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翁文灏经济思想的历史演变及主要内容

2012-04-07俞丽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工业化经济建设

俞丽君, 华 倩

(湖北工业大学 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学家和早期工业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翁文灏对组织经济建设颇有见解,其经济思想的实践也对当时中国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学术界对于翁文灏经济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期的论述,较少全面总结其经济思想的演变及内容。本文以翁文灏的著述为基础,分析其经济思想演变的历史轨迹。

一 地质调查与研究

翁文灏,字泳霓,号君达,1889年生于浙江鄞县(今属宁波)。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学院,后游学欧洲,1912年获比利时卢汶(Louvain)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翌年1月返回上海。随后参加留学生文官考试,名列第一,分配在农商部工作,担任地质研究所教师,次年改任教授。1913年回国至《独立评论》创刊前这一时期,翁文灏积极投身地质行业,进行大量的野外勘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包括燕山运动学说的创立、中国矿产区域论的形成及中国地震分布图的绘制等,成为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过程中,翁文灏围绕地质与经济的关系展开思考,萌发其最初的经济思想。

(一)矿业发展有赖于技术的提高和经营方法的改善

翁文灏对中国矿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极为熟悉,对国际矿业市场的动态也非常了解。在分析中国铜矿业在世界市场繁荣的背景下却呈现衰退迹象原因时,翁文灏认为除了矿产储量不足、矿床地质恶劣等客观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传统采冶技术的落后和经营方法的不当。翁文灏指出,传统的采矿方法不讲求精密的勘探,也没有具体的开采计划,往往见矿就开,遇阻则停,毫无章法,这样开采虽然费用低廉,但矿产质量差,造成严重的浪费。就此,翁文灏明确中国矿业发展的希望在于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并制定详尽的开采计划。另一方面,翁文灏指出矿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铜矿富源,即未尽竭,技术不精,可以改善,而近年新办各矿终无成效者,实由经营者不得其道”[1]。在翁文灏看来,管理的混乱和人才的缺乏是导致中国矿业发展迟缓另一个主要原因,需要在人才训练和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多下功夫。

(二)矿业振兴与工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面对中国珍贵矿产资源被频繁运往国外的局面,翁文灏痛心疾首,强烈呼吁国人要振兴冶炼,发展工业,自辟用途,自找销路,改变单纯出口矿石的局面,结束仰人鼻息的时代。1920年,他借农商部令矿政司各科人员陈述矿政意见的机会,与丁文江联合上书,提交一万五千余字的《矿政意见》和《修改矿业条例意见书》,从矿业法令的修订,矿业辅助机关的设立,到铜铁冶炼工业的提倡,特种矿产的奖励提出一系列详细的意见,并大力提倡技术人员和矿政人员的训练培养,以应对工矿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翁文灏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地工矿事业的关系会愈加紧密。尽管各地矿产分布不同,工业基础也有所差异,但只要政府组织管理得当,将发挥全局的效用。但是,面对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翁文灏也只能仰天长叹:“欲以一时人事之分歧而强立界限,划地自守,讵可得耶?”[3]

二 学者论政阶段的研究

九·一八后,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主张,表现出难得的入世精神。《独立评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作为创刊人之一的翁文灏与丁文江、胡适、傅斯年、蒋廷黻等人经常聚会讨论社会问题,并在刊物发表大量文章,论述自己的一系列主张。于此同时,翁文灏开始走出学术圈子,从书斋迈入社会,从代理清华校长,到牯岭讲学,进而被委任为国防设计委员会秘书长,再到出任中福煤矿整理专员。翁文灏试探性的投入到社会更大的范围内,为国家发展出谋献策。这一阶段,翁文灏进一步思考经济地质、国家建设等问题,开始展现出更为开阔的经济视野,其经济思想初步形成。

(一)关于经济地质的继续思考

翁文灏在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的地理条件和人口现状,明确中国国土面积虽大,但适合居住的地方并不多,如何更好的利用土地是十分重大的问题。翁文灏以其对中国地理知识翔实的了解和掌握,再三提醒国人注意不同地区土地的差别和由此造成的人口数量上的迥异,在开发各地域及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现实。关于能源工业,如炼钢、石油、制铝及用锑等实际问题,翁文灏主张应用科学与理论科学要紧密结合,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探讨开发的具体技术。

(二)经济建设必须处理好国际援助的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快的改变技术落后的局面,一直是翁文灏长期思考的问题之一。在谈及与国联的技术合作时,翁文灏批评了各级政府对待合作的轻浮态度,号召国民和政府清楚认识中国经济建设必须借鉴外国的技术、资金和管理方法,并将中国建设工作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整理,第二是计划,第三是组织。翁文灏认为各类工作目标中,都可大胆延请有经验的外国专家进行实际指导,这一做法可以尽早帮助中国建设走上正轨。

(三)强调计划的重要性

翁文灏在思考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意识到计划的重要性,强调建设必先有计划。对于计划的拟定,翁文灏建议“应该有富有学识的人来做计划,再叫各部分的工作者各就所专去调查和研究,去征集应备的材料,或解决局部的问题”[3]。翁文灏高度评价了计划在苏联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比照苏联的成功,他认为中国经济建设也必须有一个全盘的规划,并提出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的具体事宜:“各种事业之间有许多的关系,必须联络并进,不能独举偏废”[4],因此要注重经济建设的全局性,分出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宏观规划;强调建设不可超越实际,在掌握全国能源分布的基础上,再按照国防地理的需要特点,定出一个轻重先后的次序,并尽量谋求各地域发展的大致平衡。在制定和实施计划的过程,翁文灏虽极力主张借鉴外国经验,但事关全局的时候依然强调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重大的决定,自力更生,谋求更大的进步。

三 学者从政阶段的探索

1935年11月,蒋介石接任行政院院长一职,随后着手组阁,翁文灏被特任为行政院秘书长,正式步入政坛。由于学者从政的独特背景,加上抗战中为推动经济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翁文灏仕途顺利,由资源委员会主任,而经济部部长,进而行政院院长,堪称书生从政的典范。作为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主要负责人,翁文灏围绕工业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主张,并得到广泛实践,其经济思想走向成熟。

(一)以工建国,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中心

翁文灏提出,“近年来我国讲论国事皆认为经济建设最为必要,在经济建设中更以工业建设最为重要,建国能否成功全视中国能否工业化为关键”[5]。他认为,工业强大的国家才能始终保持国力,而工业衰弱,仅有农业发展的国家,其发展也必然受到很大限制,所谓“工业兴盛者国恒强,工业衰敝或仅有农业国者恒弱”,中国只有尽快实现工业化才能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他反复强调工业化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惟工业化然后运输方能通畅,惟工业化然后矿业始能发达,亦惟工业化然后农业方能进步。且工业化成功则生产集中,而散漫纷乱之病为之一清,制造力强,而农矿工商有所凭藉,即兵工军需,亦得有基础。建国之根本,厥在乎此。”[6]在他看来,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促进农业、矿业、运输业等社会经济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翁文灏认为工业化对中国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是国家统一和自立于世界的前提,“惟工业兴盛,然后货物有无相通,销路盈虚相济,而国家统一方可完成”,“只有工业化才能使中国富强,使中国成为国际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员”[7]。

(二)以农立国,平衡工农业的关系

在发展经济的途径上,一直存在着以农为主,还是以工为主的争论,这一问题的解决也直接关系到战时国家经济的建设问题。为此,翁文灏提出促进中国工业化的“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辩证的工农关系主张。他指出,在经济建设中,农业和工业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发展。“我们在工业化途中,依旧注重农业,努力发展,以农立国与以工建国同时并举,并行不悖,那便是中国经济建设的真实方针”[8]。他认为,中国迫切需要提倡现代农业,农业问题不彻底解决必然拖工业化的后腿。翁文灏强调,“惟有足食足兵,然后方能巩固国基础,独立自存。只有农产品增加了,人人衣食无忧,建设的工作方能顺利推进。”[9]

(三)工业化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

翁文灏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重工业必须优先建设,才能在短期内,构筑经济的根基与国防的实力。他以日本为例,认为日本国内资源缺乏,但通过五十年的悉心经营,钢铁、机械制造等获得长足发展,具备制造枪炮战舰飞机的能力,日本重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东亚强国,并成为其对外扩张的物质基础。同时,翁文灏还分析了苏联和德国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其原因也在于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达到壮大国力、重振国威的目的。翁文灏因此得出结论:“凡此诸国,皆在数十年乃至数年内突然奋兴,究其原因,实皆赖以重工业为核心之工业化工作为中心理由。”[10]因此,翁文灏认为中国工业化的成功,必须依靠有计划的建设和重工业地位的保障。

(四)工业化必须重视科技与人才

地质出身的翁文灏对人才和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着充分的认识。翁文灏指出,中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首先要认明“必须经由的途径”,即用科学的精神,走科学的道路,因为“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最大原因,人类的进步亦几乎全靠科学”[11]。翁文灏主持资源委员会工作期间,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努力寻求与国外进行技术合作的可能,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战后,他更是号召积极采用一切新式技术和科学管理。他以一个科学家的敏锐眼光,预见到了战后科学技术将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此,他明确指出:“如果对于最新式的技术和科学管理的方法不能及时吸收采用,没有不受淘汰的。”[12]重视人才是其一贯主张,翁文灏认为:“建设事业之基础,最重要者为资源与人才。而人才尤为一切事业之推动力。”[13]在《告本会附属机关主持人员书》中,他与钱昌照就特别强调办理厂矿最应注意的事项之一就是培训人才:“经营实业最赖人才,不特机械克能专精,且应管理悉皆合法。”[14]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资源委员会开展了人才调查、训练、延揽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大量的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为工业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 建国后的建议

1949年后,翁文灏脱离国民党政权,远避法国。1951年1月,在爱国思想的驱使下,翁文灏毅然回国。1954年后,他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继续关心国家工业化建设,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称其为“有爱国心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这一时期,面对国家建设的成就,翁文灏一方面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价值大加肯定,另一方面并未忽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而是以严谨的态度,把参观视察中所发现的问题,或自己的意见,毫不保留的贡献出来。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翁文灏对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未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拳拳之心却令人感动。

(一)强调面对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不可自满

翁文灏热情赞颂中共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得出不能放弃社会主义,否则又走上半封建半殖民地老路的基本结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当时的“一五”计划,翁文灏给予了极高的肯定,认为这一计划的实施将是实现国家富强和独立自主的主要途径。同时,他又一再提醒计划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步,工业生产能力比解放前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依然十分落后。即使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比,我国人均钢、煤、电的产能仍相差十几乃至几十倍。翁文灏为此强调:“我国五年建设完成之后,工业化的程度还是很低”,“虽有伟大的成就,但仍丝毫不可自满,正须勇猛继起,以争取更高的水平。”[15]158

(二)重视煤炭等能源工业

重视能源是翁文灏的一贯主张,在建国后的多次参观考察中,他更是特别留心新中国能源的现状。认真考察各地矿产后,翁文灏指出煤、钢等产量虽然提高很多,但与工业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致使不少地区的建设动力供应不足。为改变这一现状,他积极筹谋对策,提出若干建议:首先,从中国煤炭储量丰富的基本格局出发,加大对煤炭工业的投入,改进技术,增加产量,并且在采煤区内建立中心火电站,路近煤廉,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其次,预见了煤炭大规模开发后的换汇工作,建议在煤炭开发计划中,考虑对外贸易的需要,利用邻国能源匮乏的现状,适当出口,为工业建设积累资金。最后,从中国西高东低、江河大川多的地理形态出发,强调注重水力发电,翁文灏认为“水力发电节省大量烟煤,并供给廉价动力,是为工业化的先决条件”[16]。

(三)强调科技与人才的重要性

翁文灏指出,在加强工业建设的同时,“更须想到科学技术方面应负的责任”,要培养各方面的科技人才,担任建设的重任。要实现这一目的,“须在教育、研究和领导上想具体的办法,要把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具体问题多相联系”[15]164。翁文灏认为,经济建设中有许多问题是各国共有的,但也有很多是中国特殊国情造就的,如黄土高原的面积和质地、西北碱土妨碍耕种的特点等。因此,他建议科技工作人员须对本国国情多加认识。

参考文献:

[1]翁文灏.铜矿纪要[M]//翁文灏.翁文灏论经济建设.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15-16.

[2]翁文灏.中国矿产志略[J].地质专报乙种,1919(1):55.

[3]翁文灏.建设与计划[J].独立评论,1932(5):3.

[4]翁文灏.经济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独立评论,1933(69):3.

[5]翁文灏.经建方向与共同责任[J].新经济,1942(7):137.

[6]翁文灏.中国经济建设前瞻[J].经济建设季刊,1942(1):4.

[7]翁文灏.以农立国,以工建国[J].资源委员会公报,1941(4):92.

[8]翁文灏.关于中国工业化的几个问题[J].经济建设季刊,1944(3):5.

[9]翁文灏.以农立国之道[N].中央日报,1945-10-1.

[10]翁文灏.国营重工业的意义与任事同人的责任[J].资源委员会公报,1946(2):76.

[11]翁文灏.科学与人类进步[J].资源委员会公报,1941(5):79.

[12]翁文灏.关于战后经济建设应有的几点认识[N].中央日报,1945-10-10.

[13]资源委员会编.中国工程人名录[M].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1.

[14]翁文灏,钱昌照.告本会附属机关主持人员书[J].资源月刊,1943(1):1.

[15]翁文灏.共同努力来实现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M]∥翁文灏.翁文灏论经济建设.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

[16]翁文灏.关于发展基本生产资料和铁路运输的建议[M]∥翁文灏.翁文灏论经济建设.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177.

猜你喜欢

工业化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