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2-04-09刘洁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眼球家属心理

刘洁华

眼球摘除术是指眼球的功能已全部丧失或将全部丧失的情况下,为解除患眼剧痛的痛苦或威胁健眼及生命安全的危险所做出的治疗措施,是眼外伤和眼科疾病中患者最难以接受的治疗措施,是一种破坏性的毁容手术[1]。眼球摘除造成生理残疾、面部畸形等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患者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无法面对现实,产生焦虑、恐惧、绝望等负性心理,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在临床工作中做好这类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对提高医护的社会效应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31例眼球摘除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眼球摘除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38.8岁。左眼摘除20例,右眼摘除22例,均为单眼。全身麻醉3例,局部麻醉39例。眼球摘除病因:眼球破裂伤16例,绝对期青光眼15例,角膜穿孔8例,眼球萎缩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0例,中学15例,小学10例,学龄前2例,文盲5例。

2 心理反应特点

2.1 恐惧、焦虑心理 当眼睛完整性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破坏时,患者遭受的伤害绝不仅是眼睛结构和功能的丧失,还有内心难以承受的重创[2]。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惧怕因眼球摘除而影响自己未来的生活,担心术后受到周围人的议论而产生不完整感,对能否恢复正常眼的形态十分担心,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本组42例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恐惧、焦虑心理,以中青年患者表现尤为突出。中青年是家庭的支柱及希望,承受的压力更大,受伤后更加注重病情及预后,表现为精神紧张、忧郁沮丧、愁眉不展、沉默寡言、情绪低落、哀声叹气等,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哭泣不止。眼外伤患者及家属反应最强烈,由于起病突然,无预见性,患者及家属对眼球摘除不能接受,精神压力极大,不适应伤后的新生活而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另外,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眼球的摘除恐惧心理较文化程度低者严重。

2.2 否认、抵触心理 对医师的诊断和手术的选择表示怀疑,在眼外伤患者中尤为常见,多数患者认为仅是一时的不小心或意外,内心存在侥幸的心理,有的患者拒绝接受事实,抱有幻想,希望保持完好的外形,强烈要求医师采取其他的补救或挽回措施,拒绝手术,耽误手术时机。本组15例患者表现出该种心理。

2.3 自我矛盾、痛苦心理 绝对期青光眼患者由于眼压持续升高,引起持续的眼胀、头痛、恶心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患者害怕因手术而失去眼睛,但不手术又疼痛难忍,从而导致患者产生矛盾痛苦心理。患者在手术和不手术中痛苦徘徊,难以抉择,甚至整夜不能入眠。本组13例表现出该种心理。

2.4 悲观、失望心理 眼球摘除术后眼眶凹陷,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患者来医院恢复光明的良好愿望破灭,内心形成强烈的反差。患者眼球摘除后所接受的信息大量减少,反应迟钝,担心术后不能适应工作,遭配偶嫌弃、别人轻视,青年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对今后前途非常担忧,易产生悲观失望心理,患者性格变得孤僻、易怒、急躁。本组12例表现出该种心理。

3 心理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3],眼球摘除术是一种破坏性毁容手术,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加之对手术的不了解、环境的陌生以及担心术后的美容效果及恢复情况,患者从心理上很难接受从而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时注意语言要亲切,态度要热情,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病室环境及病室其他的病友,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减少陌生感。保持环境的安静。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说,让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并真诚地表示理解、同情,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多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并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以真挚的感情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看到希望,克服悲观情绪,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勇敢面对生活。

患者虽已对眼球摘除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真正面对现实的时候,对心理的打击还是非常巨大,此时往往非常依赖家属的陪伴,渴望获得家属的心理安慰。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安慰,往往会起到医务人员不可替代的作用[4]。家属的态度及言行是影响患者心理乃至病情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医护人员应耐心地做好家属及周围朋友的思想工作,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病情,并提醒家属亲友保持冷静,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影响和鼓励患者,使患者从亲情中得到鼓励和支持,减缓心理压力,减少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共同给患者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根据患者的学历、年龄、性别、职业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宣教,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不同角度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使其对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耐心给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讲明保留眼球的危害,告诉其手术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另一眼球的健康而不得不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使其对眼球摘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术中或术后适当的时候可以安装义眼,既美观又灵活,他人很难分清真假,使患者看到希望,从被动手术状态转为主动配合手术的良好心理状态。也可让已安装义眼的患者现身说教,让患者真正放下思想包袱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3.2 术后心理护理 根据眼球摘除患者术后所表现出来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将患者的心理变化划分为麻木期、抑郁期、承认期、适应期4个不同的心理阶段[5]。对患者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心理变化,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同时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可给予听舒缓的轻音乐或与患者进行交谈,有助于转移注意力,使肌肉张力减小,放松身心,减轻疼痛[6]。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帮助患者调整心理平衡,重新树立美好的自信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帮助患者战胜自我,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4 讨论

眼球摘除患者不仅有躯体创伤,精神创伤更为严重。患者需行眼球摘除造成生理残疾,又考虑到眼球摘除将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内心往往难以承受。患者的心理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负面情感因素并不是单一的,有时表现的非常复杂。部分患者也会对护士采取的心理护理非常排斥,对手术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7]。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根本特点在于它通过护士的言行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提高生命质量和保证心身健康的目的。故护士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掌握更多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知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运用相应的理论为指导,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明显改善,能够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调整心理状态,平静接受手术治疗。护理干预对眼球摘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1]刘家琦主编.实用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00-901.

[2]孙宇丁,孙元平,石 晶.眼球摘除术患者负性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10):14 -16.

[3]朱翠岚,李峰光,张生华.意外伤害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24):53 -55.

[4]薛朝华,罗 倩.眼球摘除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第Ⅰ期植入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B):43-44.

[5]迟克荣.眼球摘除病人的心理治疗与康复[J].齐鲁医学杂志,2002,17(2):155 -156.

[6]李亚静.音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25 -227.

[7]Pandey PR.A profile of destructive surgery in Nepal Eye Hospital[J].Kathmandu Univ Med J,2006,4(1):65 -69.

猜你喜欢

眼球家属心理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心理感受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