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护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2012-04-09张赪辉

河北中医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血管病心绞痛

张赪辉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01)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急剧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症候,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减少,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疼痛。2008-06—2011-12,笔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6例,并与常规护理治疗6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8病例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男41例,女25例;年龄55~70岁,平均(62.4±5.6)岁;病程6.8 ~21年,平均病程10.1年。对照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55~70岁,平均(61.2 ±5.3)岁;病程6.1 ~18年,平均 9.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护理治疗:①保持病室安静,消除恐惧心理,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情绪与本病的关系,防止因情绪变化,引起病情加重;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可过咸,不可过量,给予高维生素、低脂、低热量、适量蛋白质饮食,少量多餐,忌食肥甘、生冷、油腻,戒烟、酒;③多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者用大黄泡水口服,必要时用番泻叶煎水代茶饮,防止排便过度用力诱发心绞痛;④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采取止痛措施,密切观察疼痛的诱因、部位、性质、发作次数、典型症状、伴随症状、持续时间及患者神色、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情况。若出现疼痛剧烈、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危象,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观察患者24 h尿量;⑤做好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慎起居、慎房事、避风寒、调精神、劳逸适度,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救药物的服用及简单的应急措施,病情稳定好转后适当运动,可散步、练气功等,并定期随访。

1.3.2 治疗组 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中药足浴、辨证施膳及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护理。

1.3.2.1 中药足浴 选用我科协定足浴方(药物组成:桂枝 10 g,细辛 8 g,干姜 15 g,红花 12 g,没药 10 g,川芎15 g,制附子10 g)水煎制成汤药浴足,每晚用温水(40~50℃)泡足1次,水量达踝部以上10 cm处,每次20 min,并按摩足底腧穴(涌泉、心、心痛点等),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肺脏、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肾脏等)。

1.3.2.2 辨证施膳 痰浊壅塞者服薤白陈皮粥:薤白10 g,陈皮12 g,粳米100 g,煮粥服食;阴寒凝滞者服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50 g,当归20 g,生姜3片,放炖盅内隔水炖服;气阴两虚者西洋参10 g,丹参15 g,鸡肉50 g,共放炖盅内隔水炖服;阳气虚衰者人参20 g,干姜20 g,高良姜20 g,大米100 g,煮粥服食;心肾两虚者枸杞子9 g,制何首乌15 g,百合30 g,大枣6枚,粳米100 g,煮粥服食;心血瘀阻者丹参15 g,三七5 g,猪瘦肉50 g,放炖盅内隔水炖服。

1.3.2.3 穴位注射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香丹注射液(主要药物组成:降香、丹参,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310)2~4 mL,根据病情选穴:①内关、丰隆、阳陵泉;②心俞、通里、太冲;③膈俞、足三里、三阴交。3组穴位交替加减使用。每次选择2~4个穴位,针刺深度以患者产生针感为度,药物注入0.5~1 mL,依次在所选穴位针刺注射,每日注射1次。

1.3.3 疗程 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80%,或发作时间缩短,心电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或加重[2]。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66例,显效51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42%;对照组62例,显效44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2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稳定的冠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心肌血供减少,导致全身出现缺血缺氧状况,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但可救治的特点。本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表现为气血阴阳之亏虚,标实以阴寒凝滞、痰浊、血瘀为主。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三阳经的终点,足掌有多个穴位及反射区,是人体的一个缩影,足部毛细血管密集,神经末梢丰富,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本组方中桂枝、细辛、干姜温经散寒;红花、没药活血化瘀;川芎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制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采用中药足浴疗法,并按摩足底腧穴,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可起到促使气血流畅、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时通过辨证施膳可以进一步辅助药物改善患者体质,促进祛除病邪。采用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通过针刺与药物疗效相结合,可起到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3]。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中医理论发挥中医特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确切,采用中药足浴、辨证施膳、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恢复。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0,3(2):74.

[3]韩勇,王红.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8例[J].陕西中医,2007,28(2):204-205.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心血管病心绞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