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优质课堂文化的“学”本性品质
——现代课堂文化重建思考之二

2012-04-02湖北宜都市教学研究室特级教师陈光全

成才 2012年2期
关键词:文化课堂教师

■湖北宜都市教学研究室 特级教师 陈光全

湖北宜都市陆城一小中学 高级教师 刘文卫

现代优质课堂文化的“学”本性品质
——现代课堂文化重建思考之二

■湖北宜都市教学研究室 特级教师 陈光全

湖北宜都市陆城一小中学 高级教师 刘文卫

课堂改革已步入“以深化和建设为主要特征”(叶澜教授语)的第二个十年。“深化”伴随着“攻坚”。课堂文化重建是新课改“攻坚”中最具代表性的课题。本文侧重阐述现代优质课堂文化的“学”本性品质。

这里的“学”,并非指学生,而是指学生学习。课堂文化不是教师教授的文化,而主要是学生学的文化。“课堂”,正本清源,称为“学堂”更为恰当。现代优质课堂文化所要表达的,无论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实践操作中都应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一焦点要素实施转型。课堂文化应当成为展示学生学习精神、学习能力、学习绩效的一种学习型文化。“学”本性是现代优质课堂文化的根本属性之一。彰显“学”本性的课堂文化,其特征可概括为“六个凸显”。

一、凸显“教”对“学”的服务性

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关系?这是建设课堂文化所要面对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现代优质课堂文化的根本属性之一,就是倡导教师充当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服务员”角色,把学生推向前台,充分发挥“教”的服务性功能。

课堂要凸显以学定教,为学而教,以学评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

坚守“学”本性,是对传统课堂文化除弊的结果。按照传统观念,教师理所当然的是教授者,学生进入课堂之后,只能洗耳恭听。这样无形中就矮化了学生,浇灭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火种。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应变“教学”为“让学”。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是学本身,而非旁的什么东西。”“他得学会让他们学。”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成全学生的学。

●课堂文化风景写真一

教学《圆的认识》,教师为了“让学”,精心创意了“教”服务于“学”的学案卡。

活动一:画圆,初步感受圆形的特征

1.先用笔在纸上尝试画一个圆

2.再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

3.思考:哪种方法能比较轻松地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怎样用圆规画圆?

4.全班交流。

活动二: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1.认真阅读课本第94页例2,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2.在圆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用不同颜色的笔)并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3.小组交流:介绍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比一比,谁介绍得最清楚。

4.小练习。(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活动三: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圆的特征

1.拿出课前所发的圆形纸片,可以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4)你还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上面所有的问题。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重点汇报一个问题,将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白板上。(小提示:汇报时不能只说结论,还要说一说是怎样实现的)

从上述“写真”中不难看出,学生学习本节课,一定会激发强烈的好奇心,会充分激活自我的生活经验,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也一定会出色地完成“认识圆的特征”这一目标。之所以能如此,其奥秘就在于教师借助“学案卡”,发挥了“教”服务于“学”的服务性功能。

二、凸显“学”的自主性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把学生推向前台,让他们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自觉自主地投入学习,学得专注,学得自信,学得机灵,学得有法,学得快乐。凸显“学”的自主性,无疑是课堂文化所要营造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课堂文化风景写真二——《别把花草弄疼了》教学片断

师:我们坐在植物园里,请看一看、想一想身边的花草树木,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谁说说。

生:五颜六色的花真好看,我真喜欢。

生:向日葵的花是一个大圆盘,金黄金黄的,好大哇。

生:缸中栽培的荷花一朵一朵,粉红粉红的颜色,真美。

师:是呀,花儿漂亮,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

生:花儿美,花儿香。

师:谁闻到了香气。

生:我闻到了金银花的香气。

生:我也闻到了。爬在树丛上的金银花,有金色的、有银色的,好香哟。

生:一阵风送来了荷花的香气。

师:说得好,风送荷花香。

生:我觉得花是甜的。

师:是吗,花还有味道?

生:我喜欢吃蜂糖。妈妈说蜂糖是蜜蜂采集百花酿成的。没有花,就没有蜜,我想花一定是很甜的。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会想象!老师觉得你的话也很甜。

师:同学们夸了花,对于草,大家喜欢吗?

生:我看见绿色草坪,心里就舒服。

生:见了绿草,我的眼睛就亮一些。

生:我小时候脖子上挂过玉,一块一块草坪,像碧玉一样美。

师:是呀,绿色草坪给我们营造了赏心悦目的美好环境。

小丁:我发现蚂蚁、蚱蜢在草丛间玩,草坪为小虫们也带来了快乐。

师:你真会动脑子。你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绿色草坪逗乐了小虫,养育了生命,动物植物在一起安家,非常和谐。让我们为小丁同学的精彩发言喝彩。(课堂上响起同学们鼓励的掌声)

从上述“写真”不难看出,学生学得专注,学得机灵,学得自信,学得快乐。这恰恰是营造学生学习型文化所要彰显的品质。

三、凸显学生学习的挑战性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绝不可轻慢相待、浅尝辄止。营造优质课堂文化,一定要有攀登意识,有探险精神。北京大学的钱理群先生说,学习要能一次次“发现新大陆”,就需要“探险”。在直面认知冲突时,只有“风生水起”,“思维潮涌”,才能在“蓦然回首处”,发现“风景这边独好”。正如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所说:高品质的学习应该是“冲刺与挑战性学习”。这是一种迎难而上,朝气蓬勃,劲头十足的学习。例如《皮诺曹的鼻子》一课,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吃药”的两难价值判断环节:妈妈劝生病的小男孩吃药,可是小男孩却不愿意吃。这时,小男孩内心的“小恶魔”劝他将药丢掉,因为“没人看见”,而小男孩内心的“小天使”却提醒他不要欺骗妈妈,因为“不吃药病会加重”。这药到底是吃还是不吃?由此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认知冲突。正是在这种挑战性学习中,学生远离了“小恶魔”,听从了内心中“小天使”的召唤,“不要欺骗妈妈”,“不要说谎,要做诚实的孩子”。傅维利教授说:“真实的道德问题不仅对人的切身利益提出明确挑战,而且对人有明确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因而蕴含着直接指向行为的道德教育价值。”实施挑战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德性,发展其智能,点燃其智慧的火种,是营造学生学习型文化的应有之义。

四、凸显课堂文化的“维权性”

所谓“维权”,是指维护学生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学习权、阅读权、言说权、发展权是现代优质课堂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顾问欧文·吉姆说:“过去的教育是从社会需要着眼的方针,现在的教育要转变为从儿童权利着眼的方针。”课堂中的纪律、秩序、公正、规则等制度层面和伦理层面的因素,都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权利的维护,对学生学习时间的保障。教师要心系学生,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地享有尊严,真正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护航。

权衡课堂文化“维权”性品质是否彰显,最敏感、最根本的观察点,就是看课堂上教师对弱势学生的呵护,是否真心,是否到位。所谓弱势学生,一般包括因家庭因素(如父母离异,亲人病故)而带来心理伤痛的学生;或因自身因素(如身体残疾、生理缺陷、弱智)而缺乏学习自信心的学生。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要关爱有加,多给他们送去鼓励的阳光,多给他们“开小灶”,实施一对一帮辅,让弱势学生在课堂上因学得精彩而带来快乐。

●课堂文化风景写真三

《感受赞美的力量》一课,教师课前了解班上的小佳有着不幸遭遇:两个月前他爸爸因车祸去世,妈妈因想不开而患上了抑郁病。为了让母亲从病魔中解脱出来,小佳开始学做家务,用孝心烹调“心灵鸡汤”慰藉亲人;同时小佳还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用优异成绩换来妈妈开心的笑容。课中,教师讲述了小佳的故事后,同学们在一起交流感受。

生1:听了小佳的故事,有点伤感,又特别激动。伤感的是他家遇到了灾难,真是太不幸了;特别激动的是我感到小佳太棒了,他很坚强,很懂事。

生2:不幸的遭遇挫伤人的锐气,也可以磨励人的志气,我好高兴啊!小佳是有志气的人,他的行为让我钦佩。

生3:小佳是好样的。遇到了挫折奋发图强。他的学习成绩本来就好,现在又进步了,成了我们班上学习的领军人物,我觉得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

……

师:此时此刻,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赞美的话想说,那就请你写下最想赞美的一句话吧。(师播放音乐,学生写赞美的话。书写中,个个饱含真情。表达赞美时,学生握手鼓励,教室里掌声不断)

师(采访小佳):今天,你得到了一次次的赞美,有什么感受?

小佳(热泪盈眶):我觉得特别温暖。谢谢,谢谢大家!(小佳向全班同学鞠躬,全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课堂聚焦小佳——这个家庭遭难的同学,师生协同用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赞美,使他摆脱伤感,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彰显了课堂文化的“维权”性品质。

彰显“维权”性,不仅需要教师的赤诚与爱心,同时也需要借助教学艺术的功力,去渲染,去着色。

五、凸显学生学习的发展性

发展性是课堂文化的暖色调,是营造现代优质课堂文化必须要彰显的特征。学生的发展,包括品性的提升、情感的改善、心智的发展和经验的增长。优质课堂文化最令人称奇的是,它会给学生呈现一个美妙的发展空间。如果你亲历课堂,从中一定会感受、体验到学生直觉思维火花的迸发,形象思维能力的神奇,学生潜能的唤醒,封存记忆的激活,学生幽闭心智的开启,囚禁情愫的放飞,思维品质的提升,美好心灵花朵的绽放……。发展性,堪称是课堂文化所要展现的最靓丽的风景。

●课堂文化风景写真四——《家庭的记忆》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美满幸福。我们来亲自动手做个家庭吉祥物,好吗?设计时要好好想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向往的品质、美好的期盼寄寓在吉祥物中。(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走上讲台):大家设计制作好了吗?

生(齐):做好了。

师:同学们都是美好家庭的设计师。现在让我们来交流分享各自设计的吉祥物,好吗?

生1:我设计的吉祥物是白鹤。爷爷是画家,最爱画白鹤,父母和我也喜欢白鹤。白鹤无论是挺立还是飞翔,姿态都特别美。我觉得,白鹤具有高洁、健康、快乐、和谐的品质。

生2:我画的是蓝蓝的海天,海鸥翱翔,小船停泊在港湾里,我渴望我们家是爱的港湾,温馨的乐园。

生3:吉祥物是熊猫。我觉得熊猫的形象特别可爱,使我联想到圆圆满满。一个家庭圆圆满满该多好哇!

生4:我愿把帆船作为吉祥物。我的父亲在外地打工,我祝愿全家人一帆风顺。

生5:我画的是三只羊。我的父母属羊,我的生肖也属羊。俗话说,三羊开泰,吉祥如意。

生6:我设计的吉祥物是牛,我最羡慕牛的勤劳朴实的品质。

师:同学们的设计很好。我从这些吉祥物中,也分享到了家的温暖和同学们的美好心愿。

上述“写真”表明,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实践操作,既发展了优良品性,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心智能力和创意能力。彰显发展性,是营造优质学习型文化的必然要求。

六、凸显学生学习的多彩性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他们的经验和理解方面,还表现在学习方式的运用方面。有首小诗《其实有一百》是这样写的:“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创立了多元智力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决不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方面,而是由包括语言、逻辑/数理、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反省、自然观察等智力因素组合的结构体。8种智力在儿童身上具有不平衡性。有的儿童,也许语言、数学智力早期就脱颖而出,而另一些儿童在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和身体/运动智力方面则表现出明显优势。总之,每一个儿童都有属于自己的智力优势、能力强项和潜质。这里说的“每一个儿童”,不仅包括所有身体健全的儿童,也包括那些有生理缺陷和有某种障碍的儿童。例如,武汉市的舟舟,从小在语言方面有一定障碍,而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却特别敏感。尽管他不识乐谱,但这并不妨碍他登台指挥交响乐团。从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根小小的指挥棒,在他手中挥舞自如。他用手势、体态表现出的音乐语言,成为演艺厅中最抢眼的亮点。

营造课堂文化的多彩,就要凸显学生的智力强项和潜质,尊重学生的个性。佐藤学教授说得好,课堂文化的多彩,常常表征为“每一个儿童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学”本性课堂所追求的,就是要引领学生基于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去攀登成功的阶梯,在学习中演绎不一样的精彩!

我们要为课堂文化这种不一样的精彩叫好!因为这种精彩,不是一种花色,而是百花齐放;不是一种音响,而是如同管弦乐般地交响!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文化课堂教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甜蜜的烘焙课堂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