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2012-04-06翁淮南刘文韬张进中

党建 2011年3期

翁淮南 刘文韬 张进中

编者按: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十位两会代表、委员各抒高见,其建议值得借鉴。

关键词:医疗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

深化改革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当前,各种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才能逐步缓解看病就医难题。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有:医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还不能消除“因病致贫”现象;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较大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

两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全面展开,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和初步成效。今年将突出抓好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一是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筹资和服务水平。2011年,中央已明确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要在稳定参合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开展提高重性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等大病保障救治水平的试点。提高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精细化管理水平。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扩大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积极推进新农合立法,争取《新农合管理条例》早日出台。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启动和实施好提高精神卫生能力建设项目,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二是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运行机制。规范做好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工作,加快建立科学长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编制、财政补助、机制转变和绩效考核等政策,切实把药品费用负担降下来。

三是集中力量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确定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向全国推广。同时,鼓励指导试点城市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上先行探索,形成经验,逐步推广。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范围,推行预约门诊、检查互认。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四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成2000所县级医院、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建设项目。突出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重点专科建设。采取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生、招聘执业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等措施。逐步规范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乡村医生提供养老保障,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2010年7月6日报道,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额的3%。

●2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2011年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安排,提出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日报》社长梅宁华——

要善用媒体建设政府公信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运用媒体等社会公共资源建立政府公信力,成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媒体对政府公信力影响越来越深远,应引起高度关注。

应当看到,政府决策大都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阳光的、透明的政府决策,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年,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就重大事项举行听证会,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务信息上网等,然而这与群众的期待、社会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事实上,不透明的政府决策,往往会为人们所不解。如近年一些地方的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小事闹成大事,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信息不公开。

当前,要创造条件,让舆论更好地监督政府。目前阻碍政府信息公开的,是形形色色的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等。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建立可靠、常态的机制,越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越不能封闭化。新闻媒体应担当起社会责任,客观真实报道政府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让群众和社会监督,目的是为了使党和国家的意志和决策得到正确实行,使人民对政府更加信任。

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善待善用媒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布制度。从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的角度看,各级政府都掌握大量权威、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有些地方还没有达到善待善用媒体的新要求,如在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处理不当,以至于陷入一种被动应对的状态,影响政府的公信。

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同时,要提高各级政府驾驭媒体的能力,尊重公众知情权,善用媒体这个信息传播平台。要让群众知道政府的工作动向,尤其是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把政府的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真正实现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使人民政府更加为人民所信任。

相关链接:

●新华社消息,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亿,超过6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

●2月21日至23日,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进行了第一次集中培训。中央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13个党中央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工作团队责任人共2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关键词:住有所居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朱正举——

进一步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住房问题和房地产业,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近年来,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此国家连续出台房地产调控相关政策。

为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管理和调控工作,巩固扩大调控成果,建议抓好以下工作:

要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要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向社会公布。要加强对城市人民政府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于新建住房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势头、土地出让中连续出现楼面地价超过同类地块历史最高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租售管理和后期使用监管不力的,要启动约谈问责机制。

要坚决执行差别化的税收信贷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购买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家庭唯一住房和非唯一住房的差别化税收政策。严格执行个人转让房地产所得税征收政策,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执行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政策,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

要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抑制投机性住房消费。采取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加强对购房人资格的审核工作。

要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加大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力度,盘活存量土地,拓展住房用地供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方式,大力推广“限房价、竞地价”方式供应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

要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新闻媒体要对各地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好的做法大力宣传,引导居民从国情出发理性消费,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显示,房价问题的关注度在逐年上升,半数城镇居民首要期待是“降低房价”。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1月份纳入统计的70个大中城市同比上涨的有68个,其中10个城市的新建房同比涨幅超过10%。

●新华社消息,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或将高达1000万套,相比去年增长72.4%,计划新增的420万套住房中,公共租赁房将占主要部分。

关键词:教育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朱和平——

加强社会管理促进教育公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要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

目前我国教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如,一些大学教育存在同质化、模块化现象,培养的一些大学生就业后缺乏创造力。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教育公平更是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是社稷民生的大事。当前,加强社会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一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同时,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要加大对落后、薄弱地区的投入。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通过对西部、对农村、对城市相对落后地区进行政策性倾斜,也可通过轮岗、交流等办法,让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在更大范围内均衡发展,逐步让全国的孩子都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三是要严格招生制度,促进门槛公平。要严厉查处各级招生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杜绝有人利用冒名顶替、张冠李戴、偷梁换柱的手段侵犯他人利益。严格加分和优惠政策、“实名制推荐”的审查把关,防止有人钻制度的空子。

四是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重视进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取消“赞助费”,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一律取消中、小学校的“择校费”,降低大学的学费,防止高收入群体利用经济优势垄断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相关链接:

●《求是》发表文章论及,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4年世界平均为4.7%,我国2009年仅为3.59%。有关部门根据“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目标,测算出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达到4.41%。

●红旗出版社《提问2011》显示,目前我国进城农民工近2.3亿,他们子女受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关键词:公共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

让公共文化覆盖城乡各个角落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进一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公共文化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以图书馆为例,目前我国人均图书馆占有量还低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的标准,一些基层地区的老百姓甚至还无法获得图书馆服务,全国尚有不少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

城乡差距大的现象依然突出。2009年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投入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9.4%,城镇居民人均文化事业费远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文化事业费。

服务方式和手段还不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媒体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然而,我国平均3.23个公共图书馆才拥有一个网站。在全国省级图书馆中,只有约22%的图书馆通过手机提供服务。

当前,要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重要基础,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基层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加强基层流动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农村,要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

室。在城市,要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

二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与普及,探索基于群众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提供机制。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推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通过流动服务等方式,向社区和农村提供延伸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民。

三要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继续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四要加强经费投入,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机制。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基层、低收入、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

相关链接:

●《“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新华社消息,2011年底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这之前,全国部分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关键词:拓展就业渠道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支部书记毛丰美——

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就业岗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就业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我们坚持集体为主带动民营的发展模式,推进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为扩大群众就业创造了条件。

1985年以来,我们村抢抓商机,建起宾馆、贸易大楼、农贸市场,共提供了2200多个就业岗位,安置村民就业200多人,就业的村民第一次尝到进城上班的甜头。

我们村先后创办矿产加工、机械制造等10多家企业,村民在本村就业达到1100多人。特别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我们年旅游综合收入1700万元,安置农民就业800多人,被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农业公园”、“全国生态文化村”。

然而,从全国范围看,当前农民工、大学生、城乡弱势群体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此,破解劳动力就业难题,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就业结构的转变。要在第三产业中推行服务创新,努力增加新的服务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要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培育劳动力市场,包括促进自主就业和培育创业环境,实现多渠道就业。

同时,从国家发展整体看,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维持经济的增长速度,因为就业问题是一个派生需求,要保证就业岗位,就需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另外,重大项目、产业规划、投资都要充分考虑就业问题,就是要把更多的岗位实际和我们的产业、我们的政策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强化就业评估。

相关链接: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扩大就业。依靠第三产业解决就业问题几乎是世界各国的通用选择。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就业人口供给将达2500万人,但有1300万人难以就业。也就是说,将累计有6500多万人处于失业状态,接近一个中等省份的人口总和。

关键词:社会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民盟中央委员郑功成——

加快构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要求,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面对当前社会保障方面出现诸多困难和矛盾,我们应从现实国情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加快构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在解除城乡居民后顾之忧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幸福感。

一是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人人享有体面的老年生活。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思路是:以解除所有国民老年后顾之忧、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基本目标,通过将现有各种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整合成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公职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三大保险制度与老年津贴制度,同时维护家庭保障,发展职业性与商业性老年保障措施,最终建立起以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为核心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就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而言,我国特别需要将有关福利政策与家庭政策和家庭保障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地使家庭保障功能得以延续与维系;同时,还需大力发展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及其他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来源的职业性养老保障,鼓励通过商业性人寿保险以及其他市场购买方式获得老年经济保障,不断提高整个养老保障水平。

二是构建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免除人们的生存之忧。我国社会救助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应当是从单项救助向综合型救助、从城乡分割救助向城乡一体化救助、从生存型救助向促进发展型救助、从维持温饱型救助向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型救助发展。不过,基于城乡分割与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现实,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需要分步推进。在第一阶段(2008-2012年)从缩小不公平人手,以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和自然灾害救助为支架,以急难救助等为重要内容,向城乡一体、覆盖全民、能够基本满足国民多种生活困难救助需求的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发展。

三是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大发展,全面满足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需求。政府须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促使社会福利从照顾弱者向普惠全民转变。在体系建设目标方面,我国的社会福利应以社区服务为基础,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受助者自助的各种社会化福利服务(包括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残疾人福利、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等)及相应的福利津贴为主体,以职业福利为补充。在保障内容方面,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与民生诉求升级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例如,从人的需求出发,国家需要考虑并适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在实施方式方面,社会福利应实现包括筹资社会化、设施社会化、服务社会化在内的实施方式社会化。当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的建议是,在第一阶段(2011-2015年)能够初步形成社会福利体系制度框架,重点推进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和幼儿事业发展。

相关链接:

●新华社消息,中国要在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0年1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各地区要尽快建立社会求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障

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关键词:抑制通胀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要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大规模通胀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物价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我们应客观看待当前形势:延伸去年的态势,2011年政府支出总量不宜、也难以做出较大调整,预计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延续期,将继续保持一定赤字规模。

从理性上分析,去年10月CPI同比4.1%的涨幅,有75%来自食品因素,10%来自房价因素,其他只占1成多一点;11月CPI上涨5.1%的构成中,食品价格、房价上涨因素占比达92%,其他商品对整个物价上涨影响度只有8%。若我们能有效增加食品和住房的供给,将有效促进总供需平衡。

以上可看出,当下的通胀还并不是全面的、有普遍杀伤力的。因此,在政策管理上不仅仅只管抽紧银根,还要增加供给。随着秋粮大丰收,预计春季粮食价格会往下调。同时,国家还应推出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包括放出库存、物价管制等。

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大框架下,2011年后结构性减税的重点之一是,要增值税扩大范围替代营业税,减轻服务业的税收负担,促进服务业进一步细化、扩大和升级换代。同时,要进一步实施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调整完善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措施,对政策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领域,实施优惠税率和扩大税前扣除范围。为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要通过个人所得税改革降低低端税负,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同时强化对高端的征收调节。

在减税的同时,某些领域结构性增税也需要有所考虑。2011年还要争取有所突破的是资源税和房产税改革,而资源税则应成为经济欠发达、但资源富集的西部省份的税收支柱。

相关链接:

●新华社消息,2010年从7月到11月,全国物价连续5个月涨幅扩大,“通胀”成为2010年下半年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2011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也同比上涨4.9%。

●新华社消息,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调控物价“国十六条”组合拳出击,增加低收入人群补贴、价格管制和加强监管防止囤积投机等举措纷纷出台。

●新华社消息,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两个月内两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一次加息。专家分析,这是回笼流动性,抑制通胀。

关键词:反腐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张耕——

要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从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办腐败案件的情况看,反腐败工作出现一些新动向:一是大案要案突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且涉案金额较大,社会危害性严重。二是重点领域和环节案件频发。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三是案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企业工作人员比例下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比例上升;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案件有所减少,贿赂犯罪案件增加。四是犯罪类型和手段出现新变化。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呈上升趋势,跨地区、跨国境案件增加。五是腐败犯罪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损害民生民利,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对此,要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工作方针,从源头上加大治理腐败的力度。同时,认真研究把握腐败现象发生原因、规律和动态,堵漏建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各项工作制度,真正从源头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

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党中央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

要突出办案重点,加大打击力度。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反腐败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重点查办国家公务员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司法权等公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犯罪,特别是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公平竞争的商业贿赂犯罪;涉及民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切实加大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地遏制和震慑腐败犯罪分子。

要加大追逃、追赃工作力度。要加强公安、工商、税务、出入境管理、司法等部门的合作,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切实做好防逃和境内外追逃追赃工作,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决不让腐败分子得到任何经济上的好处。

相关链接:

●新华社消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先后出台,预示反腐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新华社消息,2010年,全国共有5098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被处分,804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被移送司法机关。

关键词:加强党的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

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引导各级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和精髓。但是,目前对坚持党的领导,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仍有不同看法。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当前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努力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地位。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实践锻炼,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另一方面,要抓好“执行力”这个重要环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里,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要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链接:

●新华社消息,中国共产党目前是拥有379.2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其中基层党委18.3万个,总支部23.5万个,支部337.4万个。

●《参考消息》转载西班牙驻华使馆前商务参赞凡胡尔的文章: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变成一个在国际社会不容忽视、备受尊重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