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泉镇生态小流域建设措施及对策探讨

2012-04-10李全成

海河水利 2012年2期
关键词:温泉镇流域污水

李全成

(温泉镇水务管理站,北京 100095)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系列环境问题也相继出现,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温泉镇在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垃圾成山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小流域势在必行。

1 温泉镇生态环境现状和特点

1.1 温泉镇概况

温泉镇地处海淀北部新区中心位置,自然环境优美,被誉为“海淀后花园”,是北部新区的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及旅游休闲度假等的服务中心,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发展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北京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平原地区,中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山地。行政区域面积 32.32 km2,其中平原区面积 17.78 km2,占 55%;丘陵和山地面积14.54 km2,占45%。南部山上有6条排洪沟向北经过平原地区排入南沙河,中部的京密引水渠与排洪沟成立交状。整个镇域构成一个生态小流域。全镇辖7个自然村,共有人口4.5万人,其中本地人口2.5万人、流动人口2万人。

1.2 水资源短缺及污染问题突出

温泉镇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650 mm。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0 m3,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 m3的下限,属严重缺水地区。长期以来,温泉镇通过开采地下水来满足全镇农业灌溉及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地下水开采量远远大于补给量,地下水每年超采约90万m3,水位平均下降1.2 m/a。预计到2015年,温泉镇水资源供应将出现152万m3的缺口。

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的是水体污染问题。2005年对全镇范围内的5条主要排洪河道7处主要排污口进行了监测,河道水质为V类和超V类,年污水排放量451万m3,年C0D入河量约1 060 t。污染主要以有机污染为主,水体散发出的恶臭严重地影响了周围环境。

水资源短缺及水体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温泉镇经济发展,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3 水土流失向平原地区转移

以前温泉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度较陡,植被较少,岩石裸露,风化比较严重的南部山区。但随着城镇开发建设,新开发项目林立,建设工地堆土场、堆料场、新开挖土方断面等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成为了新的水土流失发生地。而这些地点的水土流失和传统意义上的山区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区别,用原有的山区水土流失评价判断标准并不适合。

与原来的山地水土流失相比,开发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危害具有突发性、灾难性的特点。而且由于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水土流失,造成的环境破坏、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4 垃圾污染加剧

近年来,随着温泉镇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外来人口逐年增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造成资源消耗量激增,每年都会产生数目巨大的生活垃圾。现在温泉镇垃圾的处理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填埋法,把所有垃圾倾倒入村庄周边沟道中,压实后铺上一层土,然后逐次铺垃圾和土,如此形成夹层结构。这种处理方式最常见并且简单,但是危害也很大,没有经过垃圾分类处理,很多有毒、有害物质混杂在垃圾中一起被埋入地下,并不能自然转化、分解,从而破坏了土壤,妨碍农作物生长,并且有毒有害物质还可能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此外,有一些物质经过填埋后,很难在自然环境下被分解,例如塑料袋,其埋入地下后在自然界中的降解周期是200~400年,这也给垃圾处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给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2 温泉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

鉴于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温泉镇在海淀区水务局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06年开始,大胆创新,从多种渠道出发,对温泉镇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通过逐步实施下列5项措施,实现温泉镇整体环境的提升,为建设宜居型城镇奠定了基础。

2.1 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力度

温泉镇先后建成了第一污水处理站、第二污水处理站、秀山污水处理站和太舟坞污水处理厂等“三站一厂”的污水处理系统,总处理能力达到12 000 t/d,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每年可产生约300万m3中水,基本满足本地区农业灌溉、景观和绿化等用水需要。另外,温泉镇还新建了第一座小型污泥综合处理设施,不仅解决了污水处理厂污泥二次污染的问题,而且还能产生新的清洁能源——沼气,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综合处理利用。

温泉镇大部分农村没有统一的排水,生活污水没有去处,只能靠渗井自然入渗或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排洪沟,“雨污合流”不仅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造成水体污染,蚊蝇滋生,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着周边居民生活环境。为了彻底解决农村地区污水横流的状况,从2008年开始,温泉镇对辖区内7个自然村进行了污水管网改造,重新统一铺设污水管网24.2 km,将各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集中排放于市政污水管网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

2.2 提高居民用水安全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水环境下降,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饮水安全频频告急,水安全危机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们的生存安全。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温泉镇实施了安全饮水改造工程,辖区内铺设各类供水管线共计123.5 km,新打水源井8眼,加装消毒设施15套,新建联村供水厂1座,从源头上为安全供水提供了保障。

同时,建立了农村自备井供水安全制度。由水务管理站负责全镇供水安全,并负责各村自备井供水安全的监管,定期对水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每月对农村自备井水源进行水质检测,为各村供水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从供水安全体系上确保了水质安全。

2.3 推广农村垃圾封闭式管理

为了彻底消除垃圾污染,温泉镇推广实施了从垃圾收集到清运、再到集中消纳的封闭式垃圾管理办法,形成了镇、村、农户一条龙的垃圾消纳管理制度。镇成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公司,负责全镇范围内的垃圾管理,包括小区、河道、街道、其他公共场所的垃圾收集消纳;各村成立清运保洁队,负责本村域内生活垃圾收集,各保洁员以门牌号为准,本片包户管理,每日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垃圾;各户按规定时间,将分好类的垃圾放到指定地点,并保证其余时间垃圾不出户。这样就避免了居民乱倒垃圾造成村里街道杂乱差的现象,维护了周边生活环境,同时避免了有毒垃圾对居民的伤害。

近几年,温泉镇积极推动地区旱厕改水厕工程,管道直接并入村污水管线,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改厕的完成不仅为各村居民减少了清掏厕所的麻烦,更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对本地区环境卫生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2.4 加强雨洪利用

温泉镇南部为山区,汛期山上雨水汇集形成山洪,可能会冲下山对周边村庄形成损害,同时这些山洪又是数量可观的水资源,所以修建水利设施变害为用是个一举两得的选择。南部山区分布着许多自然形成的冲沟,利用这些自然冲沟修建塘坝,拦蓄汛期洪水,不仅可以保护山下村庄,而且还可以用于山区果树灌溉。2006和2007年温泉镇分别修建了徐家园和高里掌两座塘坝,总蓄水量可达72 000 m3,周围分布着几百亩樱桃、冬枣、桃等果树,拦蓄后的水资源完全可以供给周围果树灌溉所用,减少了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开采,促进了温泉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城市雨水利用也有很大的必要性。在城市化发展中,大面积的土地被楼房、马路、广场、停车场等硬质不透水面积所取代,使降雨不能够通过土地下渗,在短时间内降雨强度大于城市污水管道排水能力时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积水,造成不便。另一方面,由于大面积的硬质路面,雨水无法下渗,从而形成径流,排入雨水管道流走,本地区地下水资源无法通过雨水得到有效的补充。这对已经超采的地下水资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温泉镇总结了包括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屋顶雨水利用、庭院雨水回灌等多种雨洪利用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温泉镇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2.5 加强水土流失防治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只有水土资源保护好了才能搞好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温泉镇南部山区整体植被良好,树木相对密集,水土流失不很严重。但部分沟、坡及山顶位置存在荒坡,可以修建一些鱼鳞坑或水平梯田等水保工程,从而减少径流量,增加雨水下渗。

近年来,温泉镇共营造水土保持林233 hm2,修建水平梯田60 hm2,封育自然修复333 hm2,使山区植被覆盖率达到80%,把山区径流深度从140 mm减少到130 mm。

针对近年来水土流失多发生于建筑工地的状况,相关部门积极应对,采取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要求工程建设单位汛期必须将本单位沙石料用防水塑料布盖上,以免沙石料及其他建筑材料等被雨水冲刷,形成水土流失。经过几年的治理,工地料场水土流失问题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强化部门协调,加大法律法规监管力度

工程建设是生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但仅有工程措施还很不够,今后应更加注重政策、法律和管理措施的作用,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紧紧围绕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突出水源保护的目标取向,完善生态移民、封山禁牧、农民管水员和护林员队伍等促进山区水源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管理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的执法力度,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和垃圾管理制度,健全保持小流域生态清洁的长效管理机制。此外,水土保持生态型小流域建设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提高、发展,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而验收指标不仅包涵小流域综合治理常规指标,还应该包括流域水质状况、环境空气质量及反映农村城市化程度的指标,如生态清洁、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等。

3.2 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发展水质改善技术

河道整洁是区域生态小流域实施效果的整体体现,今后应加强河道治理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污染物防治体制和水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分源头和河道多层次综合治理,掐断污染源头,避免污染物进入河道,而不是一味的污染后再治理。同时,发展水质改善技术,如修建硬质护坡进行生态修复、对现有的河道内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只有坚持治理与预防两手抓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现有污染水体的水质。

3.3 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治理效益

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要与流域经济发展要求结合,作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划设计初期应充分了解当地群众的发展意愿,使规划治理的内容既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又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治理中应兼顾小流域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确保小流域环境治理的顺利进行,最终走出一条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之路,促进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4 结语

通过生态小流域建设,给人们提供了优美的人居环境和清洁的水源,实现了小流域多功能建设目标,使人们亲身感受到通过生态小流域治理带来的舒适环境,从而提升温泉地区整体形象,为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温泉镇流域污水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压油沟小流域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温泉镇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东温泉镇:把美丽浸润到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