质历史作用的结果。矿床系列及异常系列在其形成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即这些产物经受后来地质作用的变化和被改造的阶段。主要的地质改造作用有构造变形、流体溶蚀、变质作用和地表风化剥蚀、搬运和掩埋作用等。作为一个矿床, 其经受的后来变化有变形、变质、变位、变品位、变规模等, 其结局有几种可能:①保存完好;②部分保存, 即矿床规模缩小;③转变为其他类型;④消亡。目前,已知的地表和近地表的很多矿床都是经过众多地质事件磨难后的“幸存者”。一个区域中的矿床“幸存者”越多, 找矿的潜力就越大。

正是利用了历史分析的方法, 我们才注意到矿床和成矿系统的“来龙去脉”。对每一个矿床,都要问几句:你经历过哪些遭遇? 你是原状,还是残破状? 你是原来的规模(储量),还是剩余储量? 你损失的储量到哪里去了? ,它是一项并不亚于成矿条件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工作的地区, 还要研究一个成矿系统产生的矿床组合和异常系列的被改造过程和整体保存条件,包括哪些矿床类型被破坏了,哪些被保存下来, 保存在哪些地段? 等等,这对于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逸阳,区域成矿学及中国区域成矿特征研究[J],科技资讯,2008,(03)

[2]祁思敬,区域成矿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01)

[3]谢格洛夫,叶敬仁,成矿分析原理及构造-岩浆活化区成矿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3,(04)

[4]朱裕生,矿产预测理论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的理论体系[J],地质学报,2006,(10)

[5]翟裕生, 王建平,邓军, 彭润民,成矿系统与矿化网络研究[J],矿床地质, 2002,(02)

[6]翟裕生,从29届地质大会看矿床地质学研究的进步[J],地质科技情报,1992,(0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找矿新思路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乡贤网路”或是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振兴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斑岩型矿床中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对华南小岩体找大矿问题的探讨
整合催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