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社会强迫症"
2012-04-08周鸿雁
周鸿雁
家有初中毕业生,今年暑假我的手机都快被短信和电话给挤爆了。信息和电话的内容大致都是说,您的孩子今年中考了,我们这里有暑期的培优班衔接班等等,并一再强调有很多孩子都已参加,如果您的孩子不参加就有可能跟不上。其實我已经为这事纠结九年了。去培优吧,我心里本就不赞同,我不想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不去吧,又怕自己的孩子不培优而别的孩子在培优,因此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曾经和很多家长聊过这个问题,大家都是这样的心理才送孩子去培优的,有的孩子甚至从来就没有周末休息时间。前几天回了趟家乡,正赶上高考结束,又到了摆酒请客的旺季,弟弟又在为送礼金的事情烦恼。据说一到春节和暑假,他们夫妻俩一个月的收入远远不能填补这个空缺,可是人情往来,大家都在这么做,不请不送都不行……检视一下我们的生活,这种身不由己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这是一种强迫症,典型的“社会强迫症”。
也许自人类文明社会形成,人们就开始患上了社会强迫症。正如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的描述,他把国家政府机器比喻成一个巨大的怪兽,一旦将权力吞噬就再也不肯归还。从此,人类反受由人类理性所创造的机器的控制,这是一种国家管理的强迫症。这种病症的迹象在现代社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逐渐蔓延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心底并不情愿做的事。在说过做过之后,性格平和的,通常是一脸的无奈与委屈,性格急躁的甚至转身就骂娘。总而言之,社会环境好像一部巨大的轮机,身在其中的人们已经身不由己,被拖着拽着推着,继续着蹒跚的脚步。
这是一个严肃沉重的话题,从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涉及到人生活的意义,是坚持自我还是随波逐流,是追求自由还是甘受束缚。其实患上“社会强迫症”的人都清楚,没有人是心甘情愿被强迫的,只是很多时候他们会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就是没有勇气去反抗这种强迫。倘若我们想清楚了,症结是可以解开的。环境的改变是最根本的解决之法,这依赖于社会管理者和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但环境不是通过管理者的努力一下子可以改变的,我们是活在当下既定的环境中,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辨识,分清楚哪些是正当的合理的,是我们愿意去做的,哪些是不合理我们不愿意去做的,做出正确的取舍,我们就不会饱受生活中“社会强迫症”的困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