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理论视域下的外宣公示语翻译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口号为例

2012-04-08

关键词:适应性博览会译者

李 花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生态翻译理论视域下的外宣公示语翻译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口号为例

李 花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外宣公示语是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英译文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基于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其理论构架可以为外宣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视域。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外宣公示语翻译关键在于译者能否基于“翻译生态环境”之下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

生态翻译学;外宣公示语;“三维”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与世界接轨的各大城市在宣传方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逐渐采用中英双语来表达其外宣材料。广西南宁作为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一年一度东盟博览会这一盛事期间的相关外宣公示语的翻译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加强国际合作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生态翻译学这一跨学科的新兴理论对外宣公示语翻译的文本进行分析探讨。

一 生态翻译学理论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1]胡教授在其著作《翻译适应选择论》中初次引入生态翻译这一理论,并使用生态翻译这一全新的理论对翻译的本质、过程等进行了全新的描述和解释,从而也给译者提供了全新的翻译方法、翻译原则和译文评判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并据此将翻译的基本原则概括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Multi-dimensional adaptation and adaptive selection)”。[2]具体来说,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以多维度的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为基础,进而依此做出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选择转换。

在生态翻译环境适应的多种维度中,本文重点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角度出发分析其在生态翻译中的操作应用。所谓“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主要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所谓“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主要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所谓“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键在于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3]本文结合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口号的翻译具体阐述生态翻译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 外宣翻译及外宣公示语翻译

1.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不能望文生义将其简单的理解为把外宣材料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黄友义认为“所谓外宣翻译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的外宣材料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发表和传播中国的观点”。[4]上海外国语学院刘雅峰博士则在此基础上将外宣资料翻译的目的补充为以满足国外受众特定需求、树立和维护正确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推动和促进社会、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据此,在《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一书中,作者刘雅峰将外宣翻译的译名定义为“translation for China’s global communication”。[5]基于外宣翻译肩负了传播一样的社会功能,因此外宣翻译的社会效益与标准和一般的翻译必然略有不同。

2.外宣公示语。

作为外宣传资料的一部分,外宣公示语在这一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此类对外宣传性的公示语则更具社会特殊性,具有很强的语言功能和社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有些起宣传、呼吁作用的公示语则即时有效地承载着跨文化交际的传播意义,随着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态环境的发展,公示语在内容上也不断更新。这给外宣公示语的翻译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在翻译外宣公示语时就更需要适应其所处的环境,遵循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尽量使译文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

国际国内各大盛世的主题口号及标语是外宣公示语很好的例证。这类公示语主要包括政治性宣传、商业性宣传、重大事件/节日宣传、安全宣传、环保宣传、交通等方面。其目的主要在于传达一定的信息,给受众对象以深刻的印象。从语言形式来看,通常较简练,长度大多不超过一个句子,基本可以纳入Quirk所称的“块式语言”(block language)这一类别,可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名词、名词词组、或是名词性的小句(nominal clause)”,[6]或者是省略了某些句子成份(如主语、谓语等)或时态形式(对英文标语而言)的句子,亦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排列有特点的句子。本文主要就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盛事中的宣传公示语进行分析,主要借用以下几个公示语翻译案例,从生态翻译学视域来分析其优劣。

三 生态翻译学下外宣公示语汉译英

从以上生态翻译学理论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及外宣公示语的特点,不难看出尝试着用生态翻译学这种新的翻译理论对外宣公示语汉译英进行指导是一种可行性尝试。以下将举例具体说明。

(1)携手办好博览会共建繁荣自贸区

In one CAFTA,In one CAEXPO

例(1)是2010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经典主题口号之一。中文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很好地反映了东盟博览会的宗旨:博览会是自贸区建设的“助推器”,是东盟诸国共同繁荣发展的有力途径(摘自东盟博览会官网http://www.caexpo.org/gb/home/)。而其英文翻译In one CAFTA,In one CAEXPO不难看出大有沿用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标语“One World,One Dream”之处。但置身于这种翻译生态环境中,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综合考虑也不难发现其借鉴的奇妙之处。

从语言维看,东盟博览会的宣传公示语中用到的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楹联,意趣盎然,朗朗上口,好读易记,富有中国语言之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译为英语时,也充分地考虑到与中文保持形式对等和一致,很好地将中英文语言特点相结合,达到语言维适应性选择。

从文化维看,中国人善于归纳总结并吟诗作赋,将东盟博览会所蕴含的内容用简练的两句话表达出来,中国读者无需费太多功夫来解读和理解主题口号所传达的内涵。如果按照直译方法,受众读者较难理解其意。因此译者了解文化不同之处,在将中文译为英文时,考虑到受众对象,兼顾中国文化,作出适当的适应性选择,借用以往成功案例,沿用已备受国际认同的方式,将其译为In one CAFTA,In one CAEXPO 。

从交际维看,这个宣传公示语向中外人士宣传东盟博览会的内在精神,怎样才能结合语言维和文化维达到其交际意图是译者在交际维中要达到的目的。以上英译文很好地达到了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度,将其英译为In one CAFTA,In one CAEXPO不仅使受众读者有亲如一家共进退之感,也无形之中让受众重温中国奥运盛世之举,既达到了再现中文磅礴之气的目标,也有利于促进东盟国家间的友好对话共同发展,更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2)二十年合作拓展

自贸区成果显著

博览会常办常新

20 Years’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ruitful China-ASEAN FTA

Ever-growing China-ASEAN Expo

例(2)是2011年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主题口号。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这一大的生态背景下,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紧扣“二十年合作拓展”,全面展示中国-东盟对话合作20年来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往来不断深化、多领域合作全面推进的互利共赢成果。展现了20年来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八年常办常新,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加快发展的显著成效。这一口号充分体现了“共同携手、共付努力、共创繁荣、共谋发展”的东盟理念和使命。从这一点,我们能看出在英译此公示语时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

从语言维看,没有简单地将“成果显著”直译为名词结构“remarkable achievements”,也没有将“常办常新”直译为“always new”。而是在了解博览会所要表达的内涵后,将其深层意义译出“Fruitful China-ASEAN FTA”和“Ever-growing China-ASEAN Expo”对仗工整的标语。

从文化维看,译者充分考虑到中国人和英译受众思维方式的不同,中文“常办常新”能够很好地显示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并能有效地鼓舞大家继续投身与为彰显城市魅力和综合国力的努力之中去。译为英语时,则作了一定的处理,相比于褒扬中国这一东道主国家的举办新意,更多的是着眼于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这一大的生态背景,在肯定20年的卓越成果时更憧憬着东盟11国友谊更加深厚,经贸往来更加密切,故巧妙的使用了“Ever-growing”一词。

从交际维看,整个英译主题口号从肯定20年前合作拓展的丰硕成果到期望东盟诸国更进一步的交流都充分考虑了外国受众,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欣然接受。除此之外,“Ever-growing”适应性地传达了举办方希望东盟诸国间往来不断加深加强加固的交际意图,较好地实现了外宣公示语的交际功能。

正确得体的外宣公示语译文能有效发挥其各项功能,成功地传递其交际意图。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分析外宣公示语翻译,把原文本放到“翻译生态环境”中去考察和解读,适时地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生态环境、译者适应与选择以及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公示语文本进行适应性选择以及跨语际转换,从而取得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英译文。这一指导性理论有着较为广阔的跨学科研究前景,同时也可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 -9.

[4]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翻译,2005(6):31.

[5]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Quirk,Randolph,SidneyGreenbaum,Geoffrey Leech and Jan Svartvik.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New York:Longman,1985.

[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研究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62 -67.

[8]李德超,王克菲.标语翻译的文本分析和翻译策略——以上海世博会标语的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0(1):65-70.

On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A Case Study of Slogans in CAEXPO

Li Hua

Publicity sign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As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co-translatology provides us with a brand-new perspectiv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signs.The key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sig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translatoloy lies in whether translators can flexibly make adaptive choices among multiple dimensions of language,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in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to achieve the best choices and adaptations.

eco-translatology;public signs;three- dimension principles

H315.9

A

1672-6758(2012)06-0072-2

李花,在读硕士,广西师范学院。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

Class No.:H315.9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适应性博览会译者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第六届中俄博览会引领中俄经贸合作新趋势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2.14抢先购”万款情侣对戒博览会盛大开幕
欢迎参加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博览会】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