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
2012-04-08
(鸡西大学,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基于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
徐红宇
(鸡西大学,黑龙江 鸡西 158100)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外语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既依托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更依托于其他课程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拟对计算机技术运用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提高外语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出发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保证专业理论知识份量的前提下,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随着社会信息化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外语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一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计算机技术运用教学的现状分析
1.目前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递—接收”的模式,它有利于对外语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现阶段外语专业教学仍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这些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应用越加普及。而现阶段在部分高校网络化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相对落后,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多媒体教学及优秀的网络课程亟待开发。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组织与呈现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核心问题。
3.计算机基础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以及计算机综合素质。而现阶段,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设计及思维来操作,计算机实践教学很难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教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把期末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衡量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导致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考核,轻过程的教学现状,计算机基础教育忽视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
随着社会进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我们应把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具有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外语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推广到教育教学中,提高外语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
二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计算机技术运用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借助计算机网络,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单靠计算机课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它要求全体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积极配合,发挥整体合力。当前网络技术发展为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使课堂由教室延伸到网络,我们要鼓励教师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资源开展教学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师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教师主导,利用网络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结合外语专业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任课教师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给学生创造一定计算机应用环境和氛围。如外语视听说课程教师可制作网络课件,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国文学作品选读则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查找、搜集相关的优秀外文作品,运用相关的软件辅助阅读、理解和书写阅读报告。
(2)网上互动,教师通过网络提前布置课堂主题,并利用网络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独立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随时解答问题,随时检查监督完成任务情况,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
(3)上网学习,开拓视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外文搜索引擎和世界各国知名网址,鼓励学生在网上了解国外时政要闻及经济发展动态,国内外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信息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在网上浏览外文信息、查阅参考资料或访问外文学习网站的习惯。
(4)正确引导,网络实践。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正规交友网站,利用网络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网络的真实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异国文化氛围,提高语言学习动力。
网络资源运用,是传统外语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这种综合实践方式为外语专业学生创造了多维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知识向技能的转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外语交际能力及创新能力。
2.利用计算机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及手段。
(1)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鼓励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搜集各个知识点的视频资料来录制课程。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采用图片、声音、动画、投影等多种辅助手段,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学习兴趣会与日俱增,学习效果更佳。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专业教师的信息获取与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教学与应用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依据专业特点,创新计算机实践教学。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根据外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倡精心设计实践训练项目,针对不同专业语言制作日文、韩文、俄文等语种的键盘贴膜,在练习打字的过程中,既提高打字的速度又促进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提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用Power Point制作汇报演示文稿”教学环节中,结合外语泛读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俄罗斯风情”“日本和服文化”“美容在韩国”等为主题的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首先适时地为学生讲解声音图像的插入、超链接、动画设置等关键步骤。其次在学生中建立若干个小组,可以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素材,按照要求,自己设计完成主题作品。最后作品完成邀请专业教师与计算机教师一起对学生的制作内容及计算机制作水平做点评。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
教师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转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需求、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内容。
(1)关注社会需求,重视教材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实用性”、“时效性”、“创新性”,而教学内容正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内容重在教材建设,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材编写应在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保证一定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教材是相对静态、相对稳定的,面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教材教学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扩充更新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关注学生的需求,补充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调查发现,外语专业学生对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的学习兴趣浓厚,其中包括:图像的简单处理、音频视频文件的格式转化及拼接、网页制作、网络应用等。我们要与时俱进,增加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又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三 结束语
外语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既依托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更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在其他课程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应用综合锻炼,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及利用网络进行外语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加强外语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中的计算机应用,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延伸和递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水平是增强外语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韩智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应用型人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9).
[2]张可新.计算机案例教学对外语专业学习的促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9).
[3]张阳,杨学冬.大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2).
[4]闫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外语综合技能训练实证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7).
ClassNo.:G642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PromotionAbilityofComputerApplicationforStudentsof
ForeignLanguageMajor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Xv Hongyu
The abilit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relies not only on the basic computer technology course, but also the extensiv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other cours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 through carrying on the teaching reform in terms of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cont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major;application ability of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徐红宇,在读硕士,讲师,鸡西大学。
1672-6758(2012)07-0016-1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