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12-04-02陈家向黄丽萍黄晓文
陈家向,黄丽萍,黄晓文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农业局,545200)
近年来,柳城县食用菌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已逐渐成为利用冬闲田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柳城县的食用菌主产区在冲脉、寨隆、古砦3个乡镇。
柳城县食用菌生产有较长的历史,曾有过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效益,但由于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2000年种植面积下滑较大,生产落入低谷。2007年以后,柳城县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托资源、技术优势,举全县之力把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继甘蔗、水果、桑蚕产业之后的又一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提高土地利用率、强县富民的新路子。由于发展食用菌产业成绩显著,2009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授予柳城县“全区食用菌种植标兵县”光荣称号。
1 柳城县食用菌产业现状
①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产品产量、质量逐步提高 食用菌生产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方向发展。目前全县品种由单一的双孢蘑菇、平菇发展到以双孢蘑菇为主,平菇、金针菇、真姬菇、袖珍菇、鸡腿菇、草菇、茶树菇、大球盖菇、竹荪等十几个品种均有生产。从表1可以看出,食用菌种植面积(以利用冬闲田栽培双孢蘑菇为例)呈阶梯式增长,利用冬闲田种植双孢蘑菇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除2008年受冰冻灾害影响外),已从2005年的48.5 hm2增长到 2011年的 631.0 hm2。
②食用菌生产技术普遍有所提高 在全县食用菌种植老区基本实现了良种化,食用菌老种植户生物效率可达80%以上。污染率有所下降,技术更加成熟。
③充分利用本县优质资源作原材料栽培食用菌 充分利用柳城县的优质原材料秸秆、桑枝、木屑、蔗叶、牛粪等,做到变废为宝,其中利用桑枝栽培成为柳城县发展食用菌的一个新亮点。
④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方面有一定的进展 目前县内具备周年生产能力的企业有3家,年生产能力在2 500万袋以上。
2 柳城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组织发展滞后
目前,柳城县食用菌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推动,散户生产多,规模生产经营少。作为市场化的产业,既缺乏产前的生产设备、生产资料供应支持体系,又缺乏产中、产后具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和生产营销大户,以及产品品牌打造和营销网络,同时菇农与市场联接不紧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2 科技支撑瓶颈制约严重
一是菌种供应严重短缺,菌种生产和供应是食用菌生产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柳城县现有食用菌科研设施陈旧落后,菌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迅速扩张的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求。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一般生产5万~10万袋食用菌需配备1名实用技术人员,而目前,全县拥有食用菌生产技术人员不足6人,技术力量薄弱,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菇农缺乏相应技术支持,生产风险较大。
2.3 管理体制亟须建立健全
食用菌生产涉及技术、场地、水电、资金、市场等诸多要素,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理、服务和政策支持。目前柳城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主管部门不明确、部门之间不协调、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体系不配套等问题,产业发展推动力亟待加强。
3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思路
3.1 提升产业地位,强化规划引导
要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提升产业地位,稳步推进产业有序发展。
①把食用菌作为新兴农业产业来抓 食用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要充分认识柳城县食用菌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县委、县政府把食用菌产业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一个重点产业来培育扶持,提升产业地位。
②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引导 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争取到2015年,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1 000 hm2,生产鲜菇6万 t,总产值 4.8亿元,农民增加收入3.1亿元,使柳城县成为全广西集生产、加工、科研检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食用菌生产大县。二是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根据柳城县现有食用菌生产布局和蚕桑资源分布情况,制订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区域布局规划,明确各乡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导产品,构建全县食用菌周年化生产格局。
3.2 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科技支撑
坚持科技兴业,加大科研和科技服务投入,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①健全技术研究推广服务体系 一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拓宽柳城县发展思路,密切与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重点抓好柳城县与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签订的《食用菌生产及产业化开发合作协议》,开展食用菌产业各领域的合作,争取在提高产量质量水平、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快品种与技术更新换代、新原料新模式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要建立健全食用菌技术推广体系,依托自治区、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食用菌技术推广网络,满足全县食用菌生产技术服务需求。三要完善科技培训机制,利用现有的远程教育、乡镇成校、阳光工程等资源,组织实施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掌握实用技术的“土专家”。
②保障菌种生产,夯实产业基础 食用菌菌种生产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强化政府管理和生产保障。一要完善菌种分级培育机制,其中,食用菌母种生产,要由政府控制主导;原种生产,鼓励具备菌种生产许可证、菌种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等一定资质的菌种生产单位,建立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进行生产,但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定期对菌种生产单位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和技术指导;栽培种的生产,鼓励各乡镇食用菌生产大户集中生产后分散供给菇农。二要建立菌种供应保障体系,通过建立柳城县食用菌研究所,专门负责菌种的选育和生产、新品种栽培和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3.3 坚持规模集约发展,提升产业水平
食用菌生产要坚持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路子,向大户化、基地化、园区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
①加快规模化集约生产 食用菌生产对资金、技术要求较高,适宜工厂化规模化集约生产。要鼓励大户栽培和基地化规模生产,力争3~5 a时间,在全县培育建立年栽培规模在100万袋以上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个,发展年栽培量在3万袋以上的规模生产户2 000户。建立“公司+基地+菇农”发展格局,推行菌棒生产专业化与分散出菇管理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在农户、基地、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实行产业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的统分结合的运行机制,把食用菌产业的栽培、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产业集约化生产水平。建立技术员联系制度,确保每个示范基地和规模生产户都可联系到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把食用菌示范生产基地和规模生产户作为新技术、新品种示范点,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予以扶持。
②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抓紧制订出台《柳城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把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纳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加强对菇农的技术培训,引导食用菌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加快规范化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③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发展食用菌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走“公司+农户”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食用菌订单和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带动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重点做好广西永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柳城县天地自然食品有限公司的扶持服务工作。
3.4 完善扶持政策体系,提高产业推动力
坚持市场带动、政府推动,制订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措施,推进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①理顺产业管理体制 明确归口由农业局统一管理,具体负责做好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生产和技术研究推广等工作。其他相关单位要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发展合力。
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建立食用菌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扶持产业发展。一是实行菌种生产补助,重点扶持规模化、标准化菌种生产,对具备菌种生产资质和一定生产规模的菌种生产单位,给予一定标准的补助。二是保障食用菌科研推广投入,安排一定资金作为食用菌技术推广经费,重点用于食用菌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三是实行规模生产补助,对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食用菌生产企业、生产大户、生产专业村和专业化生产基地,实行生产机械购置补贴,并按照其生产规模给予一定标准的补助。
③建立配套扶持政策 一是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措施,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着力发展带动作用强、辐射面广的食用菌龙头生产企业,大力发展以深加工、精加工为主的食用菌加工企业。二是扶持产业服务体系发展,制订相应扶持政策,加强对食用菌辅料、机械设备等产业配套行业发展的引导,培育产前、产中、产后三大产业集群,形成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用地、用电、用水等配套扶持政策。
④加强食用菌品牌建设 坚持品牌经营,积极打造柳城县食用菌产品品牌,并申请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对通过认证的产品和取得自治区、市、县名牌农产品称号的食用菌产品给予一定的奖励。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评比,打响柳城县食用菌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