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优化探索

2012-04-08王泽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企业

王泽林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随着国际制造业升级换代和零售业的扩大而产生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供应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地区,在产业的空间布局上,形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和现象。

2008年4月,国家商务部确立湖南永州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基地,永州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遵照“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加快湘南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先行先试,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一 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

永州市位于湖南省最南部,比邻两广,是湖南直达两广和港澳的主要通道,是祖国大陆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基础条件较好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

(一)交通条件得天独厚

永州立足打造至“珠三角”“4小时经济圈”,全力构建以铁道、公路、航空为主体的立体交通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成湘桂、洛湛两条铁路,衡枣、邵永两条高速公路和对接广东的永连二级公路,在建的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2012年建成后,时速达到250公里,将成为通往东盟的又一铁路大动脉;在建的永蓝、厦蓉、道贺3条高速公路以及8条出省跨境二级公路将于今年相继建成通车。零陵机场已开通长沙、北京、深圳、昆明航线,正在争取开通永州至上海、南宁、马来西亚航线。永州通南贯北、承东启西,大出大进、快出快进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多年来困扰我市的有区位无优势、有资源发展慢的状况正在得到根本的改变。

(二)永州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足

一是土地资源,永州面积 2.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0.6%。局全省第二位。永州南部“加工走廊”经济区的人均地域面积相对更宽,发展程度更低,环境污染更少。二是矿藏资源,永州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已探明的矿藏有55种,占全省矿种的一半以上。其中大型工业矿藏5处,中型15处,锰、钨、锡、稀土等矿藏储存量大,品位高,其中锰保有储存量约 6800万吨,占全省的34.7%,产量居全省第一,江华姑婆岭稀土矿为大型矿藏,储存量全省第一。三是电力资源丰富,永州市水能资源总量达238万千瓦,居湖南省第三,永州市目前拥有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变电站38座,以500千伏主网架、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相配套的现代化电网已形成。凤凰园和蓝宁道新两个重点园区均配套建设了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其他省级工业园均配套建设了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全市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40亿千瓦时,目前在建的40万千瓦。永州长期以来工业缺电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三)成本优势

永州农村人口达382万人,城乡劳动力达320万人,除去外出务工人员100万人左右,尚有剩余劳动力100万人以上。且劳动力成本较低,人平均工资只有沿海地区的一半左右,比湖南省内平均水平低15%左右。用地、用水、用电等价格相对低廉;工业用地平均地价约为16万元/亩,只相当于“珠三角”同等地价的1/5,低成本优势相当明显。

(四)政策优势

一是土地“零价格”与厂房“高补贴”的优惠政策对企业有一定的吸引力。如道县政府规定,入园企业只要在园区的投入达到总投资的40%后,预交的土地款作为奖励全部退还给企业。同时,企业在园区兴建标准厂房,除享受省市给予的10元/米、36元/米外,县里另外补贴100-150元/米。二是“创业奖励”措施与“先征后奖”税收政策提供了后续动力。如对“创业奖励”品牌方面规定,凡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奖励100万元;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的奖励20万元。对“创业奖励”用工方面,凡博士生、海归学子来园区创业或随企业来工作的,政府奖励一套住房、一辆小轿车;凡职业经理人和中层骨干来园区企业工作的,发放政府津贴,并补助部分养老保险金。在税收优惠方面,对招商引资企业税收实行先征后奖,规模以上企业实行“免三减三”制度。

二 永州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工贸易整体发展缓慢

一是“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经济发展滞后。“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地方财政困难,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对接工业园”园区基础设施建资金严重不足。承接产业专业的平台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瓶颈”。二是产业配套能力弱,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承接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加工贸易企业难以从当地获得所需料件和配套产品,其下游产品也只能在外地生产。三是电子、机电等新兴产业比重较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加工贸易项目不多,耗能型、资源型、污染型产业比重较大。

(二)金融支持仍然面临较多问题

金融机构服务意识不强以及金融产品单一的问题逐渐显现,在满足于企业基本的结算服务外,企业融资困难重重,剔除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贷款和社团贷款,真正发放的企业贷款显得杯水车薪,而实际意义上支持产业转移的包括建厂房、购地、生产周转的贷款更是少之又少。在支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比如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和凤凰园经济开发区作为全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特色基地,贷款总量仅占全市的22%左右。二是金融服务意识不强,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金融机构把工作重心较多地放在传统的贷款业务上,在开展票据、贴现、转贴现、债券等灵活的融资方式方面存在不足。三是现行金融制度制约。根据信用等级制,银行发放贷款要求企业提供过去三年的财务数据和有关统计资料,但许多承接产业转移的企业都是新设立的,现金流量、盈利水平等指标还达不到商业银行信用评级要求;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是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前提条件,我市大多工业园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园内大多企业无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屋所有权证书,可抵押品存在诸多瑕疵,老板是从外地“请进来”的,愿意为其担保的机构缺乏,难以获得贷款支持。四是承接转移企业自身束缚。由于我市产业承接转移的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科技含量低,经营规模较小,自身资金实力不足,财务制度不规范,经营产品单一,市场潜力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部分企业逃废债务、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等信用缺失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积极性。

(三)行政收费不够规范

据调查,某些政府部门在利益关系处理上,重审批收费、轻管理服务,不是以大局为重,而是注重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某企业在办理房产抵押贷款时,必须要对标的物进行评估。没有评估资质的房产部门在没有提供评估劳务的情况下,收取了评估费用。企业为获得贷款,只有再交费另请外地有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这样,企业的一次评估却交了2次费用。

(四)“阻工”现象不可小视

由于园区周边村民对征地、拆迁、青苗补偿等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导致对在建项目进行“阻工”,甚至发生群体性“阻工”事件。全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兴建的华新水泥(道县)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 10亿元,2008年12月施工队伍已经进驻园区,由于周边村民群体性“阻工”耽搁,直到2009年4月才开工;另据斯威森生化科技公司一高管人员反映,该公司由于青苗补偿款的问题,同样遭到当地居民的“阻工”。虽然“阻工”现象只在一两个企业发生,但对招商引资工作是极为不利的,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

(五)企业招工较困难

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企业招工较难。一是青壮年劳动力许多已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富余劳动力年龄偏大。二是劳动力技能偏低。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工、熟练工,而现有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水平偏低,很难实现稳定就业。据建溢鞋业、卓耀玩具、新源制衣等厂家调查,技术工、熟练工缺少了分别为30%和24%,而已就业工人、经常请假,不愿加班,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三是就业观念还未彻底转变。我市许多青年不太愿意在本地就业,外流现象比较突出。目前缺工量最大的岗位是毛织熟练工,其次是电子技工。

三 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的途径

(一)选择优势项目,形成产业集群

永州市根据中央的政策,依托自身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坚持突出重点,发挥长处的原则。一是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核心,突出支持承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和项目,根据承接产业的特点,制定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授信政策和操作细则,限制“两高一资”产业承接企业的授信额度;对承接节能环保项目和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新环保产业实施优惠政策。二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着力支持承接优势产业。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要求,根据地方资源,突出支持有较好基础的食品加工、锰矿加工、制衣制鞋、玩具等产业的承接,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产品的承接进程,形成一批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三是以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为目标,大力支持承接高效农业项目。永州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高,因此,应根据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要求,重点承接农林产品加工业,着力培植农村新兴产业,发展高效园艺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循环农业的法杖和农业产业化,变农业大市为农业强市。四是围绕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配套跟进,力求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已初步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良性承接格局。尤其是毛织、制鞋、锰加工等行业,从生产车间到集团总部、由单个环节到整个链条引进的态势非常明显。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毛织业已形成从机织到拉伸、纺线、制衣、漂染的整个产业链条,制鞋业已实现由制作鞋面、鞋底到制作成品,并直接出口。目前蓝山县毛织企业达到500多家、用工8万多人,成为继广东东莞和浙江桐乡之后中国第三大外向型毛织基地。零陵区引进了荣华、东湘、鑫城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锰加工企业,形成了电解金属锰加工、硅锰合金加工、富锰渣和生铁加工、四氧化三锰和硫酸锰加工等锰产业链条,锰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形成全国最大的电解锰生产基地。

(二)加快创新,提升金融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服务水平

一是培育金融服务主体。尽快组建区域商业银行,加快我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重组进程,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以城市群为依托,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加大外资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发挥现代金融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境外客户特别是跨国公司进入我市。二是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应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专利全质押贷款,开办融资租赁、仓单质押、贷权质押、林权质押、保理、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大力推广商业承兑汇票,满足其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要。三是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帮助企业由目前使用信贷资金为主承接产业转移,向将来采用收购、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承接产业转移转化,高度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研究和趋势判断,加强金融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适时适度运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套期保值等外汇业务防范汇率风险,降低承接产业转移成本。

(三)拓宽渠道,破解承接产业转移的资金瓶颈

资金紧缺是制约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因此,拓宽融资渠道才能突破产业转移的资金瓶颈。一是优先支持承接产业转移企业上市融资、增发新股和配股,核准其发行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鼓励和支持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筹集资金,通过股权转让、并购重组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二是鼓励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企业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托、融资租赁服务,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三是充分发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加快村镇银行的试点进程,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等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资金。四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筹集建设资金,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应用推广提供风险投资。五是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目前我市还没有成立担保公司,不能真正地成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建议各级政府尽快成立融资中介机构。为市中小企业信用提供各种担保,使我市中小企业从中担保收益。

(四)采用“留、引、培、减、保”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破解用工难题

针对当前我市民营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其症结所在,破解民营企业招工难问题,关键是要在劳动力的“留、引、培、减、保”上下大力,做文章。“留”,企业要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坚持做到以较好的待遇和感情留住人、吸引人,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切实改善员工待遇和生产生活条件,想方设法“留”住企业员工和本地劳动力。“引”,各级政府要搭建起以公共职业介绍为主的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库及企业用工信息库,定期或不定期公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继续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过节和暑期学生毕业之机,举办专场招聘洽谈会;同时下移招工工作重心,在农村集镇设立常年招工点,方便广大农民招工。“培”,建立专项补助资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补贴。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发挥企业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效率。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培训,通过生产带培训、老手带新手的办法,边上岗、边培训、边干边学,自主培养一批熟悉企业生产运作的熟练工。“减”,逐步转变单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发展的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鼓励企业多用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技术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数量,降低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程度。“保”依据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动企业就业人员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加强法律援助,形成维权合力,建立着重为劳动者服务的三个“绿色通道”,即清薪绿色通道,劳动仲裁绿色通道、工伤认定绿色通道,快速、高效开展维权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优化投资环境,提高行政效能

一是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充分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赋予先行先试政策基础上,积极制定措施《关于鼓励外商投资兴办各种企业》,逐步缩小了与珠三角地区的政策落差。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行“非禁即入”的原则方针,对用地用工、规费减免、担保融资、准入门槛、企业帮扶等方面给以最大优惠,有效提振了客商投资永州的信心。二是创建更高效的政务。以提升行政执行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优化审判流程,精简审批程序,全面推行首席代表制、一个窗口受理制、投资项目代理制、收费打捆制、限时办结制、否决报告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成立了市外商投诉协调中心,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严格规范各种检查评比活动,严厉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建立了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对重大招商项目,每个项目都明确责任,从立项、办证、选址到开工建设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三是建设更有序的项目。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查处损害投资环境的按键,对索拿卡要、违法乱纪的,从严从重处理;对阻工闹事、敲诈勒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为投资兴业保驾护航。四是及时化解矛盾,优化投资环境。政府对征地、拆迁等补偿性工作要提前抓好抓细,对承诺的事项要彻底兑现,不能用损害农户等弱势群体利益来换取优惠政策的出台,要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强行“阻工”现象。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

[2]胡军华,李溯婉,黎闵功,崔丹.产业转移亟待破解的五大难题[N].第一财经日报,2011-02-11.

[3]唐雪凡.安徽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所面临的问题与政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46-49.

[4]石奇,张继良.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协调性[J].产业经济研究,2007,(1):15-19.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