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2012-04-02福建省厦门市科技中学沈秀华

成才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姿态高中生

■福建省厦门市科技中学沈秀华

关于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福建省厦门市科技中学沈秀华

考查近年来学生课外阅读的事实,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种现象:一些学生从小就坚持阅读各种报刊杂志,可是写作水平(书面语言表达水平)依然不见得有多大提高。我所在的学校有许多老师从高一起就要求学生坚持阅读,并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有些学生高中三年写了满满二、三本读书笔记,可到了高三依然为写作水平不高而犯愁。“读能促写”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共识,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一定阅读过大量的书籍,这一点恐怕毫无疑问,但阅读过大量书籍的学生却不一定能把作文写好,这也是大有其例的。有阅读习惯的学生不能写出好作文,所读不能服务于所用,这种阅读效率的低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应依据高中生语言发展的规律确立课外阅读的重点

学生语言的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的发展是有它特定的规律的。著名语文教育家章熊认为在经历了小学、初中六年的学习后,高中生的语言表达会突然出现一个低谷,这是高中生语言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章熊研究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随着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迅速增强,成人心理的形成,再加上高中阶段学习内容(特别是理科教材)的影响,高中生往往试图用成年人的语言(实际上是纯熟的书面语)来表达自己日益复杂的思想。然而尽管他们的身心有了迅猛的发展,但他们的语言能力还不能适应复杂概念的阐发,细腻感情的表达,独到见解的陈述。这种语言能力的缺陷其实质就是表达能力滞后于思想的发展。因此,要突破学生作文水平发展的瓶颈,我以为“语言”的学习是关键。换句话说就是高中要走出自己语言发展中这一“低谷”时期,必须在语言学习上下大工夫。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的一种重要的自主学习方式,在语言学习这一方面理应担负更为重要的角色。然而考察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重点大多停留在理解文本内容,获取相关信息上,对于语言形式的理解和关注远远不够。笔者曾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在没有事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所写的读书笔记,60%的人着重于理解文本内容,体悟文本感情,常见的格式是“文章写了什么”,“我”从中知道了什么。另有20%的人惯常把读书笔记当成将自身情感诉诸笔端的代名词,一味的做情感延伸;另有15%的学生会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并说说理由;剩下的学生是敷衍了事,随便应付。就课外阅读而言,我认为起码应当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读懂文本所传达信息的核心价值——作者究竟想要告诉读者什么。二是读懂文本所传达信息的信息——作者的言语智慧。当然,言语内容与言语智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抽出其中任何一个独立学习都是不合适的。如果学生的阅读长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即内容和情感的层面,而对承载这些内容和情感的语言文字却漫不经心,那么学生语汇的积累、丰富,遣词造句的技巧等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语言发展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改善。在这种情况下,课外书看得再多,读书笔记写得再多,对于作文能力的提高而言都是收效甚微的。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将阅读的重点更多地着眼于文本语言形式的理解、学习和积累,从字词句篇,到语法修辞逻辑,直至文章的篇章结构。学生应当在老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通过一定时间、一定数量的阅读自觉形成留心文章的“语言形式”的意识,完成从只关注文学作品的情节和内容到有意识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的转变。只有经历这种阅读重点的转变,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生应依据自己语言发展的需要确立正确的阅读姿态

王荣生教授认为在阅读中存在两种不同的阅读姿态,一是“解读者”的阅读姿态,二是“鉴赏者”的阅读姿态。所谓“解读者”的阅读姿态是指居于读者的立场理解文章,它强调读者要依据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上下文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旨。阅读中,解读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确切把握文章脉络中的语句意义,并能够理解。而“鉴赏者”的阅读姿态则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心得,能感受作品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哪一种阅读姿态更符合高中生语言发展的需要呢?我的观点是“解读者”的姿态。

当然这并不是说高中生不需要培养语言鉴赏的能力,而是说我们须得先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认知,然后才能谈得上鉴赏。因此,我提倡在阅读中首先要确立“解读者”的阅读姿态,而且要把“解读”的工作做足、做细、做到位。因为这不仅是“鉴赏”的基础,更是学生透过阅读有效学习语言文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如何解读文章上,陈日亮老师曾归纳过三个“以”: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传言。“三以”其实强调的也正是这种所谓“解读者”的阅读姿态。那就是读者就应当依据文章的上下文去确切把握文章脉络中的语句意义。语言形式的获得与语义的理解往往是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进行的。所谓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反映的就是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义的理解之间的辨证关系。当读者需要确切了解作者在文章所表达的意思、见解及思考方式的时候,他便会特别留意作者的措辞,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使用的关联词,甚至是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当这种对文本语言意义和形式的有意注意成为学生的阅读习惯之后,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的速度一定能得到大大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读者”的阅读姿态应当是学生有效学得语言的正确姿态。因此就高中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需求来看,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解读者”的阅读姿态,它是实现学生能力快速发展的助推剂。

三、根据高中生语言发展的要求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

古今中外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林林总总,难以穷计,综合高中生课业繁重的现实及高中生语言发展的要求这两个因素,我认为高中生在课外阅读中应首推两种阅读方法。

一是精读法。精读要求理解率90%,高中每分钟只能读400字左右,阅读时常用朗读、吟诵等方法。有些学生总觉得这样太麻烦,太浪费时间。其实对于课业繁忙的高中生而言,要想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坚持精读反而是最省时最有效的方法。精读常用的方法是朗读,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有人甚至认为抓住了朗读,就抓住了影响阅读全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利用出声的阅读方式来获得思想熏陶,来完成情感的传递。最重要的是,朗读可以引导学生更关注语言文字本身。一篇文章中,语言的存在形态是线性的,它呈现为一种语流,好比水流一般,它有自身的运动规律。朗读所创造出的语势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这种特性,对学生形成语感,熟悉并掌握千变万化的词语结构、语言模式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曾有一学生为了考取播音专业,在高三时接受了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朗读文稿,最后虽然专业没考过,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升,可见朗读之功效。精读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抄读。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现代文豪鲁迅、开国领袖毛泽东除了一生都酷爱读书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喜欢抄书。用作家孙犁的话说,那就是“读书读到自己特别喜爱的地方,就把它抄录下来。抄一次,比读十次都有效”。抄读不是机械的抄写,它不主张一个词一个词地抄,而是整句整段地抄写。笔者要求学生的做法是:抄写前先读几遍,要读得声情并茂如出己口。之后,看一句写一句,把整段写下了后再对照原文,以正己误。当然相较于其他阅读方法,朗读、抄读更强调阅读材料的可读性。笔者曾在高三总复习时精选百篇经典时文供高中学生阅读,要求采用朗读和抄读这两种方法,实践证明学生确实获益不少。

二是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依然是沟通阅读和写作最有效的途径。当然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效率。对于高中生而言,读书笔记的撰写,在提高思想认识、扩大积累的同时要着重体现理解语言和学习语言的成果。当然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我认为不同年级应写不同的读书笔记,因为他们的语言发展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曾经看到过英国一位学校读写顾问、《泰晤士报》教师杂志的撰稿人韦伯利先生提供的一个读书笔记指导案例,摘要列举如下:

1.从文中找出一个描述性词语,并把它写下来,利用辞典查出5个同义词和5个反义词。

2.写一篇描述主要人物的文章,包括他的外貌、着装、说话方式和个性。

3.从书中的描写部分总结并描画一个人物或者一幕场景的特征。

4.选取一个描写性段落,列举生动形象的、运用修辞格的语言实例,如明喻、隐喻、押头韵、名词短语等。

5.排列出用于营造氛围的词语或短语,如“提心吊胆”或者“毛骨悚然”。

6.写下在故事的每一个关键处人物的所想、所感。

7.当故事读到一半时,预测故事怎样发展。把预测以故事计划的形式写出来。

8.边读边写下遇到的问题,问题可以多种多样。

9.模仿一个刚刚经历过事故的人物的口吻写日记,推测他们可能怎样写开头。

10.把故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非故事类书中的一个事件写成一篇新闻报道。

这是一份低年级学生的读书笔记指导计划,原文有20条建议,限于篇幅仅罗列10条。从这些建议中,我们清楚地看到韦伯利先生在指导学生积累词汇,学会转换语言表达方式,学习文章的篇章结构方法上的意图。可以说作读书笔记无疑是提高阅读效率、提高写作能力的最重要方法,但如何指导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科学、有效地撰写,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研究和实践。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姿态高中生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攀爬的姿态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全新一代宋的新姿态
跑与走的姿态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