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栓灵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临床观察

2012-04-09崔贺平薛艳慧赵巧凤

河北中医 2012年10期
关键词:涉县肝素下肢

崔贺平 薛艳慧 赵巧凤

(河北省涉县中医院外科,河北 涉县 056400)

1 河北省涉县中医院内科,河北 涉县 056400

2 河北省涉县医院内科,河北 涉县 0564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血栓形成后,血栓远端静脉高压,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严重者还可影响动脉供血,使静脉瓣膜受损,遗留永久性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者可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1]。2006-11—2011-11,我们采用消栓灵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DVT 60例,并与单纯低分子肝素钙治疗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0例均为河北省涉县中医院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41例,女19例;病程5 d~8年,平均1.8年;年龄15~78岁,平均46.5岁;单下肢46例,双下肢14例;病因:有手术史45例,其中股骨头置换术后13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14例,直肠癌根治术后5例,子宫全切除术后9例,盆腔肿瘤切除术后3例,原因不明1例;伴下肢溃疡9例,浅静脉炎8例;急性期26例,慢性期34例。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病程7 d~9年,平均1.9年;年龄16~71岁,平均43.5岁;单下肢31例,双下肢9例;病因:有手术史23例,其中股骨头置换术后10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3例,子宫全切除术后3例,盆腔肿瘤切除术后1例,原因不明1例;伴下肢溃疡9例,浅静脉炎11例;急性期22例,慢性期1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确诊。急性期: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患肢广泛性肿胀、浅静脉怒张,皮肤呈黯红色,温度升高;Homans征、Neuhofs征阳性。慢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有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后期静脉血液逆流,浅静脉怒张和曲张,活动后肢体凹陷性肿胀、胀痛,出现营养障碍改变、皮肤色素沉着、淤血性皮炎及淤血性溃疡等。静脉造影示:静脉充盈缺损,全下肢(或节段)深静脉阻塞或狭窄;静脉再通,呈扩张状,管壁毛糙,管腔不规则狭窄,瓣膜阴影消失,侧支循环形成,呈扩张扭曲状。排除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淋巴管炎、丹毒、原发性盆腔肿瘤、小腿损伤性血肿及小腿纤维组织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0)2 500单位,每日2次皮下注射。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消栓灵。药物组成:丹参20 g,红花15 g,黄芩15 g,地龙15 g,赤芍药10 g,黄芪30 g,白术10 g,水蛭10 g,土鳖虫10 g,当归1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

1.3.3 疗程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示血流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示静脉血流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示静脉血流无变化[3]。

2 结果

治疗组60例,治愈3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40例,治愈1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现代医学表明,DVT形成的三大原因是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4]。导致血流凝滞状态的因素有久病卧床、外伤骨折、手术等。久病卧床及骨折后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肌肉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血流缓慢;手术中由于长时间仰卧和麻醉,下肢肌肉麻痹,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手术后长期卧床,肌肉松弛,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是由于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及产后等,使血小板计数增高,黏附性增强,当静脉内膜损伤后,容易血小板聚集,同时释放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后,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裸露,血小板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加重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的形成。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类药物,对DVT的溶解有协同作用,是早期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它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在预防剂量下,不显著改变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可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DVT属中医学脉痹、股胀范畴。中医学认为,DVT系因创伤、产后或长期卧床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瘀血阻于脉络,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发病。清·唐容川在《血证论》指出:“瘀血流注,亦发肿胀,乃血变成水之证。”清·吴谦《医宗金鉴》云:“产后闪挫,瘀血作肿者,瘀血久滞于经络,忽发则木硬不红微热。”明确指出了DVT发病特点以“瘀”为主。或年老、肥胖、久病等致患者气虚,气为血帅,气虚无力推动营血运行,下肢又为血脉之末,故易发生阻塞。下肢为阴,湿浊易于积聚,如体内有郁热,则发为湿热。“瘀”、“虚”、“湿”、“热”相互影响,瘀血贯穿始终,脉络血凝湿阻是DVT的主要病机。治疗应谨守病机,抓重点,辨兼证,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以“通”为要,急性期攻之使通,慢性期攻补兼施或补之使通。消栓灵方中以黄芪为君药,补气行血活血;土鳖虫、水蛭、地龙为臣药,取其走窜之性,破血化瘀,软坚散结;赤芍药、当归、红花为佐药,活血化瘀;丹参活血通经,引药下行,白术健脾化湿,黄芩清热利湿,共为使药。同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1]王深明.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2):992-99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3):235-238.

[3]陈柏楠,侯玉芬,周涛.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45.

[4]池明宇.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3-444.

猜你喜欢

涉县肝素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华诗词学会河北涉县座谈会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邯郸涉县方言的“子”尾研究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