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颌角肥大截骨术110例治疗体会

2012-04-10苗玉连

河北医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整形术下颌骨骨膜

苗玉连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10例,其中女性108例,男性2例,年龄18-45岁,其中20-30岁者,占85%。本组获随访者40例,时间为3-12个月,其中38例满意,2例尚可,总满意率95%。评价标准:满意:患者、家属和医生三方认可;尚可:患者或家属至少一方认可。

1.2 治疗方法

1.2.1 局部解剖:下颌骨呈马蹄铁形,分一体两支。下颌体是凸向前的弓形,居下颌骨的中间部。下颌支是由体两侧的后方向上后伸出的方形骨板。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交处形成的角,称下颌角。面浅部皮肤薄而柔软富有弹性,血管丰富,内含有较多的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浅筋膜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脂肪、浅血管、神经、淋巴和面肌。在咬肌前缘的脂肪聚集成团块,称为颊脂体。头部的肌肉分两类:一类是面肌由神经支配,另一类是咀嚼肌,由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分支支配。每侧有四块,其中两块位于面浅部称颞肌,两块位于深部,称翼内肌和翼外肌,都具有咀嚼功能。上颌动脉平下凳颈高度,起于颈外动脉,经下颌颈的深面进入颞下窝,行经翼外肌浅面,经翼突上颌裂进入翼腭窝,终多经眶下裂进入眼眶,改名为眶下动脉。下颌神经其感觉支发出颊神经及运动支。

1.2.2 下颌角肥大临床分类:下颌角肥大一般分两类,一类单纯由下颌角肥大引起,另一类是由下颌角遗传发育角度异常肥厚且合并咬肥大引起。国内王侠通过对39例成年人群随机取样头颅X线片侧位像进行下颌角角度的测量,初步判定肥大的角度标准为:角度<110度者即较明显可以诊断。下颌角位于面部下外侧,由下颌骨升支与下颌骨体部的连接部组成,其外侧为嚼肌粗隆,有嚼肌附着。其内侧为翼肌粗隆,有翼肌附着。左右两侧的下颌角与颜骨及两侧的颧部构成面部的基本轮廓,并与面中鼻唇等组织器官构成面部的基本特点,是面部形态特征的重要解剖标志之一。

1.2.3 术前准备:对需手术的110例术前通过体表检查估计所需去除下颌角的大小。最好在术前拍摄双侧下颌骨体的X线片,与求术者充分商榷取得截骨范围及去除肥大咬肌,颊脂肪垫的共识。

1.2.4 手术方法: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口外入路、口内入路、口内外联合入路,我们主要采用口内入路。①麻醉方法:局部麻醉。②切口:在下颌升支前缘稍靠前外侧处与外斜线走行方向一致,做一长约4-5cm的黏骨膜切口,切口上端一般不超过上颌磨牙水平,前段止于第一磨牙远中或近中,个别可达第二前磨牙。切开时用11号或10号刀片一刀切透黏骨膜。③剥离与暴露:从切开的黏骨膜切口伸进剥离器,贴骨面充分剥离下颌升支下部及下颌牙颊侧骨面,接近下颌角缘时用“J”形骨膜剥离器将下颌角内侧附着的翼内肌做适度剥离。此时可充分显露下颌骨角、升支下部及角前切迹等部位的骨面,并用“J”形骨膜剥离器将下颌骨角内侧附着的翼内肌做适度的剥离。④截骨:经剥离后,向外侧方牵拉软组织。此时,可以清楚窥见以下颌角为中心的骨部后,即可施行截骨。如行单侧截骨则应参照健侧进行。由于口内操作远比口外法的难度大,不易达到两侧的对称一致。⑤冲洗缝合: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术腔,用1号丝线连续缝合黏骨膜或间断缝合。⑥可于一侧截骨完成后,术创填塞纱布;再做对侧截骨,填塞纱布。然后依先后次序抽净所填塞纱布,按上述6的要求缝合切口。⑦加压包扎:口外和头皮覆盖棉垫妥善适度加压包扎甚为重要,即包扎既要有利于压迫止血,又不能影响呼吸。

1.2.5 截骨手术应特别注意的事项:①术前需严格禁饮、禁食8h以上,并使角阿托品。②在显露术野时,勿过度牵拉口角及创口,以免拉伤神经或肌肉。③在关闭伤口前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术腔,并确保无纱布或纱布絮等异物残留。④结束手术前应用手指触摸双侧下颌角部进行比较,若有不对称即刻修改补救。⑤术后需严格口腔护理,拆线应彻底,拆线后1-2周应再次复查伤口,并持续追踪1-3个月,确信伤口完全愈合为止。

2 结果

本组共110例,获随访者40例,时间为3-12个月,其中88例满意,2例基本满意,不满意者为0,总满意率95%。并发症6例,3例术后一个月,出现术区感染,经引流及抗生素处理后恢复,,2例术后1个月内感截骨区有轻度“台阶”,半年后尚满意,1例术后出血,经加压包扎,密切观察,痊愈。

3 讨论

3.1 下颌角肥大,包括下颌角区域下颌角骨质肥大和咬肌肥大,也可能为单纯下颌角骨质肥大或咬肌肥大,对东方人而言,下颌角骨质的肥大突出是主要病因。关于下颌角肥大角度的诊断标准,国内王侠[1]等人提出的下颌角角度<110度即较明显,可以诊断。但是需要手术治疗,尚须根据求美者五官位置是否端正及其它因素综合考虑。关于下颌角肥大的病因,主要有“工作性肥大”理论和遗传因素两种。对东方人而言,下颌角骨质突出是主要病因,一般分为三种类型:①下颌角后突型;②下颌角外翻型;③下颌角后突外翻型。目前手术被认为是治疗下颌角肥大者首选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3.2 下颌角肥大的主流术式目前为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咬肌去除术,其方法简便易行。近年有人采用口内入路双直线截骨法[2],与之相比较,各有优缺点。其它手术方法也有进展,不一而论。主要评估标准仍为简便、安全、有效,符合国人审美习惯,不因整形美容而变丑,留下终生遗憾。下颌角肥大整形手术前的设计相当重要,首先应有全面部的整体观,全面考虑手术价值,面部五官比例是否协调,符合东方人审美习惯,以决定手术取舍。有学者在下颌角大整形手术恢复之后对颧骨进行整形[3],使之美容效果更趋于完美。

3.3 下颌角肥大整形术,属整形外科的分支颅颌面整形外科范畴,具有高风险性,并发症较多,手术安全性始终应该放在第一位。须具备专科培养训练的高年资整形外科医师才能从事此项手术。常见并发症主要有:面动脉静脉的损伤及术后出血,面神经的损伤,两侧不对称,腮腺导管的损伤,腮腺区的肿胀、感染,开口困难,感染,下颌骨骨折。预防措施是规范的术前检查、周密的术前设计、仔细认真的术中操作、术后严密的观察随访,以使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3.4 经过对110例下颌角肥大整形术的临床实践,感觉本术式的优点是简捷、安全、效果良好,美中不足的是尚缺乏对中面部如颧骨等的整形。展望未来,随着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求美者对整形美容手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术前下颌角的CT三维重建模拟整形术设计将越来越被人们广泛接受[4]。

[1]王侠,李健宁,马勇光,等.下颌角测量与下颌角半盲视下改良截骨署术[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3):166-168.

[2]柳大烈,郑健生,付国友,等.口内入双直线截骨法矫治下颌角肥大[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杂志,2005,16(6):339-340.

[3]曹玮,叶子荣,吴毅平,等.颧骨颧弓缩小及下颌截骨术27 例临床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1):1607-1609.

[4]焦培峰,齐向东,祁佐良,等.下颌角的CT三维重建模拟整形术[J].解剖学报,2006,37(5):549-551.

猜你喜欢

整形术下颌骨骨膜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Cinderella“灰姑娘”削足适履整形术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骨膜外克氏针固定并切开修复Ⅰ区伸肌腱断裂
眼科整形术后开展质护理会
阴道松弛整形术的护理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