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启示

2012-04-07程春兰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发展

程春兰

(阜阳师范学院 图书馆,安徽 阜阳 236000)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宣传的阵地,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美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叫社区图书馆,图书馆的利用率高,使用方便。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图书馆事业,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其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达有关。美国民众对图书馆的需求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美德作为今后文化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是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距离的有效途径。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许多方面值得中国图书馆界学习和借鉴。

一、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概要

美国公共图书馆在美国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全美国大约有公共图书馆9 220多个[1]。18世纪开始,美国逐渐出现了为大众服务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联谊性图书馆,另一类是流通性图书馆,这两类图书馆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雏形。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公共图书馆已经完全融入美国人民的生活。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于19世纪明确提出了办馆宗旨——以最好的图书,花最少的代价,提供给尽可能多的读者使用。在美国,现在每年光顾公共图书馆的人次要远远超过观看体育比赛、听音乐会以及参观博物馆的人次总和。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在美国文化中一直占有某种特殊的地位。在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把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社区中最重要的免费公共空间。目前,美国全国9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已经接通互联网,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2]。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系统,全球七个最大图书馆中,美国占四个。

美国公共图书馆不只是一个看书的地方,还是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图书馆更是超越了图书阅览室的基本职能,而成为体现公民平等权利的平台。在图书馆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享受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统计,美国每1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这个数字是中国人均拥有量的46倍,而约62%的美国公民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借书证,全美平均一年光顾公共图书馆的人次达10亿多,一个人可以拥有多个不同图书馆的借书证。此外,美国公共图书馆也没有门户之见,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是以一种平等、民族、开放的姿态融于美国社会的[3],为大众服务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座右铭。

二、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独特发展的原因

1.保障法制化

美国图书馆较早立法,为图书馆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189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保藏图书馆计划》,1962年出台《保藏图书馆法》。在美国的图书馆政策体系中,图书馆法是核心,它规定了图书馆的义务和使命。立法对图书馆的最大意义在于政府直接向图书馆提供经费保障。各州图书馆法,对图书馆经费来源也作了明确规定,根据图书馆资金需求和居民收入情况,征收图书馆事业税;地方政府税收的3%-6%用于公共图书馆建设[4]。通过立法,确立了图书馆的地位和功能,获得了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支持,取得了图书馆宏观建设、版权、邮政、电信等一系列的政策优惠[5];另一方面,美国的教育政策也对美国的图书馆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教育目标》、《高等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等法规,对图书馆的馆藏提出要求,从而加强了美国图书馆的研究收藏。

2.协作系统化

美国各种图书馆组织,在美国政策法律的基础上,编制整套行业规范,对图书馆和图书馆职业具有指导作用。《美国图书馆权利议案》,体现了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者的义务,规范图书馆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图书利用问题、资料删改和管理问题。图书馆协会、出版商协会、自由阅读基金会联合制定了《知识自由声明》、《自由阅读声明》、《自由观看声明》,这些声明强调了馆员在维护知识自由方面的作用和义务,强调了阅读自由、言论自由对美国民主社会的重要性,强调压抑思想的不利影响,保护阅读自由和获得知识的自由。美国公共图书馆内部有一整套政策,围绕信息自由发展,主要包括馆藏发展政策、服务政策、保存政策等[6]。

3.扶助社会化

卡内基是美国公共图书馆体系的缔造者,卡内基的图书馆计划是世界图书馆史上绝无仅有、规模空前的捐助计划。卡内基把他在美国捐赠图书馆活动分为两个阶段:1886-1897年为图书馆捐赠的“零售”期;1898年之后捐赠的为“批发”期。从1886年至1919年,卡内基在47个州和特区提供了1 419笔4 000多万美元的捐赠,建立了1689所公共图书馆,使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从1898年的637所增加到1919年的3 500所,促进美国图书馆事业的突飞猛进,创造美国图书馆史上的奇迹。公共图书馆能促进美国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美国民主社会的进程,这是卡内基捐赠图书馆最重要的原因[7]。没有卡内基,就没有美国公共图书馆今天的辉煌。

美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对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慷慨解囊。1995年起,微软公司就开始探索图书馆上网的解决方案。1997年盖茨和夫人一起设立了“盖茨图书馆基金”。该基金用于低收入地区公共图书馆添置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按计划,基金将为此在五年内投入2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价值的设备。如今,美国98%的公共图书馆都已向读者提供免费的上网服务。

4.人员专业化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分为专业图书馆员和助理人员。《2003年美国统计摘要》数据显示:2001年,全美共有13万职员工工作在9 000多个公共图书馆。截至2002年,在美国图书馆从业人员中,23%的人已经拥有图书馆专业硕士学位[8]。他们的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他们都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很强的服务意识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很少发生对读者冷漠的现象。专业馆员拥有较高的学历,至少获得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以上学历,并具有其他学科本科以上学历。他们不仅学识丰富,还具有信息整合能力、参考咨询服务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如建设学科网页和学科导航、搜集查找学科信息等。

美国公共图书馆有严格的资格认证制度。专业馆员担当主要业务,专业馆员的任职条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获得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的图情学院的硕士及以上学历,进入图情学院学习的学生至少已获得一门其他学科的专业学士学位,甚至硕士、博士学位。专业馆员在最初受聘的五年内,必须参加有关的培训和学术会议,或工作有突出贡献,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才能长期聘用。若在五年内得不到长期聘任,就会被辞退或自动辞职。美国图情教育特点与美国图书馆馆员的任职门槛相结合,使得图书馆员既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也有一定的图情专业知识和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成为图书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资格认证的馆员,通晓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图书馆学、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熟悉图书馆提供的服务项目,熟悉网络、数据库资源分布及检索知识[9],可以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服务水平较高。

三、对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是徐树兰在1904年创办的私立公共图书馆——“古越藏书楼”;到20世纪下半叶获得进一步发展,80年代初进入建设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公共图书馆的业务从单一的借、还图书,向全方位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提供科学文化活动方面发展,在设施网络、文献资源、信息化水平、人员结构、法制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能力逐步增强的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总体的发展还处在迅速发展的起步阶段,离实现全面现代化还有距离。纵观国内外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我国公共图书馆与美国公共图书馆作比较[10],可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美国公共图书馆将提高每个公民的个人文化素质作为服务重点。个人及社区的生活质量,不单取决于物质条件,更重要的取决于人的道德行为和文化素养。公共图书馆所坚持的服务理念和所提供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图书馆使用者的观念和行为素质。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环境优势和提供的服务,培养个人良好行为。提高我国公民对图书馆的认识,是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距离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积极的社会作用,关心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重视公共图书馆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公共图书馆对于一个民族发展的影响,重视公共图书馆的便利性,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使图书馆服务真正深入民众的生活,为尽量多的人提供尽量好的服务,宣传“平民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并倡导图书馆实施免费服务。

2.建立图书馆行业组织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美国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其目标是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图书馆界的改进提供帮助、加强人类的学习能力、确保人人获取信息。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主要是政府行为,各级图书馆由其上级行政部门领导,管理模式很难协调一致,现有的中国图书馆协会,主要职能是学术担当,没有图书馆行业协会组织来组织和协调全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成立一个全国性、权威性的图书馆协会,对于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是顺应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接轨的明智选择。图书馆协会由图书馆员、热爱图书馆事业的人士、图书馆相关组织构成的规范图书馆职业/行业行为、维护图书馆职业/行业利益、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协作性非营利性组织。中国图书馆协会既是行业的领头羊,又是图书馆行业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11]。中国图书馆协会主要功能有:图书馆法制化,监督和督促政府制定图书馆法律、法规和标准;沟通协调图书馆循环;统筹图书馆行业规划;指导和培训专业馆员;开展多方合作,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宣传,争取资金和政府支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用户权利。

3.建立合作共建系统

美国公共图书馆有着良好的合作共建共享传统,从纸质文献积累到多媒体资源建设,从传统缩微制品到网络资源选择,各级公共图书馆围绕特色馆藏建设,不同程度地开展工作,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的资源共建与服务共享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中国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建设和业务合作需要更大的胸襟和诚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应该成为图书馆界进一步加强协作的重要理念[12]。我们要积极打通与其他行业合作的经脉,吸纳广大相关行业共同投入到图书馆事业中来,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携手共赢。

4.拓宽筹集资金渠道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充足的经费,是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除了联邦政府投入以外,还有州政府和社会捐赠等收入。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资金主要靠各级政府的投入,如何更多更好地争取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个体工商业共同募集资金,如何引导中国的富翁参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参与慈善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走向辉煌,是每个关心图书馆事业的人义不容辞的任务和使命。

5.构建全覆盖的公共服务网络

中国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孤立、不平衡发展的,他们往往只为住在附近的居民服务,因而多开办社区和乡镇公共图书馆。当各社区、乡镇图书馆分散地为大众提供信息服务时,要从总体上考虑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实现馆际联合、馆际互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共享数字资源,使社区和乡镇公共图书馆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把服务落实到最容易被社会忽略的弱势群体上,保障他们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6.建立城市多元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图书馆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社会上影响力不大,与图书馆服务本身的局限性有关,也与在城市发展中对图书馆的忽视有关,所以在建设城市公共文化体系时,应将公共图书馆服务作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主题之一。积极采取措施,将图书馆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吸引力[1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完善公共图书馆法律体系

美国于1846年以议案的形式提出《图书馆服务法案》,1955年被国会采纳,这部法案为图书馆奠定了最早、最有影响力的法律基础,以此为基础,许多与图书馆服务相关的法令陆续出台。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部分省陆续出台了图书馆管理条例和办法,这些管理条例和办法,就公共图书馆的界定、经费投入与保障、馆舍条件、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服务与读者权益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条例和办法具有局限性,其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不足,在实施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几经周折,2009年11月《公共图书馆法》已见雏形,从立法启动到法律出台和实施,仍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14]。法制建设的落后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我们应拿起法制的有力武器,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8.打造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国内图书馆由于没有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专业人员认证制度,其从业人员中图书馆学业背景的馆员大多不具有其他学科背景,而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馆员大多不具有图书馆学专业背景,这些都不利于图书馆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因入行门槛不高,公共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的人才很少,社会地位也不高。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一个新趋势就是接受商学院的管理教育或继续教育学习。相当多的大学,已经开始设立图书馆及信息科学和MBA双学位项目。图书馆管理者的任务,除了维持日常的馆内管理工作,还要让自己的图书馆吸引到更多的读者。2001年在部分省试行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晋升初、中级职称“以考代评”制,规定馆员通过专业课程考试合格后,取得资格证书,再根据其他条件聘任相应技术职称的要求,使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所提高。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传夫认为,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势在必行,它是从业人员具备图书馆职业核心能力、受过图书情报专业合格的教育、信守图书馆职业伦理以及做出优质服务承诺的证明和保障。扩大图书情报硕士的招生规模、实行对图书情报专业认证制度、建立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制定相应的职业资格技术文件等措施有利于推进我国图书馆员职业化进程[15]。应完善专业教育与认证机制,制定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美国公共图书馆代表了当今世界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先进水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国与美国公共图书馆都存在不小差异。我们需要让图书馆回归公共的本性,以每一个国民的进步来获取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在我国,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图书馆作为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如何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整合行业内外和上下游的各种资源,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缩短与美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差距,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携手共赢,是当前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命题。

[1]季思聪.美国公共图书馆面面观[EB/OL].[2011-11-18].(2012-01-06).http://www.inewsweek.cn.

[2]百度百科.美国公共图书馆[EB/OL].[2011-11-23].(2012-1-18).http://baike.baidu.com/view/4612148.htm .

[3]马晓雯.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5):89-91.

[4]方小苏.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走向——以《美国图书馆协会2015战略规划》为视点[J].图书馆建设,2011,(10):28-30.

[5]张达刚.美国、加拿大公共图书馆主要特点以及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1):90-93.

[6]林明武,童建国.简述美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9,(7):198-200.

[7]郑永田.卡内基图书馆计划的回眸与反思[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111-118.

[8]陈 蓬.美国公共图书馆见闻[EB/OL].[2011-11-29].(2012-02-19).http://www.kaixin001.com/repaste/999758_1053919888.html.

[9]吴晓慧,王 晶,马 静,等.美国高校学科馆员资格认证和考核评价的研究与借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4):22-24.

[10]魏 淙.中美公共图书馆之比较[J].情报探索,2008,(10):115-116.

[11]田玲玲.由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1,(5):138-139.

[12]许建业.当代中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之比较[J].图书情报研究,2009,(1):28-31.

[13]张晓琳.美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2010,(4):80-81.

[14]周永娟.中美公共图书馆的差距比较[J].图书馆建设,2010,(12):21-24.

[15]中国文化传媒网.创新机制 携手共赢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综述[EB/OL].[2011-12-02].(2012-03-09).http://www.nlc.gov.cn/newtsgj/yjdt/2010n_4724/11y_2182/20111109_54396.htm.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飞跃图书馆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