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诗学论稿》自序

2012-04-02

东吴学术 2012年4期
关键词:诗论新诗诗学

许 霆

随笔与书评

《中国现代诗学论稿》自序

许 霆

一九九四年九月,我在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了 《新诗理论发展史 (一九一七-一九二七)》,这是我的第三本新诗理论著作。在该著作中,我扣住“史”,大致从面、线、点三个向度展开研究,它们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其中“诗论鸟瞰”板块所论的是十年新诗理论之面,分别从特征、线索、经验三方面对十年的新诗理论和批评作总体面貌的描述;“诗论流派”板块选择了十年间五个流派,揭示每个流派的发生、突起和消退的规律和线索;“诗论专题”板块则选择闻一多等七位诗人的诗论,有重点地展开较为具体深入的论述。我采用这样的结构,是试图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写出更多的“论”,写出更深的“意”。因为书名注明了“一九一七-一九二七”,有人就问我是否有意写作新文学第二甚至第三个十年新诗理论发展史,我在该书的自序中作了回答:

老实说,我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在我看来,我撰写第一个十年新诗理论研究史纯粹是兴趣,因为我对这十年的“史”有一种自己的理解和宏观的把握,它推动着我把自己的思维成果外化。由于我对以后几个十年的新诗理论研究史缺少自己的理解和整体把握,也就无法使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中各就各位,并构成有机整体,所以也就不会硬逼着自己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是由衷的话,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这以后将近十年间我没有再写新诗理论方面的文章。直到二○○三年暑假前夕我突然感到自己对于中国现代诗论发展线索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就利用暑假完成了《中国现代诗学史论》,十多万字的著作粗略地勾勒了百年新诗理论发展的线索,后来书稿列入学校资助的 “虞山学术丛书”出版。我把百年新诗理论发展归纳成六个核心诗学观念,它们的不断提出、发展和消亡,自然地造成了中国现代诗学的更迭嬗变,贯穿起来自然形成了中国现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史。不管这种理解是否准确,但却是我自己的概括,而且根据这种宏观的理解,我再进入具体的论述对象时常常感到自信和自如,这就够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新诗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百年现代诗体的流变”课题,所以影响了现代诗歌理论的研究,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出版了《中国现代诗学史论》和《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两本著作,撰写了一些新诗理论研究论文,现在搜集在这里的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论文,以呈现近期我对新诗理论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编入本书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发表的论文,所以难以呈现体系严密完整的理论结构,也正因为如此,我在署名上冠以“论稿”。但是,仔细阅读本书中的文章,就会了解到全部论文都是基于《中国现代诗学史论》建构的体系,全书大致还是呈现着现代诗论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一组论文属于总论性的。《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演进史》,概述了六个核心诗学观念的演进史,试图说清的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诗学理论极为丰富,甚至可以说是芜杂多元的,然而,现代诗学理论又是线索清楚,演化富有规律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六大核心观念的演化。《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叙述》,则是面对学界对百年中国现代诗学的研究现状,选择特定的叙述路径,试图提供一个关于中国现代诗歌和诗学发展史的个性叙述和解释文本,并兼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问题。构成新诗理论史的重要内容是诗论流派,流派的争妍斗奇,演进嬗变,成为“史”的基本内容,形成“史”的多彩面貌。《中国新诗流派与西方现代诗学》,主要选择了初期白话诗派与意象诗论、浪漫诗派与个性主义、新月诗派与巴那斯主义、初期象征诗诗派与纯诗理论、《现代》诗派与象征主义、九叶诗派与当代世界诗潮、第三代诗人与后现代主义等,从特定的角度来梳理新诗理论的演进流变。“发生期诗论与百年新诗发展”试图揭示的则是贯穿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的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则存在于新诗发生时期的诗论中。现代诗学研究专家吕进认为:“这篇论文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现代诗学的研究要寻求历史的厚度。”

第二组论文属于史论性的。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是中国现代诗歌和诗学发生的开端期。本组主要论文大致呈现了百年新诗理论发展各个阶段的发展线索。《百年中国现代诗学起点论》发表在上海的《文艺理论研究》上,论文提出:二十世纪初先后有梁启超发表 《饮冰室诗话》、鲁迅发表《摩罗诗力说》、王国维发表《人间词话》,初步构建起多元互补的现代诗学体系,分别从政治层面开创诗歌与政治社会密切相关的言说之途,从精神层面开辟诗歌与精神解放密切相关的言说之途,从审美层面开辟诗歌与纯美追求相关的言说之途。新诗发生时期的诗学核心观念是“诗体解放”论,“新诗发生与‘诗体解放’论”没有具体论说这一时期“诗体解放”论的提出和演进,而是就其历史评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这框架内揭示其内涵和历史价值。《五四时期新诗理论特征论》,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一九一七-一九二七年间新诗理论的基本特征、三对关系和历史经验;《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纯诗观念论》,论说的是新诗进入建设时期以后从非诗化走向纯诗化道路的历程,重点是揭示纯诗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大众诗学论》,论说的是新诗进入建设时期以后由纯诗化走向大众化道路的历程及其评价,揭示新诗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另一条发展线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新诗转型的别样形态》,论说的是综合以上两条道路探索而形成的“新的综合传统”论,揭示新诗发展中又一条发展线索;《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先锋诗学流变论》,论说的是结束“文革”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先锋诗学的发展历史,其核心的诗学观念是“个人写作”论,发展经历了朦胧诗写作阶段、第三代诗人写作阶段和九十年代写作阶段。

第三组论文属于重点诗论家专论。在新诗理论发展史上,对诗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很多,这里所选的论文主要是基于已经发表的,其实还有更多的重要诗论作家没有能够论及,有的我有兴趣研究今后可能会写出,有的可能不会再去研究。这组七篇论文涉及到八位诗人的诗论,所论的角度基本都是其在新诗发展史中的意义,这就从另一角度去展示中国百年新诗理论发展的历史面貌。这八位诗人都在新诗理论发展史中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胡适是新诗发生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谈新诗》等诗论影响巨大,朱自清说:他的主张“大体上似乎为 《新青年》诗人所共信;《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以及文学研究会诸作者,大体上也这般作他们的诗。《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其实,“少年中国”之群诗论与胡适有较大区别,超越初期白话诗人,直接为新诗建设期卓越诗人的探索奠定基础。这里以宗白华关于诗歌定义为切入点,然后涉及到康白情、田汉等人的诗歌定义,揭示他们的诗论在新诗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五四时期重要诗人还有郭沫若,我也曾写过论述郭沫若诗论的文章,但因为稍后的闻一多是五四期重要诗论的集大成者,编入的论文中已经涉及到郭沫若重要诗学观点,所以终于没有能够编入。闻一多同时又是新诗开辟第二纪元的奠基者,尤其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开启者,选入的论文展开论述了闻一多诗论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穆木天、王独清在一九二六年发表了《谭诗》和《再谭诗》,直接针对初期白话-自由诗学观念,在新诗史上首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的本体的重要命题,为中国纯诗学运动开辟了道路。对纯诗学进行充分阐发,并全面超越新诗初期诗论、新月诗论和初期象征诗论,成为新诗发展史上伟大的诗歌理论家是梁宗岱,他的诗学理论文章深刻隽永,读来有诗的美妙和智的启迪。袁可嘉普遍公认是九叶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的诗论建构了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代表着那年代中国诗歌批评现代主义向度的最高水准,其阐发的基本原理至今仍有创作指导意义。建国后的诗论评论我写得不多,这里编入了论王家新的“以物观物”论和第三代诗人的冷抒情的文章。

第四组论文属于专论性的。中国新诗批评,是与新诗创作同时展开的,它是新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诗发生期,新诗批评就为新诗的诞生和合法地位助威呐喊,成为新诗发生的重要推动力。新诗发生以后,新诗批评的展开,推动着新诗发展的多元化,扩大着新诗创作的影响性,左右着新诗审美的流向性。在新诗批评中,有一些是关于新诗的欣赏和解析的,具体指导着读者阅读新诗,尤其是阅读一些具有朦胧特征或晦涩风格的现代派新诗,这对于我们今天欣赏和解析新诗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朱自清、李健吾和唐湜关于现代新诗的批评理论。我们编入了他们三位的诗歌批评研究论文,朱自清的批评采用的是解诗方法,创立了现代解诗批评学,李健吾的批评采用的是悟诗方法,创立了现代印象批评学,而唐湜自称是李健吾的私淑弟子。朱自清、李健吾和唐湜的现代批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我国诗歌批评现代化的最重要成果,对于我们欣赏诗尤其是现代诗时缩短诗人审美追求与读者审美阅读距离,革新批评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以上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虽然写作和发表这批论文时并没有考虑它的系统性,但现在把它们选编在一起,却大致能够呈现出百年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基本面貌。因此,编辑这样一本著作出版,也算是对我出版《新诗理论发展史(一九一七-一九二七)》以后继续中国新诗理论发展研究的又一种交代。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发展的课题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它时时吸引着我不断前行,拿出更多的研究成果,这就是我在选编本书中所获得的重要感受。希望在我的研究中,能够经常得到同道者的关心和帮助。

许霆,常熟理工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诗论新诗诗学
一篇精辟独到的现代诗论——读《毛泽东的诗词观》有感
杜甫《戏为六绝句》诗论对我们的启示
背诗学写话
《诗论与诗评》近日出版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新诗画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两种翻译诗学观的异与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