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哪一种舆论监督?
2012-04-01辰目
辰 目
选择哪一种舆论监督?
在元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在讲到营造“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维护稳定”的氛围时,提出要坚持“建设性舆论监督,反对破坏性监督”的问题。这引起了传媒界普遍的关注。舆论监督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责,也是诸种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舆论监督的媒体,其生存状态是不难想象的,舆论监督与媒体如影随形,不可分离,难以隔离。但媒体的舆论监督,究竟属于哪一种,却大有文章可做,并且由此分出了高下,分出了文野,分出了盛衰,分出了不同的生存状态:你的舆论监督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所谓建设性舆论监督,是从动机、手段和效果至少三个方面来加以判断的。从动机看,它是正面的、阳光的、积极的、发展的。宏观上它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把服务大局、服务改革、服务发展作为基准线,作为宗旨和指南;微观上它的心态是健康的、阳光的、善良的,更多地为读者着想,为他人着想,为监督对象着想,为社会总体着想,把与人为善、帮人向好、包容厚德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从手段上看,它会恪守新闻媒体的职业操守,力求客观公正、准确真实,多角度、多方位地调查了解,分析原因也注意遵循事件本身的逻辑、尊重真实的因果关系,为公众舆论提供一种良性、积极的选择借鉴。从效果上看,它能够帮助舆论监督的对象正确地对待事件的后果及影响,冷静地把握事件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审慎地采取相关的正当措施,从而使消极的事件产生出积极的效果,使坏的事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所谓破坏性舆论监督也需要从动机、手段、效果三个环节加以考察。从动机看,它是负面的、阴暗的、消极的、倒退的。它从小团体或个人的眼前利益、不正当利益出发,信奉“不否定难以造成社会影响,不修理不易形成媒体权威”的理念,把一时的眼球经济及轰动影响作为追求目标,甚至有一种“修理对方”以后,等待其登门求情的心理。从手段上看,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对事件的调查了解就有了某种偏向,对事件的报道就有了某种选择,往往把不该舍去的舍去了,把不该放大的放大了,甚至夹带一些主观臆测的成分。从效果上看,这种舆论监督也只能是误导读者,给监督对象造成不合理的压力,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即使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却可能会留下永久的伤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建设性舆论监督并不意味着批评报道的轻描淡写与文过饰非,它仍主张严谨、严格乃至严厉的批评报道,但它强调无论如何严厉,舆论监督的目的只能有一个,就是为了我们的人民更幸福、为了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两种舆论监督,有点像当年毛主席讲的“延安还是西安”的情形。每一位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媒体工作者,都应该成为建设性舆论监督的积极的促进派和当然的践行者,对破坏性舆论监督则要保持高度警惕,并加以防范和制止,从职业角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辰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