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2-04-07钟军,陈竹
钟 军, 陈 竹
(合肥工业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合肥 230009)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党支部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积极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组织生活形式,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引导研究生党员在创先争优中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为进一步了解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工作现状,尤其是结合高校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找准、剖析和解决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于2012年3月至4月间在合肥某高校组织开展了多项调研活动,以切实掌握情况,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901份,回收有效率为93.85%,调查对象为该校18个学院各年级研究生。从学生年级分布来看,硕士生研一、研二、研三和博士生比例分别占42.06%、33.30%、19.87%和4.77%;从学生所属学科类型来看,人文社科类占14.54%,理科类占11.65%,工科类占71.59%,其他占2.22%;在所调查的研究生中,中共党员占74.03%,共青团员占20.98%。本次调研共分层次召开了3次专题座谈会,其中来自该校各学院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座谈会1次,以及分别来自该校毕业班和非毕业班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或支委会成员座谈会各1次。为进一步准确掌握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与问题,弥补调查中的不足,还借助了个别访谈形式进行了综合考察。
从调研情况来看,尽管不同研究生党组织工作状况有差异,部分支部工作不平衡情况还比较明显,但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特别是党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广大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与研究生党员骨干高度认同研究生党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战略地位,高度认同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在一些研究生身上甚至是在少数党员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相对于本科生工作或研究生培养方面工作,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仍是高校相对薄弱的环节,工作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研究生规模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要求,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
二、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入党动机多元化,少数研究生入党热情偏淡。在本次调查抽样的研究生中,本科阶段入党的占52.39%,研究生阶段入党的占20.31%,高中阶段入党的占1.33%。座谈会与调查统计都显示,当前部分研究生存在着入党动机多元化、复杂化甚至功利化的倾向。当被问及因何原因入党时,有86.84%的人选择“为祖国和人民服务以及为共产主义奋斗”,有7.74%的人认为“有利于毕业后更好就业”,有1.65%的人认为自己是“随大流”,有0.88%的人认为入党是“纯属兴趣”,还有2.89%的人选择了“其他原因”。座谈中有人反映,现在还有少数研究生对入党问题不积极、不热心,存在“怕麻烦”、“耽误时间”的观念,入党愿望不强烈,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做得好,入不入党并不重要。
2、研究生入党培养时间较紧,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研究生老师和支部书记普遍反映,研究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较短、任务较重、压力较大,对于外校考入的研究生需要至少一学期乃至一学年的了解观察期,难以保证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一年以上的培养周期。在调查当前研究生上党课等学习培训活动存在哪些问题时,有30.16%的人认为“内容单调,缺乏创新”,24.28%的人认为属于“追求形式”,26.37%的人认为“与研究生结合不够紧密”,19.19%的人认为“活动次数太少,质量不高,没有持续性”。支部书记普遍认为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与本科生混合在一起,研究生身份特点不够突出,针对性不强,加上研究生具有独立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培养计划较难落实,有些培养质量方面要求难以保证。
3、部分研究生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在调查“您认为身边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题)”时,49.39%的人选择“帮助在学习、生活和科研方面有困难的同学”,51.94%的人选择“配合班干部管理好本班级 ”,56.16%的人选择“学习刻苦、作风优良、工作认真”,可见,大多数党员研究生是值得认可的。但也有支部书记反映,少数研究生党员意识淡漠,党性观念不强。在了解“您认为身边的研究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科研上起先锋模范作用吗”,有34.08%的人认为“绝大部分起到了”,39.73%的人认为“较大部分起到了”,两项之和为73.81%,比例并不理想,其余认为“少部分起到了”或“没有起到”,可见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有不少改进空间。
4、部分研究生党支部支委会工作缺位,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突出。调研发现,部分支部缺乏凝聚力,有的支部支委会成员甚至包括支部书记长期出差,个别支部支委会建制不完整。部分支部情形比较复杂,支委会工作缺位比较严重,有的支部涉及专业、班级过多,有的支部成员居住过于分散,有的支部成员出差多,支部集中活动出勤率较难保证。部分支部活动内容空洞乏味,流于形式,与研究生实际明显脱节,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在被问及研究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如何时,认为“很好地发挥了”占36.51%,“较好地发挥了”占34.18%,两者合起来占70.69%,其余认为“发挥一般”或“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可见,研究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亟待加强。
5、研究生党建面临指导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都采取了校院两级管理的工作模式,但各学院负责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往往在本单位身兼数职,很多人都要兼做本单位党务、行政、宣传、工会、研究生教务等多项日常事务,有的业务型领导还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难以集中精力指导研究生党建工作,至于推动工作创新就显得更加不够。在调查中,有16.52%的人认为“上级党委对研究生党建不够重视”,29.27%的人认为应该“完善校党委、院党委及研究生党支部三级衔接”,42.94%的人认为研究生党支部应设在“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上,针对研究生特点开展工作。
三、主要原因分析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文化的多元异质性以及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种种变革对研究生的思想冲击很大,研究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态势明显,迷茫与困惑也日益增多[2]。在调查“您认为影响研究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多选题)”时,有60.82%的人认为是“社会风气”,有64.37%的人认为是“当今的社会压力”,可见社会大环境对研究生的影响是显著的。一些研究生包括部分研究生党员认为思想建设是软任务,提高业务能力是硬任务,轻视政治方向和自身品德修养,忽略了思想成长。在调查中,有38.95%的人表示自己“重学术研究,对党建工作兴趣不高”,38.62%的人觉得研究生“学习分散,集体感不强”。很多老师在座谈中也反映,不少研究生重视物质利益和实惠,缺少理论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即便是参加理论学习也不能把理论学习与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导致其精神动力出现偏差。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高校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仍有许多方面亟待加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相对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已然不适应,如何将研究生党建思政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构建适合研究生特点的党建工作,如何发挥研究生导师的育人功能等方面都需进一步出新招、实招和硬招。在调查中,有36.59%的人认为“研究生党建工作载体方式欠吸引力”,37.74%的人认为“研究生党支部组织设置不够科学”,有36.51%的人认为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中“发挥作用一般,较少参与”,9.66%的人认为“没有发挥作用”,这些都需要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进一步主动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的灵魂,理想信念教育是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要以讲座、研讨、实践等形式,加强对研究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构筑当代研究生的精神支柱,拓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道德教育内容,把教育的重点从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转移到提升研究生辨析力、判断力和创造力上来,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3]。
2、加强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跟进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高校要建立研究生阶段与本科阶段、研究生毕业后阶段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衔接制度”、“延续制度”,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突出质量,加强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严肃性和教育性。要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并举,跟进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实现研究生党员信息网络化管理,及时更新党员日常表现记录,让研究生党员感觉组织一直在关注着他们。要定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根据评议情况和平时考核,对于反差较大的党员进行个别谈话以及限期改正[4],切实关心党员思想实际,关心党员成长。
3、夯实基础,创新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应本着灵活便捷、有利于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构建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合理、纵横交错、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制度完善、实效显著的学习型党支部;积极倡导研究生与导师党员联合建立党支部,鼓励研究生进入导师团队的教师党支部;结合实际探索在学生公寓、社团组织等设置党支部,鼓励研究生党员过双重组织生活;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阵地作用,探索设置网络党支部等新的支部设置方式。要以创新精神加强党内学习和组织生活,以支委会为主体,协同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的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保障监督和战斗堡垒作用[5]。
4、健全制度,加强研究生党建长效机制建设。为确保研究生党建工作取得实效,高校要建立健全研究生党建工作制度,促进工作规范化,如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制度,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研究生党员教育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激励表彰制度等[6]。还要进一步理顺机制,结合研究生成长成才特点,通过延伸职能、搭建平台、突出重点,将研究生支部活动渗透到研究生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科技服务、评奖评优、毕业生鉴定等业务领域和重要事项,扩大研究生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努力形成工作机制,推动研究生全面发展和育人工作全局,使党组织成为研究生群体中最具号召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组织。
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生党建工作还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新课题,研究生党建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更符合研究生特点的教育模式,永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勃勃生机[7],不断开创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2012-01-13)[2012-06-11].http://graduate.sysu.edu.cn/Item/3288.aspx.
[2]高 静.新时期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5):72-74.
[3]王传中,吴爱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4]王丽君,姜炳刚.研究生党建工作规范化探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80-82.
[5]郝淑媛,郑礼丽,高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0):108-109.
[6]王继东.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26-127.
[7]尹立一,聂万勇.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