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建武在全省水利规划计划 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2-04-09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建武在全省水利规划计划 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1年3月9日)
一、“十一五”期间的水利规划与建设成就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机遇,加快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省水利“十一五”规划是历次五年规划中实施力度最大、进度最快、效果最好的五年。“十一五”期间,水利基建投资达到247.6亿元,是规划投资181.7亿元的1.36倍,是“十五”基建投资88.9亿元的2.8倍,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都是“十五”基建投资的3.6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是我省水利投资规模最大,规划建设目标完成最好、惠民利民工程建设范围最广,人民群众享受成果最多,行业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十一五”期间也是我省水利建设史上任务最重的五年,水利规划计划、前期勘察设计工作得到了不断强化和推进,建设管理、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工作不断加强和深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水利、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水利建设任务得到落实,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得到提高,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一大批水利基建工程的完工,为实现我省粮食连续7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中原经济崛起、河南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省水利规划计划、建设管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战线同志们的辛劳和智慧。在此,我代表水利厅,向参加会议的代表以及全省从事水利规划计划、建设管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水利事业发展的省发改委、财政厅、大项目办等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水利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刚刚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了水利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为今后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省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步入提速阶段,水利工作既面临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建设任务更加艰巨繁重的严峻挑战。既要把握住大好机遇,乘势而上,又要沉着应对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增强加快水利发展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促进水利事业和谐、持续、快速发展。
(一)面临的重大机遇
“十二五”时期,全省水利建设事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快水利建设的需求更加迫切。随着我省经济、人口规模的日益增长,水资源短缺、防洪体系不完善、灌溉保证率低、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更加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快水利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不仅要保障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还要保障经济安全、生态安全。
二是人民群众对加快水利建设的期盼更加强烈。近年来,我们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但从总体上看,我省水利建设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已经暴露出水利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水利条件的期盼日益强烈。
三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和省级财政有能力加大水利投入,展开新一轮大规模水利建设,解决水利长期历史欠账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为加快水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核心内容是加快水利发展,强调要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突出加强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等五个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提升为由国务院审批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目前我省的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编制完成,全国水利“十二五”规划汇总已基本完成;国务院召开了进一步治淮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快治淮建设工作,掀起新一轮治淮高潮,治淮投资将大幅度增加,新一轮治淮建设投资规模将大大超出1991年以来治淮总体投资规模;国家将规划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计划到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今年将陆续启动实施。
(二)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在充分肯定我省水利建设取得辉煌成就、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水利基础还很薄弱,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农业灌溉基础尚不稳固,不能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是防洪减灾体系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洪水控制能力不足。沁河、淮河、北汝河缺乏洪水控制工程,威胁下游广大地区防洪安全。第二,骨干河道防洪标准不高。多数骨干河道及中小河流未经系统治理,防洪标准低于20年一遇,200.67万公顷耕地防洪安全得不到保障。第三,滞洪区设施不完善。淮河流域4处滞洪区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尚未完善,海河流域9处滞洪区安全设施及工程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滞洪区适时运用,并危及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四,水库、水闸依然存在安全隐患。一批中小型水库、大中型水闸病险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安全运用、正常发挥效益。第五,农田排涝体系不健全,排涝沟渠淤积、建筑物老化失修不配套,造成田间涝水不能及时排出,8636平方公里低洼易涝区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受涝灾影响秋粮不稳。
二是农业灌溉体系很不稳固。第一,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现有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设计灌溉面积的55%,难以全面发挥灌溉效益,亟待加快续建配套进程,比如引黄灌区,枯水季节引水口门因黄河河床下切难以引水,急需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原有的引水功能;灌溉面积有待进一步扩大,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后劲不足,应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条件新建灌区,扩大灌溉面积。第二,机井报废较多,井灌面积难以稳定,由于现有机井进入报废和更新改造期,且缺乏维修养护专项资金,井灌面积日趋衰减,急需加大更新改造力度,以稳定和巩固井灌面积。第三,灌排泵站亟待更新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维修管护缺失,老化失修严重,效益急剧衰减,亟待尽快更新改造。
三是水利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各级财政预算内水利投资增幅较小,难以满足中央对我省大规模投入相应配套资金的要求。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起步较慢。水利项目具备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特征,建设资金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融资平台,造成利用银行贷款起步较慢,影响了利用多渠道资金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吸纳社会民间投资较少。由于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全面开展,部分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股份制建设模式尚在探索阶段,影响和制约了社会和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吸纳社会和民间投资少。
四是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会更加突出。面对大规模的水利投入,基层水利部门在前期工作、建设管理、施工组织、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等方面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经验不足,若个别人责任心再不强,一有不慎就会造成工程不安全、资金不安全、干部不安全。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的特点是项目点多、面广、量大,实施主体基层化,现行法规和技术标准不配套。质量监督工作发展不平衡,质量监督人员配备不强等问题将更加突出。
三、“十二五”水利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水利防洪减灾体系、增强水利基础保障能力至关重要。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深化水利各项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影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问题,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粮食生产、城乡供水和水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二)主要任务
水利规划与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注重协调;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发展,转变方式;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科技创新,提高水平。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粮食生产安全对水利基础支撑、城乡协调发展对水资源的保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安排好防洪除涝、农业灌溉、民生水利、水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水生态保护、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水利法制建设、水利改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做到科学分析,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合理安排。
今后5年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通过5年的努力,扭转我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15年,基本完成主要支流、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防洪能力和防洪除涝标准明显提高;纳入国家规划的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建设完成;滞洪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防治区域的防治工程和预警预报系统基本建成;重点地区、重要城镇、粮食生产区的供水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服务民生的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推进骨干河流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抓紧实施沁河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蓄水并发挥效益。加快淮干出山店水库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前期工程,为主体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条件。扎实推进北汝河前坪水库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沁河、淮河、沙颍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增强防御大洪水的能力,保障重点区域防洪安全。
二是加快骨干防洪河道和重要支流治理。加强淮干标准化堤防建设和主要防洪河段治理;加快贾鲁河、北汝河、新运河、汝河、惠济河、史灌河、包河、白露河、潢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等粮食核心区内骨干河道治理步伐;积极推进伊洛河、卫河、唐白河、安阳河等重要支流治理前期工作,争取早立项、早建设,提高河道防洪排涝标准,保障城乡防洪安全。今年已启动实施5条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其他骨干防洪河道和重要支流治理项目力争2年内全面开工建设。
三是加强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和安全建设。以国务院批复《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为契机,启动淮河流域4个滞洪区工程和安全建设,积极推进海河流域7个滞洪区工程和安全建设,完善滞洪区内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切实保障滞洪区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使洪水“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快”。
四是加大低洼易涝地治理工程建设力度。今年已开始实施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外资项目,3年内完成治理任务。同时开展淮河流域其他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十二五”期间完成8636平方公里低洼易涝区治理,使61.47万公顷耕地排涝标准提高到5年一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五是强化中小河流治理及山洪灾害防治。今明两年时间完成全国近期治理规划内101条中小河流的项目建设任务,同时启动其余纳入全国规划内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加快建设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六是全面做好病险水库和水闸除险加固工作。完成1座大型、13座中型水库及254座小型病险水库和212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任务;积极争取在国家启动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尽可能多上项目,彻底解决水库病险之忧。
七是加强和改善农田基础灌排能力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面积,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积极开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进一步完善灌排体系。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规划的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开始实施。
四、提高工作能力,把“十二五”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实施和完成好“十二五”水利规划目标任务,规划计划、建设管理、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工作部门非常关键,承担繁重任务,肩负重要职责,要把全面提高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抓基础工作,抓配套措施,抓关键环节,真正使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政策措施开花结果,切实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抓各项政策落实,把水利投入大幅提升
一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包含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等各个领域,努力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投入,使各级财政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有明显提高,继续争取财政部门支持,扩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范围。
二是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10%的政策,在征收和统筹分配使用上有所突破。积极主动配合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征缴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征缴方式、分配机制、使用方向、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尽快落实好这项政策。
三是扩大水利建设基金规模,使之成为投资的重要来源。目前,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已印发了《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深入研究并促进尽快出台我省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争取拓宽征收渠道,争取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研究从征收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等方面拓宽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渠道,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渠道。
四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扩大水利投资来源。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水利政策性贷款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要研究建立和完善符合政策的融资平台,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探索灵活多样的筹资模式。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新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五是加快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政策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小型水利工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产权流转,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弥补建设资金不足。
(二)抓组织协调工作,把水利前期工作做实
根据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早动手,早谋划,早协调,争取尽快完成专项建设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为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投入奠定基础。“十二五”期间,大规模水利建设的主体是中小型工程,项目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绝大多数由市、县级组织实施,前期工作任务繁重,技术力量又相对薄弱。各市、县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前期工作,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扎实做好水利前期工作。
一要建立前期工作责任机制。要将前期工作的组织领导、勘测设计、监督检查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
二要建立前期经费筹措机制。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前期工作经费是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各市、县水利部门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积极与发展改革、财政等综合部门沟通协调,千方百计落实前期工作经费,保证经费需求。规划计划部门要积极研究完善前期工作投入政策,探索建立水利前期经费滚动使用和稳定增长的机制。
三要建立前期工作组织监督机制。规划计划部门要根据“十二五”规划,认真梳理建设任务,深入分析各地前期工作的组织实施能力和勘测设计力量,制定前期工作实施方案,优化配置力量,合理安排年度任务。要加强对前期工作的监督管理,及时跟踪,定期检查,督促各单位按期提交高质量的成果,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四要建立前期工作质量考核机制。要高度重视前期工作质量,加强审查把关,定期公示通报前期勘察设计质量考评结果,建立勘察设计单位质量信誉档案并对其资质进行动态管理,避免因前期工作质量影响项目审批、工程开工和建设进度。
五要建立前期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各地要建立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前期论证,正确处理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节约用地和生态保护等问题,建立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三)抓投资计划执行,把工程效益发挥最好
“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今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将比2010年翻一翻,2010年接近1000亿元,今年有望达到或超过2000亿元。从今年开始,中央安排投资的建设项目年度资金支付进度纳入中央财政预算执行考核范围,这对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认真总结扩大内需以来组织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的经验,针对新一轮水利建设中投资规模更大、工程类型更广、项目数量更多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管理,科学安排水利投资计划,提高投资效益。
一要提高投资计划安排的精细化水平。编制年度投资计划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工期,以及所在市、县的建设管理能力,防止工程年度投资计划安排过大、计划下达过晚,造成建设资金积压,影响预算支付进度。
二要强化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的监管。要分解细化投资计划执行各环节的责任,并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及时掌握计划执行情况,加强计划执行的监管,对执行进度严重滞后的市、县和项目,要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
三要对投资计划和预算支付进行考评。把投资计划执行的好坏,作为评价各市、县水利部门和责任人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从今年开始,国家财政部和水利部要对中央水利投资预算支付进度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所在地区和项目的下一年度投资计划安排挂钩,实行奖罚分明的激励政策,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
(四)抓完善制度管理,把行政管理能力提高
一要强化制度建设。多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水利规划、项目前期、投资计划、水利统计等管理工作,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针对水利投资大幅度增加的形势,修订完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好用好来之不易的投资,保证资金安全。
二要强化规划管理。要继续严格执行《水利规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对水利规划中确定的有关控制性指标和要求,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执法,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水利规划能力。
三要强化统计工作。水利统计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各级领导决策的重要支撑。当前要重点抓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普查机构,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确保普查质量。去年水利部已选择我省3个市的8个县作为全国试点,今年将全面启动普查工作。各市、县务必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做好本辖区内水利普查工作,确保按期圆满完成普查任务。规范水利常规统计,配备好统计人员,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审核把关,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有效。
(五)抓工程建设管理,把项目建设目标实现最好
一是进一步强化“三项制度”,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项目法人组建的领导,建立项目法人考核制度,督促项目法人强化内部管理,确保项目法人高效、安全运转;加强招标投标管理,依法强化对招标投标过程的监管,严禁规避招标或规避公开招标行为,科学、合理划分标段,确保招标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和合理;规范监理行为,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其在工程建设中真正起到“三协调、两管理、一控制”作用。要认真分析把握建设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不断完善建设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起促进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廉洁和效益。
二是加强水利建设行业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继续加强对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实体质量进行“突袭式检测”工作,扩大突检工程类型,确保各类工程建设质量;加大水利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以工程建设中举报、调研、突检中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为基础,加强水利建筑市场的整治工作,维护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三是继续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重要政治任务,必须着力抓落实,切忌停留在表面,绝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河南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力求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在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上取得新进展,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取得新成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组织领导不到位、方法措施不得力、治理效果不明显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要及时提出明确的整改要求,重点督查,限期整改,确保专项治理工作达不到预期目标不放过,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落实安全度汛措施,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要督促项目法人认真落实水利工程安全度汛责任制,明确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和参建单位责任人。建设单位要制定在建工程安全度汛计划和应急预案,按规定程序报批,并严格按照度汛方案的要求安排施工,处理好进度与质量和运用与安全度汛的关系。汛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遇可能较大降雨,提前部署抢险,撤离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和在建工程安全。
(六)抓规范质量监督,把质量责任体系落到实处
一是加快完善各级质量监督机构。2009年国家取消质量监督费后,财政部发文要求将各级质量监督机构纳入财政供给。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抓住机遇,积极与人事部门沟通,尽快将各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设置,全力解决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切实保证监督工作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省厅将对质量监督机构的设置情况进行检查,并将相关情况予以通报。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落实质量工作责任。省质监站要加强对市级质量监督机构的指导,督促市级质量监督机构规范开展。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质量执法监督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保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
二是加快完善工程质量标准体系。重点要尽快研究制定针对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的评定验收标准,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我省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应利用自身的优势,抓紧开展这项工作,加快推进我省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三是加快完善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尝试建立质量诚信评价体系,构建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推动质量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是推动我省水利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把工程质量状况作为衡量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诚信档案、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定期发布质量诚信信息,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净化水利工程建设环境,确保实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目标。
四是加快建设工程质量信息网络化。建设河南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网站,作为全省水利工程质量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在建工程质量信息,推进质量监督事项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政策法规进行广泛宣传,让所有工程建设参与者都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并积极引导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快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要把质量安全意识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确保重点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依法依规提高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质量问题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惩质量违法违规企业。切实保证重点工程施工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是加快建设工程质量预警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对我省所有在建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质量预警。各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及各参建单位,要全力配合质量监督机构的预警评价工作,以保证预警结果准确、及时,真正达到预防事故,减少损失的目的。
(七)抓水利生产安全,把安全管理提到新的水平
紧紧抓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这条主线,结合水利实际,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突出预防为主、加强监管和责任落实,加强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和安全基础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态势持续向好。
一是落实组织领导。切实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摆到水利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安全价值观,强化各级安全责任意识。正确把握水利安全生产的规律、特点,提高各级领导组织驾驭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落实各项措施,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把各项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二是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层层分解和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水利企事业单位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级、逐岗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岗位和每个人员。尤其要落实好水库安全生产政府领导责任制和水库管理单位负责人责任制;落实好大规模水利建设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实好项目法人、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责任人。要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要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对监管不到位、责任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工作失职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领导干部,要严肃查处。
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和量化体系,做到监督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要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和汛期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重大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要着力抓好水利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加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严肃整治违反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规定的水利建设项目;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加强安全事故查处,通过事故查处促进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吸取教训,全面落实整改。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涵盖工程建设、水库运行、农村水电、勘测设计、水文测验等专业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危险性作业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整改督办制度,对病险水库、水闸、水电站、堤防、淤地坝等涉及群众安全的水利工程,分级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落实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限期消除隐患。
五是加强保障措施。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尽快配备相应专业人员,落实相关职能,加强水利安全监督队伍建设,确保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要加大水利安全生产投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管、监控的长效机制;对参与水利建设的施工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落实施工各项安全措施,改善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提高全行业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
(八)抓水利调查研究,把涉水民生问题搞得更好
一要善于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规划计划、建设管理、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关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比如,我们在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同时,针对农村河道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污染加剧等突出问题,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要善于征询意见科学决策。今后凡是在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前期论证、建设管理和质量监督等工作中,要注重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比如在中小河流治理中,要认真研究建设时序和治理标准,处理好流域与区域、整体与局部、防洪与生态、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形成科学合理的防洪体系,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三要善于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新方法开展工作。比如,针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和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创新思路,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合理调配力量,千方百计加快前期工作,为争取资金和加快实施创造条件,施工期间科学合理安排工期,争取按期完成建设目标。
五、真抓实干,全面落实今年的工作任务
(一)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
水利即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规划编制与前期工作,投资落实与计划管理,水利普查和统计,建设管理与安全生产,质量检测和监督等工作头绪很多,任务繁重。同志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结合规划计划、建设管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抓住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前期,努力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储备
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水利前期工作,努力做好项目储备,认真疏理本地区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明确需要完成的各阶段任务。勘测设计要抓紧编制前期工作总体方案,制定3年滚动实施方案。要把各项前期工作任务逐一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勘测设计承担单位,落实经费,确定目标、进度和质量要求。要整合勘测设计资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推动前期工作。要清楚前期程序,中小项目编制、审批程序省水利厅已有明确规定,大型项目要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办理。要按照水利部最近将下发的加快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实行前期进度预报制,完善前期协调机制,逐步实施前期工作招投标和成果质量评定。
(三)采取措施,千方百计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今年中央水利投资将有大幅度增加,各地要千方百计落实好地方配套水利投资,争取地方财政性资金更多地用于水利建设。在投资安排上,要向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倾斜。积极主动协调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把项目审批和投资落实作为协调的重点,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工作关系,形成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水利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共同为水利建设做贡献。
(四)真抓实干,确保更好更快实现目标任务
认真总结近年来规划计划、建设管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方面的经验教训,提早谋划,超前部署,狠抓前期,有序落实今年各项工作任务。2010年已下达的投资计划,要尽快建成并发挥投资效益,特别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目前多数只进行了投入使用验收,有关市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分类、逐库排出验收时间,确保汛前完成验收任务。对今年已经明确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各级水利部门要采取得力有效措施,把目标责任进一步细化、量化,落实到人,切实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责任。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要逐项研究具体措施,抓住关键环节,明确时间节点,加强跟踪督导,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五)强化素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执行能力
规划计划、建设管理、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部门的同志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有关水利发展的方针政策,认清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改革发展态势,认真了解基层和群众对水利的需求,努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革创新和服务水利事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规划计划、建设管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做出表率。加大项目法人、施工、监理、招标代理机构等人员的分类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质量监督机构要把培养质量人才梯队作为工作的重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力争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我省的质量管理人才,为我省的水利工程质量水平提高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