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教育的文化审视
2012-04-07严红玲
严红玲
(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Yan Hongl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对闲暇人进行教育的“自由教育”。柏拉图提出的这种“自由教育”是相对于“职业教育”而言的形而上学教育。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劳动教育与休闲教育经历了由融合到分离对立的过程。当今的休闲教育逐步复归了教育本性,是劳动教育与休闲教育的再次融合[1]。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把休闲教育作为一门教育的学科——传统的休闲活动,如体育、游戏、艺术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纳入教育课程中,在此基础上大多数国家把休闲教育放在体育课程里[2]。这为休闲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的耦合,为建构休闲体育教育找到了有效的实现途径。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一种时尚[3]。在此背景下,休闲体育成为体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取得丰硕的成果。“休闲教育指通过传授闲暇知识、技能和技巧,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休闲生活质量,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终生的、连续的教育活动”。[4]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如何适应休闲教育的基本要求,成为体育教育研究新的命题。休闲体育教育不仅是培育积极、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规范社会生活与个人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促进“人之为人”的基础性教育,也从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休闲体育教育扬弃了传统体育教育的功利化色彩,注重对人性的关爱和精神支持。本文正是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休闲体育教育,从而揭示其内在的人文旨趣。
1 休闲体育教育的文化蕴涵
从词源学来看,文化具有培养、培育、教养的意思,而教育是文化得以传播、继承、整合、积累和发展的生命机制。我们强调教育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从一般意义上指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具有广义的文化内涵,而且是指“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性再生系统”。[5]休闲体育作为现代生活方式,并不是自然而然的状态,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是需要教育才能得以实现。康德说:“教育以人类个体的未完成状态为起点,以人的向善倾向和人类已有的发展状态为依托,以人性的完善为终点。教育是一种引导人自我完善、人性丰满的过程。”休闲体育教育的文化性,是对体育教育内涵的一种提升。质言之,休闲体育教育不只是种自身的强健、自身潜力的开发,而是通过人和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复归过程”(马克思语)。休闲体育教育应注重人自身的的解放,使生命的价值得到提升。
人是生命的、文化的或社会的复杂的存在物。我们在日常中关注最多的是人的社会或文化的属性,忽略了人的自然生命的属性。张之沧先生说,人们只有更多地关注生命,爱护身体,才可能像日月一样清虚明满、像大地一样宁静厚载、像万物一样生机盎然[6]。因为身体是真正的大智慧,是一切认识、文化、艺术的起点和全部价值、审美和道德的标准;是获得知识、成就事业、完善人性、实现至美至乐的人生和推进人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休闲体育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形式[7]。它强调的是一种旨在消除疲劳,获得精神享受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与生命不可分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是激发人们自觉的对生命的关怀和生命意义的追求,以体育活动的形式,促进人心灵和精神的愉悦。休闲体育作为人的生命自觉,经历了生理体能的需求,到文化精神诉求的过程,即从物质的要求到精神的要求。休闲体育教育不仅教人们如何度过自由时间,更要教育人们如何有价值地使用自由时间去完善人的生命过程,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成为真正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热爱工作、热爱学习和热爱生活的人[8]。
人既是生命的确立者,也就应当是自然生命的保护者。人保护自然的生命价值,同时就是包含人自身生命的也即文化与历史的价值。只有人才谈得上生活,并因此使生命赋予文化价值,但却不能有此抬高生活而贬低生命,把生命看成是纯粹物的存在方式[9]。休闲体育是从生命之流中领受的结果,休闲体育本于生命,且体现和复归于生命之流。休闲体育是对创造生生不息的价值的生命的终极关怀。休闲体育教育是贯彻于整个人生的生命过程,不论是我们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抑或是我们的情感、社交、经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好坏,都有休闲的需要。休闲为我们提供无限的机会去享受自由,在不同的场景中体验自我,去做出选择,获得欢娱并以此达到自我满足。因此,我们可以说,休闲体育教育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机制。
2 休闲体育教育的哲学诉求
2.1 休闲体育教育思想凸显“以人为本”理想
西方古代一些思想家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认识休闲活动,提出了富含人本主义精神的休闲体育教育思想。休闲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体现着人类“以人为本”的理想的追求。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提出专门为人的自由而设立的博雅教育。博雅教育不应当具有实用性和职业性,而纯粹以“使用闲暇从事理智活动”为目的。这种博雅教育本质上就是休闲教育。休闲体育教育是当代人文教育的最好载体与有效途径,体育活动和获知并不是对立的,体育活动可以是最有效的获知方式。休闲体育教育真正实践了古人提出的“寓教于乐”。
休闲体育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休闲时代背景的必然产物。休闲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活动,还是一种创造性生产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联。因为休闲是自我理解和自我发现的一种手段,它使个人在人的存在的所有方面得到平衡的发展,从而使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休闲体育之所以成为人们喜爱并乐于参加的活动,在于它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人的生存的关注,是人向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表现。休闲体育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休闲行为是一种追求亨受的心理趋向,因而它与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通过休闲体育追求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种重要内容。
休闲体育教育思想要求把人摆在首位,用人的眼光看待一切。通过休闲体育促进人对生活进行思索,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成熟,使人真正地走向自由。实际上,“以人为本”的休闲体育教育思想就是要以适应人的发展的需要为最高目标。休闲体育的主体是人,是使人成为人的文化活动。休闲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休闲体育教育要以人为本,这是确立其在社会中发展的必然要求。休闲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更应该是把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追求的最高理想。
2.2 休闲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全民自由发展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指引方向,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古希腊雅典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由人,在希腊体育是教育主要形式。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使人幸福生活的来源,是雅典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休闲体育教育是当代“普遍有闲的社会”背景下休闲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体育在21世纪发展的必然方向[10]。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以人为本的休闲体育教育思想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休闲体育教育必然要反映这一时代的精神。“休闲体育教育是育人而不只是育才,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人群”。[11]因此,休闲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关注人的自由发展。
休闲体育是一种“自由”的体验,给人们提供了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机会[12]。休闲体育是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方式自主参与、自由发挥创造力,寻求身心放松、获得“畅”的心理体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发展之目的的任何体育活动。事实上,我们在全神贯注在体育活动时能够产生足够的自由感。休闲体育的体验意义产生于对自由的选择和内在的意义。就休闲这一社会现象而言,产生相对自由和自足感的生活环境也含有某种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看做是休闲中对自由因素的某种制约[13]。如果休闲完全是一种精神状态,则这种制约可以降到最低值。但是将休闲单纯地定义为一种精神状态,这样,自由被简化成一种感觉,而非一种现实的、主动的行动。作为休闲的主体的人是存在于活动的环境之中,他(她)必须要在行动中找到对这种精神体验的全新诠释。休闲体育能够在自由的闲暇时间里创造自由的体验。
人的自由时间是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前提。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时间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时间的增多使人能够从繁杂的社会活动中解放出来,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从事自己喜欢的娱乐性强的活动,满足了人多样化的需求,使人的多方面素质的提升、全面的能力体系的得以形成,休闲体育教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现实途径和实践形态。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个体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14]。休闲体育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过程,休闲是人们在完成社会发展任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价值的发展舞台。休闲体育教育以娱乐身心,发展自我为主要目的,表现了对人自身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和发展,改造自身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发展。人通过体育与自然融合,回归到自身自然,使人在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现代社会中获得身体的发展以及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3 休闲体育教育实践理想的文化延伸
21世纪休闲体育教育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发展人”和“为了人的发展”上,它更多地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人的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15]。休闲体育教育的价值体现了丰富的以人为本的内涵,也体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最高境界。因此,休闲体育教育的实践理想是在实现生活化的基础上,注重休闲体育与文化内涵的相互契合,自觉生成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环境。
3.1 休闲体育教育的生活化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个体生命的价值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展示自身生命的存在,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完善,促进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体育是在人们生活的实践和社会交往过程中而形成的,它引导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形成社会需要的道德氛围,促进社会的稳定。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休闲体育教育重要的是引导一种健康、快乐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在当今的休闲时代背景下,休闲体育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教人学会科学的体育休闲方式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休闲体育价值观念,满足个体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积极的生活方式。通过休闲体育教育加强人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把陌生世界变为现实生活,促进人们理解生活、欣赏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体育活动,增加交流,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构建人与生活世界活拨、丰富、融洽的富有意义的关系,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的品位。
3.2 休闲体育教育的理念与和谐文化环境的生成
休闲体育教育是从微观层面促进人和谐发展的“和谐”教育。和谐教育起源于古希腊,指通过德、智、美、体诸育使受教育者养成“身心既美且善”的人。当代各国的教育学家和休闲学家都主张“实施和谐发展,培养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人。休闲体育教育关注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社会实践话动,是帮助个体实现社会化的最有效工具。休闲体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各级各类的和谐发展的人,同时也要满足每个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需要。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休闲体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
和谐教育需要有和谐文化环境。所谓和谐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文化产品、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16]。和谐文化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它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休闲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来培养具有和谐精神的社会主体。
3.2.1 休闲体育教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休闲体育教育提倡的是回归自然的生态休闲方式。生命的和谐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休闲体育以轻松快乐的游戏化的形式,扬起弃了竞技体育的无序竞争、过度功利性的诟病,使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敞开心胸,透析自然界的万物之灵瑞,使人的心灵与躯体与自然界交融一体,天人合一,实现人类发展的和谐景象。休闲体育教育使人们在与大自然接触的室外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大自然广袤无垠的自然风景,使人们心胸开阔,感情奔放,对大自然的迷恋与憧憬,使人们感到自身的局限和渺小,并在休闲活动中掀起保护大自然的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我们就是要通过休闲体育教育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环境。
3.2.2 休闲体育教育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和谐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竞争与合作互利与共赢的一种理想状态。人与人之间利益一致,情感接近,心理相容。和谐人际关系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伦理精神;人与人之间互相协作,以诚相待。休闲体育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构建一种体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作为社会性的人,人与人之间不仅仅存在竞争关系,更重要的是合作关系,个体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和支持。体育有多种功能和价值,以体育活动作为平台,小而言之,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大而言之,通过国际性的体育比赛,可以增加国家之间的合作,以2008年奥运会为例,开幕式期间,近100多为国家元首,齐聚北京,为促进人类的和谐共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休闲体育教育培养了人们的合作、共生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竞争互利互赢的关系,共生精神越发突显其重要性。休闲体育教育在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休闲教育并非倡导人们非随心所欲,而是在休闲活动中,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重视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增加群体自由,换取集体利益。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生活质量,维系人际关系的平衡。我们可以通过体育休闲活动,培养团结、合作、和睦、友情及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休闲体育教育应使全体参与者能够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人人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个人的体育才能都能充分发挥。因此,休闲体育教育的和谐理念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具有相互合作、共生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一种“美美与共”的生活方式。
3.2.3 休闲体育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休闲体育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身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主要表现在自我的身心健康、精神舒畅、情感满足,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使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分离,造成了人的“物化”,以及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却不知道科学地“用闲”。休闲体育教育弱化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欲望,强调人的本性的回归,意味着人对于外在于自己的他物的绝对中心与统治地位的否定。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压力很大,休闲体育教育通过外出活动,走进自然,天人合一的对话,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各种压力,维系人的健康。休闲体育教育将通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会聪明地用闲,营造科学、健康、文明的休闲和休闲体育生活方式。
4 结语
从本源上讲,休闲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富于娱乐性的闲暇不仅在当时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长期的作用。为此,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为享受娱乐性的休闲而做好准备。休闲体育教育是提升个人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是培养人对休闲教育行为的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教育过程,亦是“成为人”的重要手段。休闲体育作为人的生命自觉,经历了生理体能的需求,到文化精神诉求的过程,即从物质的要求到精神的要求。生命的自觉既是对生命的关怀,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实现,所以它是对生命自身的一次觉醒。这正是休闲体育教育的文化蕴涵,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生命机制。从哲学层面来看,休闲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把人当成是发展的主体、动力源和最终归宿,是人向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表现。休闲体育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的实践活动。休闲体育教育的实践理想首先是实现休闲体育教育的生活化。因为休闲体育教育理想的现实基础是休闲体育的生活化,在此基础上休闲体育教育其“和谐教育”理念通过构建所应生成的以人为本的文化环境,达到人与人之间互利互惠,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
[1]孟凡强.休闲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7):75-78.
[2]孙海植,安永冕,曹明焕,等.休闲学[M].朴松爱,李仲广,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17-119.
[3]杜国如.江西城镇居民运动休闲偏好与健康引导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报,2011,28(5):114-120.
[4]国际教育百科全书:闲暇教育[M].5卷.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654.
[5]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C]//中国大学学术演讲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3.
[6]张之沧.论身体和智慧[J].体育与科学,2006,27(5):11-14.
[7]马惠娣.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59-64.
[8]栗燕梅.论休闲体育教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6):78-80.
[9]邹诗鹏.论人学的生存论基础[J].江海学刊,1999(4):74-80.
[10]孟凡强,刘国.休闲体育教育内涵解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9):77-79.
[11]程一军.休闲体育教育: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2):25-27.
[12]王深.从人的发展观论休闲体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67-172.
[13]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赵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42.
[14]程一军.休闲体育教育: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2):25-27.
[15]孟凡强.休闲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7):75-78.
[16]何建平.论高等教育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所肩负的时代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