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理论与创业教育的历史及其逻辑关系分析

2012-04-09石秀杰张季芳

关键词:实用主义理论教育

石秀杰,张季芳,吴 楠

(1.河北科技大学 电气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2.河北医科大学 西山校区,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教育理论与创业教育的历史及其逻辑关系分析

石秀杰1,张季芳2,吴 楠1

(1.河北科技大学 电气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2.河北医科大学 西山校区,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理清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的历史和逻辑关系,是澄清思想并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在我国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的历史关系体现在教育理论在我国“本土化”历史进程中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特定教育模式的出现。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的逻辑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教育理论的演绎逻辑分析,创业教育是特定教育理论的演绎子系统;第二,从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来看,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和中介,具体表现在: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量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创业教育为传统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教育要素。

教育理论 创业教育 历史关系 逻辑关系

通过对当前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的实践层面,这其中包含了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创业教育实践。但是,却鲜有创业教育实践的理论根源性探讨的相关研究。创业教育归根结底隶属于教育,是一种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特殊教育模式,它的出现和发展必然会受到相关教育理论影响和制约。理清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的历史和逻辑关系,是澄清思想并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在我国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

一、教育理论与创业教育

教育理论,从其属概念的角度分析,是人们借助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和推理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1];从其种概念的角度分析,是以具体的社会或教育问题为出发点,以特定的社会价值观为主导,与教育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系统化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

创业教育最初在我国是作为一种“舶来品”出现的,其目的是创业基因遗传,即企业家精神注入;其教育内容包括创业知识和技能,具体指以创业机会识别为核心的资源整合、风险应对,企业创建以及初创企业管理等方面内容。但是,从创业教育引入和发展的过程来看,创业教育在中国有着内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理论基础就是教育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现实背景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和高教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的创业教育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经历特定历史时期前苏联和本土教育思想的碰撞,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形成和逐步完善过程中,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推动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从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历史发展进程看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出现

教育理论本土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下,以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依托,以本国的教育实践为基础,移植外域的先进教育理论、借鉴外国的研究方法,使之与本民族的教育理论沟通、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的研究,创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生性的教育理论[2]。教育理论本土化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选择性移植,即对国外的教育理论进行甄别,有目的性的选择植入本国;其次是分析性借鉴,即运用植入教育理论分析本国的具体教育问题;第三是本土性创新,即以植入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本国国情,创生出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

具体分析我国现代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历史进程,从“五四”运动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理论在我国的不同区域成为主导的教育理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雏形得以出现。建国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在缺少本土特色教育理论和全球两大阵营“冷战”的背景下,我国开始照搬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模式,尽管1956年以后我国开始思考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但并没有突出性成果出现,这段历史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打下了“应试教育”的烙印。至此为止,我国对国外教育理论的本土化仅仅停留在前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中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影响下,大量西方和前苏联的优秀教育理论传入中国;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以大量国外优秀教育理论为基础,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逐步构建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完成了教育理论在中国本土化的第三个阶段。教育理论的本土化过程是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的理论逻辑基础。也正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伴随着教育理论的本土化过程出现的,所以中国本土的创新创业教育既带有实用主义的色彩,又体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特质,同时又具有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当然,不可避免的,“应试教育”也成为了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新形势下,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主旨在于使创新文化成为国家主导战略文化,使创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上述目的的实现有赖于创新和市场主体结合,从哲学层面分析,创新和生产力中最活跃要素——人的结合,必然会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经济发展层面分析,创新和市场主体的结合的直接结果是大量创新企业的出现,实现创新到创业的发展。创业是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直接体现。在结合过程中,市场主体基于自身的主观条件必然会提出对创业教育的主观诉求。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主体缺乏市场意识和创业的相关经验和能力,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尤为突出。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一方面,这种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高级人才储备;另一方面,这种转变也造成了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和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的突出问题。考虑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大量市场主体的需求,我国教育部门开始着手推动高等教育由就业和择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在政府教育部门的驱动下,创业教育在国内高校开始悄然兴起。

三、教育理论与创业教育的逻辑关系

(一)从教育理论的演绎逻辑分析,创业教育是特定教育理论的演绎子系统

布雷岑卡认为当前的教育理论依然不是一个逻辑周密的体系,而是分成哲学教育理论、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三个相对独立的存在部分[3]。从教育理论的存在形式上来讲,布雷岑卡关于教育理论的结构分析是成立的。但是,如果进一步分析教育理论内在的演绎逻辑模式,哲学教育理论、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三者之间又并非完全独立,而是有着内在的演绎逻辑。从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往往是特定历史背景下一种重大突破性哲学思想出现作为先导,哲学思想的变革必然产生相应的新形态的教育哲学,新的教育哲学理论对教育要素的全新诠释催生出新的科学教育理论,新生代的科学教育理论若想与实践对接,必然导致新的实践教育理论的出现,到此为止,新的实践教育理论才能被具体用于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教育实践的变革活动。当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相同的哲学教育理论演绎逻辑的结果可能并不相同。

以实用主义为例,在杜威时代[4],实用主义哲学的出现催生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等教育要素的地位和内容进行了变革,产生了新的科学教育理论,紧随其后的是一系列实用主义的实践教育理论的出现,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演绎过程的直接结果是美国国内大量以“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活动的产生,但这种影响仅限于对美国传统教育的变革。20世纪末,美国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中小型企业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的直接作用便是创业教育模式的产生,尽管产生的过程没有呈现出上述清晰的逻辑过程,但是创业教育本身浓重的实用主义色彩足可以说明问题。

当然,如果按照上述分析,似乎教育理论演绎逻辑下的创业教育不会在我国产生,因为我国教育的主导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并不具备直接的内在相关性。但是,有三个现实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实用主义哲学及其教育哲学在我国曾经经历过长达30年的繁荣发展,而且,改革开放以后实用主义哲学在我国重新得到了客观评价,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肯定和发展,这可以作为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哲学基础。其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即都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现实基础。其三,在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下,教育相关部门有能力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例如就业问题),以“国家意志”的强大力量来推动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这是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此来看,美国实用主义色彩的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出现并不违背教育理论的演绎逻辑。当然,这些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形成了我国“本土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二)从教育理论的建构逻辑分析,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和中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同理,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向教育理论的飞跃过程需要基础和中介变量——教育模式。教育理论的建构模式可以表示为教育实践→教育模式→教育理论[5]。系统模式是指组成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教育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对影响特定教育目标达成的若干要素的组合方式。教育模式在内容上,是关于特定教育目标、策略、方法、评价的有机整合;在结构上,是对教育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系统概括,在空间上体现教育多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在时间上体现教育实践的操作过程。教育模式作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其作用方式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育模式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提供教育实践选择;其二,对教育实践的经验作概括,抓住特点,形成个性的教育模式,以丰富教育理论[6]。

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从教育和教学二者之间整体和部分的逻辑关系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模式。从创业教育对教育理论建构的作用来看,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量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创业教育为传统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教育要素。

创业教育是教育理论量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教育理论在量的规定上,是以具体的社会或教育问题为出发点,以特定的社会价值观为主导,教育问题和社会价值观是教育理论发展的核心动力。创业教育正是通过这两个方面对教育理论进行了量的扩展和内涵的深化。首先,就其产生而言,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特定教育模式,无论其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的产生,都根源于新的教育问题,20世纪末美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中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创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这个角度上,创业教育填补了已有教育理论在回答新的教育问题中的空白。其次,创业教育的核心特征指向仍然是侧重于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培养。目前,世界教育的一个通病就是偏重科学主义,忽视人文主义,结果导致教育功能的残缺,本来是“成人”的教育,变成了实用功利主义的“物化”教育。在这种教育背景下,面临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创业教育的价值观的人才培养方向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着眼于社会变革时期对未来人才需求的预判,具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同时,创业教育的价值观又在于培养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的社会个体,这与马克思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教育模式提出了对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丰富了教育理论的价值观体系。

创业教育为传统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教育要素。教育要素,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是决定教育发展的内在条件。对于教育要素的研究是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不同教育理论争论的焦点正是教育要素间的关系问题,如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前者主张以受教育者——学生为教育中心,后者则旗帜鲜明的提出教育应该以教育者——教师为中心。通过对已有教育理论的分析后发现,虽然不同的教育理论对教育要素之间关系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要素的范围界定却并没有实质性区别。国外学者对教育理论的分析一般主要围绕教师、学生、教学方法和课程以及教育目的等教育要素[7]。而国内目前比较公认的教育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或教育中介)[8]。尽管在众多教育理论分析中,都提到了社会对教育发展的的重要作用,并将社会教育包含在已有教育要素中来分析,但是鲜有理论将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要素来分析。

纵观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将社会教育作为教育和教学的全新要素是创业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核心特征。社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创业教育打破传统教师和课程的常规,在具体实践上聘请有着丰富创业和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担任创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典型代表是斯坦福大学;其次,创业教育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社会实践或创业实践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代表是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师资研习班项目”;第三,创业教育的支持体系社会化,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和学校的教育“双主体”模式,美国高校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广泛外部联系,形成了一套“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9],典型代表是美国的“卡迪拉克”计划。

[1]彭泽平.对于教育理论功能的审视与思考[J].教育研究,2002(9):26-28.

[2]袁凤琴.教育理论本土化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5:15.

[3] 李云鹏.教育理论研究何所求[J].教育学术月刊,2010(1):5-8.

[4]唐斌.试论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性[J].高校教育管理,2012(3):50-56.

[5]童俐,诸燕.教育理论研究新思维:归属与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32-33.

[6] 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95.

[7]奥兹门.教育的哲学基础[M].石中英,邓敏娜,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25.

[8]马前.教育要素的矛盾视角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2):213-217.

[9]沈蓓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特色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5):22-25.

An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I Xiu-jie1,ZHANG Ji-fang2,WU Nan1
(1.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jiazhuang,Hebei 050018;2.Xishan Campus,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00,China)

Disentangling the historical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s the real need to clarify the thought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reflected in tha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merges as a special mode of education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localization"of educational theory.Logical relationship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cludes two aspects:first,from the deductive logical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theory,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special deduction system of educational theory;second,from the constructiv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theory,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medium of educationl theory construction,mainly reflecting in that: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he expansion in quantity and the deepening in connotation,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jects new education elements into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theory.

education theory;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historical relationship;logical relationship

G40-01

A

1005-6378(2012)05-0074-03

2012-05-30

石秀杰(1972-),女,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郭玲]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理论教育
实用主义电动车 体验一汽丰田BZ4X&BZ3
国外教育奇趣
坚持理论创新
题解教育『三问』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现实与虚拟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