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RA1201+全站仪半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高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2012-04-10金年生高斌
金年生 高斌
摘要:本文结合在建的国家十堰至天水高速陕西境内YK391+160-YK391+321段路堑边坡变形监测,简要介绍TCRA1201+全站仪半自动监测系统在变形监测过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监测控制网的建立及监测数据分析。
关键词:TCRA1201+全站仪;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country under construc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to tianshui high-speed shiyan domestic YK391 + 160-YK391 + 321 segments of cutting slop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CRA1201 + tachometer semi-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rocess, the paper expound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nitoring control network and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Key words: TCRA1201 + tachomete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TCRA1201+全站仪是个理想的监测设备,具有较高的观测精度及自动化功能,同其他的全站仪相比有下列几个优点:①自动识别棱镜,比传统观测速度快1至2倍且可杜绝人为误差;②作业时间更灵活,可以在夜间进行作业;③外业数据自动记录,内业数据自动处理,能大大提高内外作业的效率;④与传统观测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其观测精度更高,观测数据更可靠。
2 工程概况
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G7011)是国家高速路网规划中的横向联络线,汉中西段地处秦岭山区,地形破碎,路基高填深挖较多,高边坡、高路堤稳定问题突出,YK391+160-YK391+321段路堑边坡长为191米,开挖时发生滑坡,进行加固处理,设计为5级边坡,锚索框架梁结构,为实时掌握路堑边坡变形情况和规律,特开展此项监测工作。
3变形监测网建立
3.1观测方法确定
目前常采用测角交会法、极坐标法、测边交会法。此三种方法都一定的适用范围,具体来说,当测距较短(小于200m)测角精确度要求很高时应采用测角交会法;当测量范围在200至500m范围内应采用极坐标法;当定位距离大于500m时适宜采用测边交会法会。
就YK391+160-YK391+321段路堑边坡而言,依据地形地势条件,测站点只能设置在路基对面,测站点距各监测点距离介于200至500m之间,故采用独立极坐标、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法。监测仪器采用莱卡全站仪TCRA1201+,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1mm+1.5PPm。
在路堑边坡变形影响区域外的稳定岩土中布设基准点、测站点(测站点与基准点的间距应大于50m),在边坡平台、坡脚设水平位移监测点。基准点、测站点与位移监测点共同构成监测网,假定基准点与测站点的坐标,监测各周期位移监测点的坐标变化,解算各监测点各时期的水平位移。
3.2 监测数据精度
在监测测量工作中,监测网布设、仪器限差设置符合要求《工程测量规范》(GB50016—2007)10.1.3 10.2.410.2.6四等的规定。
3.3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YK391+160-YK391+321段路堑边坡监测图如图1所示,测站点、基准点和监测点根据工程现场情况确定,测站点、基准点布设于边坡坡体对面的稳定岩、土中。在边坡坡面及防治工程各级平台布设10个监测点,分别布1级、2级、3级、4级平台上。为了更好的消除对中误差,保证测量精度,变形监测点采用具有强制归心标盘的混凝土标墩。基准点、测站点与监测点构成监测网,测量各监测点与测站点之间的相对坐标的变化,依托检测软件《莱卡三维变形监测》,分析监测点的位移变化与边坡变形。
图1桩顶挡墙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4 监测数据的采集
我方于2011年3月开始对YK391+160-YK391+321段路堑边坡开展监测工作,于2011年3月10日完成初始周期观测,至2012年02月11日,累计观测17周期。
(1)监测时间的选定。因YK391+160-YK391+321段标段正在进行施工,空气中饱含路基施工产生的粉尘等会对仪器稳定成像产生影响,为避免大气折光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监测时间应尽量避开施工时段及恶劣天气时段,宜在早上傍晚时段测量。
(2)数据采集方法。所有边坡变形监测点均使用棱镜,采用多测回方法进行观测,仪器进行盘左盘右测量消除误差。每个监测点上水平角观测、距离及高程各观测4个测回。
(3)边坡变形监测频率。根据边坡施工情况,变形监测自监测网建立好后开始观测,前2个月每半个月观测一次,2月后每个月观测一次,当边坡位移明显及雨季,加密监测。
5 变形数据分析
YK391+160-YK391+321段路堑边坡各监测点的累计位移量均较大,各监测点累计位移量见表2。而且自监测以来,各监测点变形量一直在增加,变形速率较均匀,各监测点累计位移曲线见图2、图3。我方自监测以来,一直判断该边坡稳定性差。
表2 各监测点累计位移表
注:2011年11月20日监测时发现P9、P10监测点被破坏。
图2各监测点平面位移曲线(2011-03-10至2012-02-11)
图3P9、P10测点平面位移曲线(2011-3-10至2011-10-14)
注:2011年11月20日发现P9、P10监测点被破坏。
截至2012年02月11日,边坡各监测点累计位移量见表2,各监测点平均位移速率见表3。变形最显著的监测点为布设于4级平台小里程方向的P2点,累计位移位128.6毫米,平均位移速率0.38mm/d;变形最小的监测点位为布设于1级平台大里程方向的P8点,但其累计位移也达到65.1毫米,平均位移速率0.19mm/d。
表2 各监测点累计位移比较表
注:2011年11月20日发现P9、P10监测点被破坏。
表3 各监测点平均位移速率表
将各监测点累计位移及平均位移速率进行对比可见,各监测点自下向上、自大里程向小里程,变形显著程度由弱到强,见图3。其中:
①布设于4级平台小里程方向的P2点、3级平台小里程方向的P4、P5点变形最显著;
②布设于4级、3级平台大里程方向的P1、P3点和2级、1级平台小里程方向的P7、P8点变形次之;
③布设于2级、1级平台大里程方向的P6、P8、P9以变形相对较小。
图3监测点变形显著程度分布图
监测结论:
1)该处边坡各监测点累计位移量较大,变形速率较均匀,反映该处边坡稳定性较差。
2)所布设的监测点变形显著程度分布规律明显,自下向上、自大里程向小里程,变形显著程度由弱到强。
3)截至2012年02月11日,各监测点变形仍在增加,反映该处边坡仍然处于变形调整期。
5 结语
本文作者以在建十天高速YK391+160-YK391+321段路堑边坡为例,较为系统的介绍了TCRA1201+全站仪半自动变行监测系统在高边坡变形监测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华锡生.田林亚.安全监测原理与方法[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强,韩军,艾凯. 某高速公路山体边坡变形监测与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299-302.
[3] 夏元友,李 梅.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发展趋势[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7):1 087~1 091
作者:金年生 性别:男 籍贯:安徽六安市
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邮编:710061出生年月:1986.01学位:硕士
作者:高斌性别:男籍贯:甘肃天水市
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邮编:710061出生年月:1987.04学位:硕士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