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审视
2012-04-08周永卫
周永卫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价值是指事物的意义,价值观是关于什么样的事物是有意义的看法、观点、态度。研究价值观,不能不研究文化。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1]文化的价值是指一定的知识、思想与主体所构成的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环境中,由校园人在文化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及物质形态。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是校园文化这一客体属性在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就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关键和根本,审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冲突,厘清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实现高校校园文化价值的最大化。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冲突
所谓“价值冲突”就是价值观念之间的彼此否定和相互竞争。一种价值和另一种价值就其本身来讲是不会发生冲突的,产生冲突的是人们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2]社会转型促使人们不断正视新旧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转换问题。多元的校园文化必然为大学生提供多样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处在磨合、矛盾与冲突之中,最终以文化的方式演绎成校园文化的内在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环境影响产生的价值冲突。经济全球化本身包含着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对外开放带来各种文化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比较,很容易使一些大学生对西方价值观产生盲目的崇拜,带来大学生唯我的群己观变异,出现信念危机,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之间的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供需矛盾突出的就业市场,给大学生造成了极大压力,市场经济的一些潜规则得到部分学生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重业务能力拓展,轻思想觉悟培养等等。网络文化在提供大量信息,加快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在传递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受许多不良信息甚至宣扬色情暴力和腐朽堕落的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自律意识降低,出现价值取向紊乱,道德人格缺失等问题,因而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自身产生的价值冲突。首先,突出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体现国家意志。适度的政治文化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但在校园多元文化中过分突出政治文化,会导致校园文化形式、内容和结构上的单一,影响学生的接受度,最终将阻碍校园文化的深层发展。其次,注重物质文化。在对学校硬件建设问题上,许多高校能下大力、出巨资,但在重视显性的物质文化发展的同时,却忽略隐性文化的建设,认为校园精神文化是软性的,且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因此,许多高校在精神文化上不愿投入太多精力。第三,崇尚通俗文化。一些高校热衷于搞通俗性文化活动,如通俗歌曲大赛、交谊舞表演等,不愿意搞学术的、高雅的活动,导致通俗文化的媚俗性和高雅文化的脱俗性之间存在价值冲突。同时给庸俗文化留有空间,“课桌文化”、“厕所文化”、“走廊文化”等一些“低俗文化”形态泛滥于校园之中,从而对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和严肃性构成极大的挑战。第四,追从现代文化。大学生非常注重科学性、创新性、竞争性和时效性等现代文化精神的培养,却忽略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大学生的现代文化意识出现过度膨胀,就会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被现代科学的工具理性奴役,轻视对传统美德的感悟,出现人性被科学理性异化的倾向。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3]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所反映的是校园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它是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本质判断。高校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因为价值取向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与品位,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成效,对于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校园文化要突出学校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一词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首次提出,指的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技术和能力。[4]核心竞争力引入高校战略管理后,通常所指高校独具的、支撑高校可持续发展与竞争优势的能力。作为一所大学,它的竞争力由很多要素构成。例如地域背景、办学历史、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组织体制、师生来源、学术科研成果以及学校综合声誉等等。分析这些要素不难看出,校园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是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教书育人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学校核心竞争力产生于学校文化各要素的综合影响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不易模仿性”使得校园文化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比较优势还在于具有同样的学校规模、专业设置、学科性质以及同样的教学活动和管理体制的模式下,不同的校园文化,会造就不同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能在多元文化影响中积淀和创造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和文化品位,从而能够最大化地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有效地团结和激励师生,造就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校园文化要适应学校教育要求
学校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人才,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依靠课堂教育培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英国伊顿公学的校长威廉·约翰逊·科里普早在1861年就指出:“建一所好学校,最需要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艺术和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表达意见的艺术;表达在一瞬间注意到一项新的学术动向的艺术;迅速了解他人思想的艺术;重视细微差别的习惯,增强精神上的勇敢无畏并保持头脑清醒。”这些习惯和精神很大程度上源于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的素质,这是素质教育观的中心内容。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随着这种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培养观念的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逐渐突现出来。校园的特色建筑、设施的合理布局、园林的绿化美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集娱乐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其熏陶和感染,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加强交流,增进友谊,锻炼体魄,净化心灵,缓解压力,是他们最易于接受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有效方式。
3、校园文化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到的目标、途径、方式方法等。[5]任何办学特色都应该是一定文化内涵的特色。品牌包含着特色,特色维系着品牌,从竞争角度分析,特色就是优势,有特色就有实力。独具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能够为学校品牌注入厚重的价值要素。学校品牌价值不仅是办学历史的积累,也是校园文化的积淀,其持久与传承要依赖文化的支撑。大学之所以著名,并不在于其高楼大厦和面积大小,而在于其办学内涵,在于其鲜明的特色。特色之中有文化,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目前许多高校办学的座右铭。例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格要求和兼收并蓄、思想自由、学术民主的学术精神,至今依然是清华、北大师生的共同追求,成为这两大名校宝贵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实现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勇于开拓创新的和谐型人才。育人工作应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从育人的角度审视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与价值,那就是学校要确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能有效实现学校的这一育人要求。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
高校校园文化从本质来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统领学校各种思想教育活动与方式,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将大学生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上来,把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祖国建设联系起来,积极倡导主流价值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导大学生走出思想误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把传统道德精粹融入校园文化,完善大学生道德品质
按照《辞海》的解释,“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不同于政治,道德是人性的一种必然趋向和人生的一种必然追求。[7]它的核心是“善”。 校园文化必然体现为一种向善的道德文化。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精粹,它能唤起学生高尚的情感,使大学生自觉将趋善的道德需求作为自身发展完善的必然追求和精神价值所在,促进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品质养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营造一种思善、崇善、向善的目标道德环境。例如,怡人的人文景观给人以美感的享受,提高个体高雅的审美情趣,使个体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大学精神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在校园内的和谐统一,能使学生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如果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的时时处处都能感受优秀道德文化的熏陶,就能自觉自律地践行和发展道德准则的要求,进而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就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群体道德规范的养成和学生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
3、以浓厚学术交流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创新特质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特质。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性人才。如果说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是对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要求,那么,创新特质则是对其发展的高层次要求,是当代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在条件。学术浓厚的校园文化具有启迪想象、触发灵感的人文环境,具有锐意进取、包容失败的精神氛围,具有砒砺精神、催人奋进的文化形态,能够将强烈的创新意识渗透进大学生的心灵,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大学生创新特质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一个民主、开放、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能够使置身其中的大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勇于积极探索,产生创新思维灵感,培养开拓创新能力。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营造一个优良的科研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校园中形式多样、富有学术价值的创新实践活动,如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论坛,各类科技大赛,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接触学术前沿,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检验真理,激励大学生深入进行科学探索,切实增强创新能力。
[1]袁贵仁.关于文化和价值问题[J].河北学刊,2005,(1).
[2]张春和等.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冲突的现状与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2).
[3]徐贵权.论价值取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4]贾少华.民办大学的战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刘智运.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3,(1).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申作青.当代大学文化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