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园林绿化设计
2012-04-10肖晓科
肖晓科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对策与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ased on his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of related problems in is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our country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Keywords: garden; Landscaping; design
我国城市绿地设计起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当时城市绿化的方针是:“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使城市绿化工作快速进入发展阶段。80 年代后,出现了北方以天津为代表的 “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生态园林绿化”。绿地率达23.00%,绿化覆盖率达27.44%,人均公共绿地达6.50 m2。2001 年,国家建设部又授予海口、三亚、长春等10个城市以“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区”的称号。目前,国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已呈现出要素多元化、结构网络化、生态合理化特点和绿地园林生态设计、区域设计、文化设计、科学与艺术设计、立体化设计等发展趋势。
1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总体规划忽视园林绿地设计师的参与
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决定着整个城市的景观风貌、景观空间格局以及城市的景观特征。目前由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一般只选择和看重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的意见,忽视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师的参与,这就很难体现以人为本,功能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先的设计理念。园林设计师只在规划好的布局上见缝插绿,难以在保障绿地率和保护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其生态稳定方面发挥作用。
1.2 忽视植物空间布局与造景
目前许多园林绿化建设只注重总体布局和硬件景观设计,常常忽视功能效果和植物造景及生态效益,植物与环境( 包括生物与非生物) 的关系要协调稳定,更要协调植物与人的关系,使人在植物构成的空间中能够感受生态、享受生态,并且理解和尊重生态。
1.3 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我国城市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少,建筑密度大,可用的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城市建设者们往往为了取得更多的土地建筑面积,不惜将原有的自然山头推平、池塘填平,将原有的植被砍掉,这就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即便随后在小区内种一些外来植物,绿化效果也非常差。
1.4 缺乏地方风格与设计个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目前,一些新建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没有表现地方特色、体现地方风格,在广场、街头、街道、单位庭院、居住区庭院,千篇一律地建植草坪、栽种断头大树和模纹花坛,而且规划设计了大量外来树种,栽种一些樟树、茶树、无患子等热带树种,对乡土树种开发种植不够,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往往造成植物死亡;有的广场只是培植一些草皮,这些草皮到了秋冬便枯黄一片。 一条马路上,百余法国梧桐近半枯死,外环路上于2011 年初栽植的千余棵法桐,至今枯死了上百棵,造成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
1.5 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简单
目前的园林规划设计和方案审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方案规划的构思和立意,忽视植物的生态功能,设计的人工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城市在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时,除了应遵守上述生态学法则外,还应注重植物群落本身的景观效果,特别是林冠线的外型,群落色相、季相等景观因素,同时还应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功能和绿色理念。
2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原则
2.1 科学规划、注重细节
城市园林设计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做到科学规划,使设计项目与整个城市区域环境相结合,要在项目的性质、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准确定位;要做到 “三个协调”,即项目设计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植物载体的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等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2.2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该原则要求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结合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的情况造景,做到既经济节约,又在层次上体现起伏与韵律变化,避免呆板。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追求奢华,不能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在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确保居民的身心健康。设计要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增加绿地色彩,注重立体绿化,扩展绿化范围,发展垂直绿化,构建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2.3 以植物造景为主
植物造景强调在设计和建成效果上展示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构建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的绿化模式。采用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配置的绿化方式,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完美的生态环境。
2.4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又要遵循美学法则,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完美结合。
2.5 地方特色原则
园林绿化设计必须考虑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这就要求在充分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3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对策与措施
3.1 强调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人员的参与
只有使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化,符合绿地规划的原则和要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吸纳更多的园林绿化设计师和生态学专业人员的参与,才能使总体规划更加科学。同时,在园林绿地设计过程中,应大力提倡植物造景,少建硬质景观。因此,要更好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建筑高低错落,园林植物富有特色,营造个性化的城市景观。
3.2 提倡以人为本,营造富于创造性的地方特色景观
园林规划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充分挖掘本区域的文化与历史特征,把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根本要求,以设计不同的人性化景观空间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时,在运用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应用乡土物种,按照本地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来营建城市园林人工植物群落。
3.3 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方的沟通
园林绿化设计人员要想创作好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充分了解影响园林设计作品的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水文地质、自然植被、人文景观、水体水系和自然景观等因素,要深入现场,包括对现场的明暗管线分布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再进行方案构思,形成绝妙的设计作品。在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做好技术交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到全程跟踪,把握设计尺度,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3.4 建立种质资源的种苗繁育与引种驯化
园林苗木生产是保障园林绿地建设成功的关键,政府的行业管理部门和协会应加强和维护市场在苗木生产中的健康与稳定发展,要为园林绿地建设中急需的绿化苗木的种类、数量、质量等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为苗木生产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以使科研和设计人员能够在设计过程中研发苗木新品种,建立植物品种资源库,使珍奇特植物品种的培育和繁殖等有章可依,从而保障园林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强化园林的施工与管理
保证园林设计能够圆满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有一支素质良好的园林绿化施工队伍,一个完美的设计只有通过好的施工队伍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坚决避免不具备专业素质的施工队伍在园林绿地建设中滥竽充数。对绿化工程项目实施审查工程项目许可制度,要严格审查其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工程项目要经过绿化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园林绿化行业发展迅速,科技队伍建设、设计水平、行业发展等成绩辉煌。近几年,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与领域正在逐步深化、完善和拓宽。实践中,设计人员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在吸取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以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伟.浅谈园林设计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现代园艺.2011(10)
[2] 张俊红.现代园林绿化设计对植物配置的要求[J].中国园艺文摘.2011(04)
[3] 陆清水.园林设计的系统规划原理[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