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
2012-04-09
商水县
【概况】2011年,全县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667公顷,新增灌溉面积8000公顷,新打机井2560眼,新建桥涵1568座,整修道路549条,长612千米,新开挖清淤沟渠377条,长685千米。2011年度县水利局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被评为省级示范县。农田水利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防汛工作】一是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议,调整充实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政府并与各乡镇(场、办)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二是制定了防汛工作方案。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沙河防汛预案》、《汾河防汛预案》。三是做好汛前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共查出重点险工险段25处,急需维修的4处;四是加强物资储备。静态储备编织袋33.5万条,土工布1.7万平方米,无纺布2600平方米,铅丝30吨,块石3400立方米,砂石料180立方米,桩木10立方米,救生衣200件,便携式工作灯20只等。五是加强汛期值班。党组成员各带一班,坚持24小时不断岗,使得汛情、雨情、工情信息准确无误,确保了安全度汛。
【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抗旱应急工程位于商水西北部,涉及商水县郝岗、张明2个乡(镇)50个行政村,灌区需修复引水闸等6个闸1座桥及大路李橡胶坝坝袋,需清淤干渠长度17.9千米,引水渠300米,清淤土方7.66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93万元,工程竣工后,可恢复灌溉面积1260公顷,并解决2万公顷的农田灌溉问题。为实施好这项工程,县水利局抽出20多名技术人员从3月上旬开始,大干1个月,做好工程督促和指导,确保抗旱应急工程质量,3月31日工程已全部完成。搞好抗旱机具的采购和发放工作,县防办利用上级扶持的200万新购置了运水车、喷灌机、打井机、洗井机等,并定地点、定人员严格管理;并根据年初严重旱情,对全县各乡镇、场、办及时发放抗旱机具302台(套),确保抗旱用得上。省政府检查组两次到商水,商水县代表周口市接受省政府抗旱应急检查,并受到高度评价。
【农田水利】2011年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获得了全市第二名,在11月15日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商水县作了典型发言。12月15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商水召开。
商水县2011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解决黄寨、位集、平店3个乡(镇)21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4.7万人及9000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2620万元,于9月底开工,12月底竣工。
【水政水资源管理】一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有利时机,制作宣传版面35块,印发宣传单2900多份,悬挂过街联32幅,刷永久性标语260条,通过宣传,使《水法》进一步深入人心,增强了全县人民依法治水的意识;二是打击水事违法行为。2011年依法处理非法采砂人员20人,行政拘留5人,确保了全县水利工程的良好运行。三是依法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26个部门颁发了取水许可证,对一些单位和用水大户实行了限量用水管理,实现了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水利普查】一是认真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县政府成立了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成立了专门普查办公室,对全县609名普查员和技术指导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配备电脑4台、打印机、复印机各1部,GPS定位仪5部,安装了基层台账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开展了水利普查宣传;二是扎实做好清查登记工作。清查水闸113座,堤防工程24条,农村供水工程6处,居民生活用水户100户,灌区4个,规模化养殖场92家,公共供水企业8家,建筑业与第三产业114家,工业企业81家,河湖取水口2处,入河湖排污口2处,水利行业单位49家,规模以上机电井14845眼,规模以下机电井、人力井249874眼。三是稳步推进台账建设工作。全县共建立灌区、工业、建筑业与第三产业、河湖取水口台账对象119个,机电井台账14845个,对收集的各月取水量和用水量及时进行了录入,严格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工作。
【安全生产】重点做好水利工程桥涵闸等隐患排除,水利宾馆消防等工作。先后3次对全县桥涵闸进行了普查,共查出危桥12座,需要修复的桥涵闸62座,其中比较严重的有3座,对夏寨、板桥2座危桥实行了定向拆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吴金生 王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