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扬州的重大事件
2012-04-02扬州市委党史办江苏扬州225000
曹 阳(扬州市委党史办,江苏扬州,225000)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1月,中共扬州区地委与中共泰州区地委合并为中共泰州地委,地委机关驻泰州市,下辖扬州、泰州2市以及泰县、泰兴、靖江、兴化、高邮、宝应、仪征、六合、江都9县的地方党组织,隶属苏北区党委。1952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成立后,泰州地委隶属江苏省委。1953年2月,地委机关迁驻扬州后,改称扬州地委。
一、抗美援朝运动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5日,中共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自此,扬州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投身于抗美援朝运动。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打响,扬州地委做了大量的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市人民树立了以抗美援朝为己任的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和慰问志愿军的活动。1950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的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的宣言。扬州市委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分别发表声明,表示坚决拥护宣言。11月,扬州专区抗美援朝分会正式成立,并发出了《关于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月活动的实施意见》。各地通过举办冬学、春学、夜校、读报组、宣传站、业余剧团、图片展览等,把抗美援朝教育学习时事运动,从城镇推向农村,从党内推向党外,从机关推向基层。1951年初,美国企图重新武装日本,扬州人民闻讯后义愤填膺。1月8日,中共泰州地委发出《关于继续深入地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的指示》,很快掀起了控诉美、日侵华暴行,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的运动。“五一”劳动节这一天,扬州城乡的反对美国侵朝侵华游行示威达到高潮。仅江都县就召开控诉会2124次,举行反美游行示威645次。3月,扬州宗教、文化、卫生界开展了以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为内容的“三自革新”(自治、自养、自传)运动。7月28日,扬州市天主教徒成立抗美援朝“三自革新”促进会,从美国人费济时等手中夺回了宗教主权,在天主教堂的大门上第一次悬挂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抚烈军属的“三大号召”。中共泰州地委随即作出了深入贯彻“三大号召”的决定,很快掀起了一个贯彻落实“三大号召”的群众运动,把扬州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从原来的宣传教育为主,一下子推到了提倡奉献精神、为抗美援朝出力的新阶段。1、捐献飞机大炮,为抗美援朝提供物质保障。6月14日,地委召开县(市)委书记会议,响应“三大号召”,决定捐献“泰州专区空军中队”飞机9架、高射炮1门、大炮1门。7月15日,地委发出《关于捐献飞机大炮和志愿军伤病员慰劳金的通知》。各行各业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增产节约,为抗美援朝捐资捐物,一个群众性的捐献活动蓬勃掀起。高邮县县城于9月28日一天就捐款达1.7亿元,提前并超额完成“高邮号”战斗机的捐献任务。泰县姜堰小学发动了捐献“全国儿童号”飞机的活动,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至1951年12月31日止,扬州人民共捐款253亿元,折合飞机16.8架,超额完成捐献飞机大炮的任务,充分显示了扬州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热情和抗美援朝的伟大力量。2、组织参军参战,为抗美援朝输送合格兵源。1951年,扬州开展春、秋两次参军和报考军事干校的运动。地、县两级都成立了参军接受委员会和军事干校招生委员会。广大青年报名踊跃,各地适龄青年报名人数达任务数的6至7倍。3、慰问优抚烈军属,为抗美援朝将士排忧解难。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扬州人民慰问、优抚烈军属的工作更趋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在春节、元旦、中秋节、建军节等节日慰问烈军属已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惯例。1951年“八一”建军节,扬州等县(市)召开了优抚工作代表评模大会,广大城乡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群众性的拥军活动。优抚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但调动了烈军属的生产积极性,而且鼓舞了前方战士的士气,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4、推行爱国公约,为抗美援朝运动推波助澜。抗美援朝运动开展不久,扬州开展了制订爱国公约活动。这一活动从城市到乡村,从革命老区到新区逐步推开。“三大号召”发出以后,掀起了推行爱国公约的高潮。各地围绕制订、修订、执行三个环节,狠抓落实。专区抗美援朝分会三次组织工作组,到县、乡、村、厂检查爱国公约的制订、修订和执行情况,并通报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订立爱国公约的农户达到了80%以上。5、反对细菌战,抗议美国使用细菌武器。1952年1月28日,美军违反国际公约,在朝鲜战场发动大规模的细菌战,引起了扬州人民的极大愤怒,一个轰轰烈烈的反对细菌战的控诉运动和爱国卫生运动迅即在城乡各地展开。扬州专区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从组织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反细菌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扬州人民共同参与打扫环境卫生,清除垃圾,填塞废沟河;改善卫生设施,进行多项群众性的防疫注射,设立了一个中心诊所、四个区卫生所,建立了保健站和接生站;消灭了大量鼠、蝇、蚊等“六害”;开展循环红旗赛活动,促进爱国卫生运动的经常化。包括扬州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抗议,迫使美军使用细菌武器的野蛮行为不得不有所收敛。
二、完成土地改革
扬州地区各级党组织在土地改革中,始终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路线和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保证了土改的顺利进展。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全区在战争年代尚未完成土改的地区陆续进行了改革。地委成立了由地、县、区、乡和苏北区党委工作组共计4745人组成的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培训土改干部,宣传土改的路线、政策和基本内容。每期土改通常为四个阶段:1、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诉苦;2、宣传土改政策,清查土地、人口,划分阶级成分;3、没收地主土地和财产,进行重新分配,发放土地证;4、检查总结。
全地区新解放区计有564.5个乡,占全区总乡数38%,主要分布在江都、泰县、仪征等县。在这些地区工作组与农会相互配合,深入工作,坚决打击封建势力的不法行为,按照党的政策,满足贫雇农对土地的要求。恢复区共有552个乡,占总乡数37%,主要分布在兴化、高邮、宝应等县。这类地区曾经进行过土改,在解放战争中又为敌人侵占,当时处于敌我争夺状态,在土改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情况,有的侵犯了部分中农利益,通过土改均作了相应的调整和纠正。老解放区计370.5个乡,占全区总乡数25%,分布在泰兴、靖江等县。这类地区1946年就已结束土改,根据中央颁布的《土地改革法》,主要是确立产权,发放土地证,迸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扬州全区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历经一年半时间,至1952年2月基本结束。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废除了千百年来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1951年全区粮食产量16.1亿公斤,比1949年增长30.89%,棉花总产401万公斤,比1949年的40万公斤增长10倍。1952年全区粮食总产又比上年增产8%,棉花比上年增产49.5%,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生活得到了改善。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根据全国统一部署,为贯彻中共中央“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给抗美援朝创造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和良好的社会环境,1951年,扬州地区开展了大张旗鼓的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7月,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后,扬州地委和专署制定了《关于执行严厉镇压反革命的任务和计划》,成立了扬州镇压反革命总指挥部,重点打击土匪、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道会门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
1950年11月起,扬州地区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进入准备阶段。为弄清政策界限,准确掌握这次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打击目标与范围,对内加强了政策学习,对外开展了广泛宣传。为做到稳、准、狠地给予各类反革命分子以打击,扬州市镇反总指挥部专门成立了调查研究组,从整理档案,外出调查等途径入手,广泛收集材料。经过政策上、思想上、材料上的准备,列出了扬州镇压反革命的打击对象,并经市委和苏北区党委逐级审核批准。4月以后,扬州地区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进入行动阶段。4月24日夜,苏北军区两个武装连300多人、苏北公安总队一个排和扬州武装干警一起,分成若干个小组,按各自行动目标,同时出击,迅速将二百名反革命分子捉拿归案。大批反革命分子捕获后,扬州市成立了由多方人士参加的反革命案件审查委员会,对其逐个进行审查。根据党的严厉镇压和宽大处理相结合的方针,对罪行一般、认罪态度较好的予以关押和管制,对罪行特别重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者,则予以镇压。5月8日,扬州市在扬州中学大汪边操场举行了有数万群众参加的公判大会,当场宣判29名反革命分子死刑。死刑犯中有绰号为“福禄寿”三霸之首、倚仗反动势力作恶30多年的特务胡开云,有原国民党江都县兵役协会主任汤子余,有打家劫舍、杀人越货,解放后仍在六坪一带抢劫十多次的“便益门三霸”李振江、丁云亭、张荣祥。这些作恶多端的反革命分子伏法后,广大群众倍感心情舒畅,无不拍手称快,纷纷说:“压在心头几十年的石头终于搬掉了。”6月以后,扬州市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进入清理积案阶段。10月,全部工作基本结束。在持续一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侦破土匪58股,侦破特务案件53件,缴获一批步枪、短枪、机枪、汤姆枪和若干弹药。共处理反革命罪犯948人,其中判处死刑103人、死缓6人、无期徒刑7人、有期徒刑203人。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安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