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布局对体育课程资源快速均衡发展的作用
2012-04-09隋东旭
隋东旭,崔 健
(哈尔滨师范大学)
0 引言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以学校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把学校作为一种载体,以教师和学生作为其主要参与者,以学校、社会、家庭、儿童等为研究对象,以学校中的两操、课间竞赛活动方式、学校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活动等为组织形式,在原则上必须要以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可以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发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在学生面前,它是一种获得各个信息的传播载体,同时也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媒介.但是,针对这种体育课程资源的界定,必须给予说明的是,在所有的资源中不能全部归结成都是课程资源,而是那些真正深入到体育课程中,并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课程在其原则上一直以“统一均衡”的追求来发展,为每个学生都能提供一样的体育学习内容,以及注重学生必须要拥有共同“体育基本知识、体育基本技能、体育基本技术”的体育内容.运用这种“千校一盘棋,人人都出色“的教育理念,不仅使体育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一种牵制性,而且还使体育的发展停留在一种误区之中[1].
1 学校布局的本义以及特点
学校布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学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结构,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状况密切相关.对学校布局进行前瞻性、科学性的宏观谋划,是关系整个基础教育事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重大举措之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正在进行新一轮学校布局的大调整.布局调整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地也不同程度地凸现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近年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迅速,学校数量增长很快.在城市,义务教育学校设立主要是以街道为单位,还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子弟学校等;在农村,基本上是以村为单位来设立小学,因而也称“村小”,一般规模不大,布局分散[2].随着年出生人口的减少、学龄人口的规模缩小,这种分散布局的缺点逐步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学校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投资分散,难以改善办学条件,导致物力资源的紧缺;师资需求量相对增加,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不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等.在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就日益体现出来,体育课程资源整合研究对于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学习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2 学校布局调整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
通过社会对于学校布局的重视和调整实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总的来说,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学校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办学条件以及运行效率都得到了改善,在不同程度上教育得到了协调发展.但也不同程度地凸现许多问题,例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局部地区并不能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相反,布局调整前分散型办学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在布局调整后集中资源办学的过程中同样不可避免[7].
2.1 教育资源缺乏与闲置并存的结构性现象
通过将一些分散性以及规模较小的教学点逐渐合并起来,将分散在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一种合理的配置,使教师队伍和学生相对集中起来,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为宗旨来调整学校布局,这将是农村学校发展的一种趋势.可是,针对教育资源的这种合理性配置,学校布局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教学、管理、体育活动器材与场地等其他的建筑,否则就不能满足集中后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需求.针对不同阶层的学校布局调整情况,为了实现一种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上理想的整合质量,便仓促地合并一些教学点或者学校,结果导致各个教学点中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体育教育资源(如固定体育设施、运动场等)因无法搬迁而被闲置和毁坏;相反,而被规定为集中办学的教学点会因为一些基础设施的不齐全而不能顺利的满足于师生的硬件要求,最终就会出现,一方面是合并后被离弃的教学点里教学资源被浪费;另一方面则是集中办学的教学点出现一种供不应求的资源短缺情况,从而造成新的教学点出现一些新问题,更为严重的情况就是使学生面临一种失学和辍学的情境,这样就会在教育上失去一种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2 在集中与分散办学上与教育资源的重复性现象
在农村,有些地方的教学点被合并后,会引发一些学生失学和辍学的问题,针对这种不利的因素,有关领导结合当地生活和教学情况,本着一种认真的态度自觉的又恢复了一些不应该调整的教学点.同时,家庭这个因素中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因为通过对学校布局的调整,被调整的学校所在地的人们不放心自己孩子独自一人去很远的地方上学,而且农村交通的不便更加剧了此方面的影响,条件好的家庭可能会自行聘请教师来完成学业,但是经济贫困的家长宁愿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失学,也不同意孩子去调整好的教学点读书,于是利用布局调整后废弃的教学点办学的现象悄然出现.通过对部分地区的调研发现,在布局调整后的一些地方,村民自行为孩子聘请老师已经是很正常的现象,久而久之,一方面集中教学点的生源严重缺少;另一方面,必须要调整合并的教学点无法合并.所以,学校布局的调整从大局来考虑确实是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必须要考虑人们现实的经济生活情况.如果这两点跨越太大的话,不但不能使体育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效果,相反则会产生一种更多的教育资源流失,甚至还会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性.
2.3 教育资源过剩与紧张并存的供给性现象
在对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并没有对布局进行合理性的调整,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有关教学点的情况进行整理,例如对将要调整的教学点所覆盖的学龄人口、当地人的意愿、所处位置等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考察,而是盲目性的选择一些教学点来进行调整,使新集中的教学点生源达不到任务要求,合并的教学点由于不能符合当地人的意愿而引发学生失学或者辍学现象,结果造成新集中办学的教学点在教育资源空闲的情况下将得到相关经费的大力补充和支持,而计划将合并的教学点,将面临着学校经费短缺的问题,例如,危房得不到及时维修、学校图书资料严重不足,实验仪器设备几乎没有,教学质量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师资力量得不到重视最终使这些教学点的师资水平逐渐下降,教学质量提升不上来,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等.
通过以上对学校布局调整导致影响教育资源的问题可以得出,体育课程资源因涉及场地、器材、师资等软硬件条件,问题更为集中.新的教学点存在一种招生资源不足的现象,师资、设备、场地等一些体育教学资源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原本可以合并的教学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没有合并便得不到政府的财政支持而使教学质量一直下降,使学校不能正常的得到运转.对于这种相差巨大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不仅会出现一种教育资源的过剩与紧张并存的现状,而且会使一些不能合并教学点的学生得不到一种公平的教育方式.针对这些问题,相关教育部门不得不引起重视.
3 学校布局的调整对体育课程资源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都知道,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教育机构以及教育群体之间公平合理的来调整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能够真正的达到均衡.在没有对学校布局进行调整时,各个农村教学点大多数都存在着不集中、校点多、规模小、危房多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采用一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对教育资源的投入采用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的特点来安排资源,在配置过程中,不管教学点的规模大小,都必须给予校舍建筑、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管理等硬性条件资金的投入,把原来过于分散和不能配置的资源集中起来形成一种规模效益,从而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避免一种分散办学时所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不高的现象出现.
3.2 理顺关系,加大教学点的资金支持
农村学校教育的运行主要依靠政府经费以及国家政策支持方式来维持,这种国家政府投入的经费并不是一种直接的注入,而是将资金拨放到该地方的有关财政管理部门,而地方相关行政部门则根据该地方的各个教学点的规模、学龄人数等进行经费分配,然后再由各中心学校统一负责,最终由中心学校来完成其下属的各个教学点所需经费的分配任务.针对农村的教育实施现状,各个地方的中心教学点将掌握着经费的分配,而中心教学点的经费运转也得不到满足,所以中心教学点与各个教学点在争取经费方面形成一种博弈.因为,中心教学点对于经费具有一定支配权,势必重视自己学校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各个教学点的建设,所以,必须针对现行的经费投人以及管理机制采取合理公平的改革政策,加大投入标准,同时要求中心教学点对布局调整后保留下来的教学点必须予以支持,在实施过程中要建立一种有力的监督机制,通过完善投入管理机制,从资金上支持教学点的建设.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点的教育质量
在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经费问题的短缺,师生之间的硬性比例以及教师队伍的流动机制等问题,教师队伍的整体老龄化现象过于严重,优秀教师分布不均等一系列问题随之滋生,这些问题不可避免的将涉及到教学,目前教学点的教师存在一种年龄大、数量少、知识旧的问题,甚至不能满足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需求.所以,要想加强各个教学点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必须给一些农村的教学点适当放宽教师编制.针对农村,应合理制定并落实教师编制政策,根据农村居住的地理位置以及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选择较密集、人口较多的位置布置教学点,合理调整学校布点,务必做到因地制宜,落到实处,并适度放宽教师编制标准,保证师生之间的硬性比例.第二,给予各个教学点的优秀教师优惠政策,如岗位津贴、评聘调配优先等,稳定教师队伍.第三,针对不同的地理位置,可以试行教师“走教”的方式.在偏远地区,教师走教是解决学科师资不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越是在偏远地区,体育课教师越缺乏,而体育课程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如果每所学校都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对于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学校而言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走教”是解决偏远农村地区短缺科目教师数量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8].当然,对于“走教”的教师,必须要给予政策、经济等方面的照顾.
4 结束语
学校布局的调整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均衡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二者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改变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不利于体育发展、不利于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要将各种各样的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体育课程教学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合理化,并综合的处理体育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促使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要使体育资源多样化、个性化,以学生的主体价值为出发点,建立创新的体育运动情境,借助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有效地激发学生个性的潜在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在人格上的一种全面和谐的发展.
[1] 袁凤生,王建永.河南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布局与教育特征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9).
[2] 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8).
[3] 高学贵.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效应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5).
[4] 冯翠云.学校布局调整背景下乡村文化传承的困境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2).
[5] 王英杰,等.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石人炳.国外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及启示田[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
[7] 刘晓宇.黑龙江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
[8] 陈井婷.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大学[D],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