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吞山河的时代交响 听黄安伦作品音乐会

2012-04-09景作人

音乐爱好者 2012年9期
关键词:黄安协奏曲交响曲

景作人

我一直认为,黄安伦是中国作曲家中难得的佼佼者,其原因不仅因为他的创作才能突出,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上有着一种强烈的精神,一种承载着民族气韵和时代风貌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写出了一部部荡气回肠、激情四射的作品。

2012年4月21日,中国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一场黄安伦作品专场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人们听到的正是两部具有恢宏气势的作品——《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降A大调“凤凰”交响曲》(原名《凤凰咏叹》)。

创作于二十九年前的《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黄安伦系列作品《交响音乐会第一号》中的第二部分。它是一首颂歌式的作品,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完美结合,将一种迸发般的热情传递给人们,使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作曲家对祖国母亲所怀有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赞叹。

对于这首协奏曲,我个人的感受是优美、亲切和激情。尽管是三个乐章的传统结构形式,但音乐却有着统一的、自然的主线连接,故听起来很有一气呵成之感。当晚的音乐会中,第一乐章的引子一出现,我就被其清新的韵味所吸引和打动,这是一个多么优美的旋律!委婉之间夹带着浓郁的民族韵味……随后,音乐逐渐呈现出戏剧性的效果,抒情性旋律与斗争性主题的对比,产生出了充满变化性的色彩和力量性的悲壮气氛。第二乐章恰似一个沉思的乐章,音乐中隐隐凸显着民族山歌的味道,带有印象主义特色的和声及配器手法,使音乐略有一丝神秘的感觉出现,瞬间,作曲家内心虚幻般的诗意便在一种朦胧的气氛中得到了体现与升华。第三乐章是一个动力感极强的辉煌乐章,音乐跌宕起伏,壮丽无比,在这里,作曲家将全部激情喷发而出,独奏钢琴行云流水般的乐句,伴随着交响乐团的浑厚音响,勾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灿烂图景。

黄安伦的这首钢琴协奏曲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技法娴熟,“钢琴化”突出

这首协奏曲有着交响协奏曲的特点,乐队部分的分量很重,与独奏钢琴之间的“竞奏”相当激烈,既有“贴切”和“融合”,又有“争斗”和“对抗”,其效果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姿态”,很有积极化的“共性”特征。说实在的,这样的协奏曲非常难写,搞不好就会“本末倒置”,出现喧宾夺主的“压奏”现象。而黄安伦的写作技高一筹,他以精妙的手法合理地处理各个声部和织体,使之顺利纳入到有机的衔接轨道中,如此音乐就变得既有气势又有个性,既有独立性又有相互性,很好地解决了独奏与协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首协奏曲非常“钢琴化”,独奏钢琴的技巧丰富、合理、艰难。黄安伦本人拥有很强的钢琴演奏基础,对于这件庞大乐器的性能及演奏规律了解甚深,因此他写的协奏曲在钢琴独奏部分中显示出了娴熟的技术特点。人们听到,无论是技巧性的第一、第三乐章,还是抒情性的第二乐章,其表现手法均有着非常“专业化”的效果。至于两个华彩乐段,技巧运用的丰富与流畅就更不必细说了。

新颖的创造和丰富的借鉴

听黄安伦的钢琴协奏曲,人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巨大创造力。他运用传统的奏鸣曲式及调性手法,写出了一首戏剧性丰富、张力突出且现代色彩浓郁的作品,其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等方面,都有着推陈出新的特点。他的协奏曲不拘一格,有着交响音画般的绚烂和交响诗般的气魄,实为鲜活而生动的艺术创造。

黄安伦的钢琴协奏曲是一首耐人寻味的作品。作曲家在创作它时,融合和借鉴了许多世界同类经典作品的优点和经验,德彪西、拉威尔、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等大师的创作风格,都被黄安伦消化、吸收并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可贵的是,这些风格的真正精髓,都在黄安伦的创作中得到了改头换面的彻底升华,成为属于黄安伦自己的风格体现。

当晚的钢琴协奏曲由旅德青年钢琴家周宇博独奏,这位姑娘是一个非常棒的青年钢琴家,她弹黄安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可谓从“心”弹起。为了做好音乐上的准备,她阅读了黄安伦的文集,了解了黄安伦的生平,从中找到了自己与作曲家在“心结”上的共同点。当晚她的演奏十分精彩,尽管与乐团的合练只有一次,但无论是技巧表现的流畅还是音乐表现的完美,都达到了令人称道的地步。

中国交响乐团在徐东晓的指挥下,做到了与独奏家之间遥相呼应般的顺利配合,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演出效果。

下半场演奏的是《降A大调“凤凰”交响曲》,这是黄安伦系列作品《交响音乐会第二号》的第三部分。它壮丽恢宏,大气磅礴,是一部气吞山河的时代交响。

《降A大调“凤凰”交响曲》共五个乐章,分为精、气、神、和、腾飞。这些富有“气韵”感的标题,概括出了整部交响曲的丰富内涵。

交响曲的第一、第二乐章连在一起,表现着一个共同的命题。“精”与“气”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体现,这一点,作曲家的音乐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解释。音乐一开始,弦乐队依次轮奏,以“大齐奏”(作曲家语)的形式,呈现出了一个富有强悍个性的主题。这个主题“精”“气”十足,大跨度的音程跳跃加之顿挫相间的节奏型,给人们带来一种刚劲与柔韧相结合的感觉。在这里,作曲家的想象力和创作思维令我钦佩,因为我从中感受到一种中华“武魂”韵律的存在。接下去,作曲家运用交响手法充分发展了这一主题,音乐的发展激烈紧凑,气势上很壮观。当高潮的顶点出现时,一种痉挛般的震撼感倾泻而出,于瞬间爆发出了强大的气场,我想,这可能就是“精”与“气”所体现出的真正力量。

第三乐章的标题是“神”。这里的神字应该是神韵、神境的意思。这是一个慢板乐章,音乐徐缓凝重、细腻流畅,听得出来,作曲家无论在音乐结构上还是配器手法上,都力图突出“神韵”二字,而从实际效果看,它也确实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一种凝炼的超凡意境中,听完这段音乐,每一位现场听众都会由衷地产生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心灵感应。

第四樂章的标题是“和”。谐谑曲的风格使人们感到了紧张和激烈的情绪,巧的是,作曲家在ABA曲式的B段中安排了一组民乐五重奏,委婉的意境、舒缓的旋律、清丽的色彩,浸透出了一种和谐、恬静的音乐氛围,之后,音乐又重回到了紧张的谐谑曲中(即A段)。这个乐章的音乐感觉起来就像一个天平,民乐居中,两头是分量相当、相互抗争的谐谑曲段落,这种天平式的结构本身就孕育着“和”的意义,因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是一种在冲突中所达到的平衡状态,黄安伦的音乐给了人们深刻的注解,即和谐、和平来之不易,它是需要通过不懈的斗争来换取的。

第五乐章的标题是“腾飞”。“熊熊烈焰铸新生,湛蓝天空凤翱翔”,音乐通过对苦难、艰辛、痛苦及不懈斗争的描写,展示了“火中沥炼,重铸腾飞”的不朽民族精神。音乐的大起大落,揭示了历史沧桑的悲凉,奋进而起的高潮,营造出了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的豪迈。黄安伦自己说道:“凤凰在火中烧成灰烬,又在烈火中重生,这种壮丽的景象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顽强不屈的精神,我的音乐表现的就是它,这就是‘凤凰交响曲的真正意义。”由翟凤岗作词的《凤凰颂》被谱写成了动人的大合唱。人们在现场听到,舞台上的交响乐团、合唱团、管风琴,加之楼上侧翼观众席上的附加铜管乐团,一齐奏出了无比恢宏的壮丽音响,我当时在现场的感受是,即便是“马勒八”的结尾也不过如此。黄安伦以其满腔的热忱,赋予了这首歌词无比真挚的音符与旋律,构成了一幅震撼人们心灵的音乐画面。

《降A大调“凤凰”交响曲》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大作,黄安伦的创作重旋律、重内涵、重功力、重色彩,作品主题写得富有个性,民族器乐的旋律有韵味、有特点,而交响性的发展则更是他的强项,前两个乐章的高潮段落很有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的技巧借鉴,而谐谑曲又颇具门德尔松的灵巧、机警和娴熟的风格。值得赞扬的是,这一切都是在他对伟大经典的真正掌握后,融会贯通成自己的艺术结晶。

中国交响乐团当晚的演奏值得称赞,他们对新作品超强的适应能力令人折服。指挥家徐东晓表现抢眼,驾驭宏大场面时泰然自若,整场音乐会给人们带来了完满的印象。

烈火中重生的金凤凰是对中华民族的比喻和赞美,彰显精神,撑起栋梁,中华民族的血肉精髓,在作曲家的伟大音乐中得到了涅槃式的升华。

猜你喜欢

黄安协奏曲交响曲
Wave–particle duality relation with a quantum N-path beamsplitter*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周末交响曲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