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部分社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2-04-09田丽古丽娜阿巴拜克力布海切木卡德尔
田丽,古丽娜·阿巴拜克力,布海切木·卡德尔
0 引言
女性尿失禁是常见于中老年妇女的不自主漏尿症状[1],包括①急迫性尿失禁,②真性SUI,③混合性尿失禁,④充溢性尿失禁[2]等疾病。该病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并可引起精神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方式的疗效欠佳,且耗费时间较多,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定明显,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积极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女性SUI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0年5月至8月完整完成尿失禁问卷调查的乌鲁木齐市部分社区5552名成年女性。
1.2 研究方法采用统一的尿失禁相关情况问卷调查表,由专人进行问卷并填写问卷。问卷设计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
1.3 诊断标准国际尿控协会对SUI的定义为:在喷嚏、大笑、咳嗽或提重物等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溢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发生至少1次上述症状者即定为SUI患者。
1.4 排除标准妊娠者、产褥者、泌尿系感染、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不纳入问卷调查。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排除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和性尿失禁者,对其余调查对象的数据进行各因素患病率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SU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UI的人口学特征5552例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范围为18~86岁,平均年龄(40.72±10.30)岁。排除383例急迫性尿失禁、混和性尿失禁者,在其余5169例调查对象中SUI患者为1222例,患病率为23.6%。不同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的患病率见表1。职业分为脑力劳动者(教师、医生、科技人员、行政员等)和体力劳动者(工人、服务人员、家庭妇女等)2类。
表1 女性SUI的人口学特征Table 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SUI
2.2 年龄与SUI5169例被调查者年龄按以下标准划分为5组,结果显示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年龄>40岁者患病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者。趋势性检验χ2=198.182,P值=0.000,提示随年龄的增长,SUI的患病率增加,见表2。
表2 年龄与SUI的关系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SUI
2.3 BMI及腰臀比与SUI的关系5169名被调查者BMI按照我国成年人BMI标准划分为4组。腰臀比以0.85为界划分为2组,<0.85为正常,≥0.85为腹型肥胖。结果示BMI、腰臀比各组间患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的增长,SUI患病率有所增加,不同BMI的SUI患病率趋势性检验χ2=58.041,P值=0.000,见表3。
表3 BMI及腰臀比与SUI的关系Table 3 Relationship of BMI and waist-hip ratio with SUI
2.4 绝经与SUI5169例调查对象中,绝经者979例,其中SUI患者348例,患病率35.5%。未绝经者4190例,其中SUI患者为874例,患病率20.9%,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产科相关因素与SUI
2.5.1 分娩方式未分娩组、剖宫产组(选择性剖宫产及临产后剖宫产)、阴道分娩组(至少1次阴道分娩经历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2 不同分娩次数不同产次间SUI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产次多者SUI患病率增加,P=0.000。产次间SUI患病率趋势性检验χ2=29.280,P=0.000,见表4。
表4 产科相关因素与SUI的关系Table 4 Relationship between obstetric factors and SUI
2.5.3 产后开始劳动的时间在有分娩经历(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4859例中,产后1个月内开始劳动者SUI患病率稍高于产后1个月后开始劳动者。
2.5.4 新生儿体重有分娩新生儿体重>4 kg经历者产后SUI的发生率高于分娩最大新生儿体重≤4000 g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5异常分娩与会阴损伤将3790例阴道分娩者按有无异常分娩及会阴损伤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有难产、会阴撕裂、会阴侧切者与无上述情况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慢性疾病因素与SUI调查显示患有1种或多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便秘、咳嗽)病史者,SUI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上述疾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慢性盆腔痛和或盆腔手术史者与无上述疾病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慢性疾病因素与SUI的关系Table 5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diseases and SUI
2.7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SUI作为因变量,将4859例分娩者资料中除人口学特征因素以外的所有分析因素作为自变量,均纳入SUI的二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程中分析。分析中未纳入产次,因与年龄、分娩方式、异常分娩相关性较大。结果显示年龄分组、BMI、腰臀比、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分娩)、便秘、难产、会阴撕裂、会阴侧切、慢性咳嗽为SUI发生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当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时,年龄分组和BMI每增加1个等级,SUI的发生率分别增加1.38倍和1.16倍。腹型肥胖者、有便秘史者、有慢性咳嗽史者、有分娩史者的SUI“发生优势”是腰臀比正常、无便秘史者、无慢性咳嗽史者、无分娩史者的1.193、1.62、1.48倍。阴道分娩组中,有难产史者、有会阴撕裂史者、有会阴侧切史者的SUI“发生优势”分别是无难产史者、无会阴撕裂史者、无会阴侧切史者的1.77、1.42、1.40倍,因素分类及赋值方法见表6,结果见表7、表8。
表6 主要调查研究因素分类及赋值方法Table 6 Classification of main questionnaire items and methods for scoring
表7 4859例分娩者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able 7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4859 delivery women
表8 3790例阴道分娩者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able 8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3790 vaginal delivery women
3 讨论
3.1 女性SUI的患病率近些年国内外有关于尿失禁患病率的研究报道有较大差异,可能与问卷设计、调查对象及方法不同有关。法国关于成年女性尿失禁的调查显示患病率为26.8%,且以SUI(45.2%)为主[3]。韩国对35~64岁中年妇女的问卷调查显示尿失禁的患病率为42.6%[4]。日本对某医院体检妇女的问卷调查显示SUI的患病率为8.5%[5]。Zhu等[6]报道我国北京地区20岁以上妇女尿失禁患病率为30.9%,其中SUI患病率为18.9%。张玲华等[7]对上海市3个社区中老年妇女调查显示尿失禁的患病率为37.3%,其中SUI为21.0%。本研究显示此部分妇女SUI的患病率为23.6%,与国内外相关调查报告结果相近。
3.2 女性SUI与年龄及绝经许多文献均提示不同年龄段妇女SUI的患病率差异较大,且随年龄的增长,该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3-7]。Mishra等[8]研究显示围绝经期妇女较绝经后妇女可能更易于出现尿失禁症状,且SUI的发生率与绝经过渡期相关。本研究亦显示随年龄的增大,SUI的患病率增加。年龄>40岁者SUI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者,故年龄为SUI发生的危险因素。绝经后妇女SUI患病率高于绝经前,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机体老化、卵巢功能衰退等导致盆底肌肉韧带松弛和盆底神经组织、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膀胱排尿贮尿功能发生障碍、性激素变化等有关。有研究示应用结合雌激素及雌三醇可以有效增加尿道周围血管的数量而改善SUI症状[9],但另有研究表明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SUI的妇女,其效果不如安慰组[10]。雌激素的长期替代治疗反而会增加尿失禁患病率,OR=2.50[11]。因此本研究认为围绝经期期间尤其是绝经后是否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以改善尿失禁症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3.3 女性SUI与BMI、腰臀比Richter等[12]在压力性尿失禁外科治疗效果验证(stress incontinence surgical treatment efficacy trial,SISTEr)中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肥胖与尿失禁的发生频率相关(P<0.01)。Subak等[13]报道BMI每增加5个单位,在5~10年间尿失禁的发生频率增加30%~60%。本研究结果亦显示BMI、腰臀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I的发病率随着BMI增长增加;两者均为SUI发生的危险因素,此结果亦与相关报道相符。原因可能是超重、肥胖者腹压较正常人高,而长期的高腹压状态易引起盆腔器官脱垂,尿道下移,继发膀胱内压增高和尿道高活动性而致发生SUI。Wing等[14]发现减轻体重可使SUI发生率降低70%。控制体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轻改善SUI的症状。
3.4 女性SUI与产科相关因素大量文献提示分娩尤其是阴道分娩为SU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剖宫产是否为SUI的保护因素,国内外目前暂无一致观点。本研究显示阴道分娩组SUI患病率(27.4%)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且几乎为剖宫产组(14.4%)的2倍。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有分娩史者SUI的发生率是无分娩者的1.479倍,故分娩史为发生SUI的危险因素。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均为SUI发生的危险因素,剖宫产也会增加产后SUI的发生率,只是与阴道分娩相比发病率较低。Sartore等[15]认为分娩时会阴侧切并不能减轻分娩对盆底组织的损伤,还有研究发现有会阴侧切史者与无会阴侧切史相比,5年内尿失禁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相似,并发现会阴撕裂、会阴侧切均为SUI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与盆底组织的正常解剖、功能受到破坏有关。有研究示产次越多,发生SUI概率越高,两者呈正相关[17],本文研究结果与此一致。本研究还发现分娩时有产程延长者较无此情况者发生SUI的发生率低。有难产、急产、分娩最大新生儿体重>4 kg经历者,发生SUI发生率较无上述情况者更高,但仅难产为SUI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与相关报道不一致[18-19]。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本次被调查人群存在选择偏倚有关。①部分人群生活条件及自我保健意识较好,一般都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分娩,避免或减少了异常分娩的发生;②部分女性因分娩年代久远不能准确描述当时的情况;③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即使在问卷时进行了解释,部分女性仍无法提供分娩时的异常情况;④调查者未能正确区分剖宫产属于选择性剖宫产或临产后剖宫产,使此部分异常分娩具体情况未能正确统计。另本研究产妇产后不同时间开始参加体力劳动(1个月内与1个月后)相比较,SUI的患病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被调查妇女生活方式改善,产后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使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者样本量减少有关。
3.5 女性SUI与慢性疾病
3.5.1 慢性咳嗽和便秘本研究分析示慢性咳嗽、便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为SUI发生的危险因素。目前相关研究多认为咳嗽和便秘易引起慢性腹压增高。随着腹压的增加,盆底肌肉松弛,膀胱颈后尿道渐下移,导致腹腔内的压力不能传导至膀胱颈和近段尿道,腹压突然升高使膀胱内压超过尿道压力就可能发生SUI。而长期的便秘会使腹压长期增加,使子宫、阴道前壁、膀胱向下移位,不能有效地关闭尿道而导致SUI。
3.5.2 高血压和糖尿病本研究分析提示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SUI患病率高于无上述病史者,但不是SUI发生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有关高血压导致SUI发生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分析可能与患者服用的某些降压药物有关,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Ⅱ类药物易引起刺激性干咳而增加腹压诱发尿失禁。关于糖尿病与SUI的关系,Danforth等[20]报道有有糖尿病病史者SUI患病率增高,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原因可能是微血管病变致微循环异常引起神经或肌肉病变,多尿反复刺激泌尿系统易并发泌尿系统感染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等。
3.5.3 慢性盆腔疼痛有报道认为慢性盆腔痛为女性SUI发生的危险因素[21],而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有慢性盆腔疼痛者SUI患病率低于无慢性盆腔痛者。其原因可能是腹痛原因较复杂,涉及多种疾病,除较易于诊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等疾病以外,还包括心理性慢性盆腔疼痛,甚至妇科以外的隐匿性躯体疾病,因而诊断困难而影响统计分析。
3.5.4 盆腔手术本文中有盆腔手术史者SUI患病率(23.9%)仅稍高于无此病史者(23.5%),可能因为盆腔手术中仅妇科手术如剖宫产、子宫肌瘤挖除术、全或次子宫切除术、卵巢手术等易于影响泌尿系统,还有其他外科手术如阑尾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对泌尿系统无明显影响。
4 结语
女性SUI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引起。年龄分组、BMI、腰臀比、分娩方式、会阴侧切、会阴撕裂、产次、慢性咳嗽、便秘等可能为新疆地区女性SUI发生的危险因素,从以上各方面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对于降低SUI发病率、减缓病程发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但异常分娩(急产、产程延长)、高血压病等因素合并SUI的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1]田丽,古丽娜·阿巴拜克力.压力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82-86.
[2]宋岩峰.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3):225-227.
[3]Lasserre A,Pelat C,Gueroult V,et al.Urinary incontinence in French women:prevalence,risk factors,and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J].Eur Urol,2009,56(1):177-183.
[4]Ham E,Choi H,Seo JT,et al.Risk factors for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among middle-aged Korean women[J].J Womens Health(Larchmt),2009,18(11):1801-1806.
[5]Masue T,Wada K,Nagata C,et al.Lifestyle and health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Japanese women[J].Maturitas,2010,66(3):305-309.
[6]Zhu L,Lang J,Liu C,et al.Th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women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China[J].Menopause,2009,16(4):831-836.
[7]张玲华,王君俏,白姣姣,等.上海市3个社区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况及生活质量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09-1011.
[8]Mishra GD,Cardozo L,Kuh D.Menopausal transition and the risk of urinary incontinence:results from a British prospective cohort[J].BJU Int,2010,106(8):1170-1175.
[9]Kobata SA,Girao MJ,Baracat EC,et al.Estrogen therapy influence on periurethral vessels in postmenopausal incontinent women using Dopplervelocimetry analysis[J].Maturitas,2008,61(3):243-247.
[10]Leijonhufvud A,Lundholm C,Cnattingius S,et al.Risks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 surgery in relation to mode of childbirth[J].Am J Obstet Gynecol,2011,204(1):70-77.
[11]Masue T,Wada K,Nagata C,et al.Lifestyle and health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Japanese women[J].Maturitas,2010,66(3):305-309.
[12]Richter HE,Kenton K,Huang L,et al.The impact of obesity on urinary incontinence symptoms,severity,u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life[J].J Urol,2010,183(2):622-628.
[13]Subak LL,Richter HE,Hunskaar S.Obesity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research update[J].J Urol,2009,182(6 Suppl):S2-S7.
[14]Wing RR,West DS,Grady D,et al.Effect of weight loss on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women:results at 12 and 18 months[J].J Urol,2010,184(3):1005-1010.
[15]Sartore A,De Seta F,Maso G,et al.The effects of mediolateral episiotomy on pelvic floor function after vaginal delivery[J].Obstet Gynecol,2004,103(4):669-673.
[16]Viktrup L,Lose G.The risk of stress incontinence 5 years after first delivery[J].Am J Obstet Gynaecol,2001,85(11):82-87.
[17]Onur R,Deveci SE,Rahman S,et al.Prevalence and risks factor of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EAStern Turkry[J].Int J Urol,2009,16(6):566-569.
[18]Baydock SA,Flood C,Schulz JA,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urinary and fecal incontinence four months after vaginal delivery[J].J Obstet Gynaecol Can,2009,31(1):36-41.
[19]卢惠珍,龚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产科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4):1959-1960.
[20]Danforth KN,Townsend MK,Curhan GC,et al.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risk of stress,urge and 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J].J Urol,2009,181(1):193-197.
[21]朱兰,郎景和,王宏,等.北京地区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2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