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蔬菜基地建设的规划与设计

2012-04-01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12年21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规划设计有机

汪李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蔬菜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发展有机蔬菜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CNCA-N-009∶2011)和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2011)发布实施以后,如何解读新标准和新规则,如何选址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怎样规划设计有机蔬菜基地,应掌握哪些有机蔬菜种植的关键操作技术,如何开展有机蔬菜的生产、加工及营销等成为广大有志于有机蔬菜生产的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极为关心的问题。

1 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理由

①将有助于解决现代蔬菜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 有机蔬菜生产不使用合成的农药和肥料,既可以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节省许多用来生产化肥和农药的能源。

②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作为无公害蔬菜中最高级别的有机蔬菜的市场价格比普通蔬菜高3~5倍,特别是目前有机蔬菜的营销体系大多为会员制直销,种植有机蔬菜的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③将有助于提高劳动就业率 有机蔬菜生产是一种劳动、管理和技术集约的产业,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可有效消化大量富余的农村劳动力。

④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美味、营养丰富的安全蔬菜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高质量的安全食品是一种必然趋势。

⑤将有助于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蔬菜供求处于一种大体平衡状态,但蔬菜结构性、季节性过剩问题仍然突出,有机蔬菜无污染、富营养和高质量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2 有机蔬菜基地选址要求

有机蔬菜生产是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在蔬菜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而采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体系,有机蔬菜基地的选址要求也是极为严格。

①有机蔬菜基地范围要求 有机蔬菜基地的边界红线应明确,以缓冲带与外部进行空间隔离,同时有机蔬菜生产企业应对红线范围内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如土地租赁合同、流转协议等证明文件),并且已按照GB/T19630.4的要求建立并实施了有机生产管理体系。

②转换期要求 一年生蔬菜的转换期至少为2年,转换期内应按照GB/T19630的要求进行管理。

新开垦的、撂荒3年以上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3年以上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地块,也应经过至少有1年的转换期。新标准对野生蔬菜、食用菌(土培和覆土栽培除外)、芽苗菜可免除转换期。

③平行生产要求 为了避免与非有机蔬菜混杂和被禁用物质污染,新标准规定一年生蔬菜在同一生产基地内不能有平行生产,对多年生蔬菜,在同一生产基地内原则上也不应存在平行生产,除非生产者已经制定有机转换计划,承诺在可能的最短时间内(最多不能超过5年)开始对同一生产基地中相关非有机生产区域实施转换,并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从有机和非有机生产区域收获的蔬菜产品能得到严格区分。

④缓冲带要求 应对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常规蔬菜生产基地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以防止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受到污染。缓冲带主要为道路(非交通要道)、绿化带、沟渠、藩篱等,一般缓冲带宽度要求为8~10 m。缓冲带上种植的植物不能认证为有机产品或作为有机产品销售。

⑤基地的环境条件要求 有机蔬菜基地应远离各类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3 有机蔬菜基地的规划设计

有机蔬菜基地的规划设计要遵循生态工程原理,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环境条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3.1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

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管网以及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的规划设计。

有机蔬菜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尊重自然尽量保持自然生态原貌的基础上,尽量达到“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整治要求,并配套相应的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

①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有机蔬菜基地的道路,首先应分为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两类。

外部交通承担着有机蔬菜基地和城市之间的客货流运输,如基地有机蔬菜生产所需要的有机肥、生物农药、种子、农膜等生产资料等以及园区生产的有机蔬菜产品都必须经过外部道路运输。

内部交通承担有机蔬菜基地内部的客货流运输,为联系各个功能分区的交通网络。一般按“主路中间、支路两边”的原则布局基地机耕路,主路要保证大中型农业机械能顺利会车,主路的净宽一般要求在6 m以上,支路要保证大中型农业机械进出顺畅,净宽至少在3 m以上,机耕路的建设标准为路基两边砌石,路面硬化,同时建好农机下田墩。有机蔬菜基地内部交通设计要求干道、支道、田间路和生产路相互衔接,形成网络,各级道路尽量与菜地、渠道设置相结合,减少占地,并有利于农业机械操作。

②给水排水规划设计 给水排水规划内容应包括现状分析、给水排水量预测、水源地选择与配套设施、给水排水方式、布设给水排水管网、污染源预测及污水处理措施以及工程概预算等。

有机蔬菜基地的给水规划,需要区别生活 (饮用)用水、生产(灌溉)用水,满足生产生活对水质的不同要求。

有机蔬菜生产供水方式尽量采用节水灌溉,露地可采用喷灌、大棚温室可采用滴灌等。灌溉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灌溉首部实行变频控制。

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产、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和洼地。雨水排放应有明确的引导,可以通过排水系统汇入河沟,也可蓄作灌溉用水。

渠道的两侧及沟底用水泥浇平或砌石后用水泥勾缝,同时建好涵管、闸等配套设施。渠道总体布局按主渠中间、支渠两边的原则,保证每块菜地都能排灌自如。

有机蔬菜基地给排水要求做到 “百日无雨确保灌溉,日雨200 mm雨停地干”。

③供电管网规划设计 供电规划内容应包括供电及能源现状分析、负荷预测、供电电源点、供电工程设计内容、变(配)电所(柜)设置、供电线路布设等。

有机蔬菜基地用电点主要有育苗温室大棚、杀虫灯、路灯、泵房、加工包装车间、贮藏冷库以及办公生活区等。

④农业设施规划设计 农业设施是能够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等条件,具有特定生产功能的农业生产性建筑物、构筑物和配套设备的工程系统。例如温室、畜禽舍、水产养殖设施、农产品贮藏保鲜设施、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的设施等。这些农业设施的功能因种类不同而异,但有以下2个共同点∶一是可以为各种农业生产对象提供比自然环境更加适宜的生产环境条件,为此,设施一般应具有建筑围护结构或具有围护作用的构筑物,以形成于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并且往往还在其内部配置可以调控环境的各种设备;二是依靠各种生产设备实现高效的生产功能,可以进行有效的生产管理和作业,高质量和高效率地完成各种生产过程。例如温室设施依靠一定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加温、通风等环境调控设备,可以为蔬菜作物生长提供优于室外自然环境的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条件,同时依靠室内配置的育苗设备、灌溉设备、营养液栽培设备、栽培床架和容器、输送设备等,可以高效地进行温室内的生产管理作业,使植株加速完成生长过程。

为了实现有机蔬菜生产的周年生产和供应,有机蔬菜基地规划设计时一般都要配套设计部分农业设施如育苗温室、塑料大棚等,一般可按不低于基地面积10%的比例进行配置,具体配置比例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所种植的主要蔬菜作物及经营者的经济实力与投资水平等来确定。

农业设施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基地的地理纬度、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栽培作物、栽培季节等,应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合理布局、高效利用。

⑤农业机械化规划设计 在有机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应规划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人工和手工工具进行生产,这也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劳动生产效率过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如在有机蔬菜生产中,微耕机、耕整机、覆膜机、播种机、中耕培土机、移动喷灌机、采收机、机动车辆等可用于整地作畦、精量播种、中耕培土、节水灌溉、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包装运输等各项作业,使有机蔬菜实现全程或部分过程机械化。此外还可考虑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的相关畜禽养殖业及其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设施的规划设计。

3.2 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方案规划设计

主要包括种植规模、功能分区、茬口安排、轮作计划、土壤培肥、病虫草害防治、采种留种、采后处理等的规划设计。

①种植规模规划设计 有机蔬菜基地建设的规模应根据有机蔬菜生产单元的土地利用现状、生产单位的经济实力、当地的气候条件、当地及目标市场有机蔬菜的消费群体与市场容量等综合考量,原则上以不少于10 hm2为宜。

②功能分区规划设计 有机蔬菜基地应规划农资存放、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产品检测、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功能区,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且统一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布局。

③茬口安排规划设计 蔬菜茬口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将蔬菜的整个生长期安排在它们能适应的温度季节里,而将产品器官的生长期安排在温度最适宜的季节里,以保证产品的高产、优质。在设施栽培中,栽培茬口的确定与设施类型、蔬菜种类、栽培方式和自然气候等还有密切关系。

为了便于制定与落实生产计划,通常把蔬菜的茬口分为 “季节茬口”(指一年当中露地栽培或设施栽培的茬次,如越冬茬、春茬、夏茬、伏茬、秋茬、冬茬等季节茬口)与“土地茬口”(指在轮作制度中,同一块菜地上,全年安排各种蔬菜的茬次,如一年一茬、一年两茬、二年五茬、一年三茬、一年多茬等)。

有机蔬菜的茬口安排一方面要考虑蔬菜生物学特性,即将产品器官的生长期安排在温度最适宜的季节里,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市场的需求,即尽量做到周年供应并且确保花色种类丰富,特别是以自营超市和会员制销售的近郊有机蔬菜基地,品种安排应做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计划做到既有长年计划,又有分月、分批安排,落到实处,尽可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对有机蔬菜供应种类的需要。

④轮作计划规划设计 在轮作计划规划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原则∶吸收土壤营养不同、根系深浅不同相互轮作;互不传播病虫害;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注意不同蔬菜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考虑前作物对杂草的抑制作用。

轮作的年限∶一般禾本科常连作,十字花科、百合科、伞形花科也较耐连作,但以轮作为佳,茄科、葫芦科、豆科、菊科不耐连作。小白菜、芹菜、甘蓝、葱蒜类、慈姑等在没有严重发病地块上可连作,但需增施底肥;马铃薯、山药、生姜、黄瓜、辣椒等需间隔2~3年;茭白、芋、番茄、大白菜、茄子、甜瓜、豌豆等需间隔3~4年;西瓜需间隔6~7年。在有机蔬菜基地的种植计划安排上应设计至少3年的轮作计划。

⑤土壤培肥计划规划设计 有机蔬菜生产中只能施用有机肥料,但并不等于说只要是有机肥料就可以随意施用或越多越好。为了保证有机蔬菜的营养品质,并尽可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施用有机肥料也要考虑到综合因素的影响,进行科学运筹。

应通过适当的耕作与栽培措施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如增施腐熟的有机肥,种植豆科植物、免耕或土地休闲等。应避免过度施用有机肥,造成环境污染。应优先使用有机蔬菜基地内或其他有机蔬菜基地的有机肥、如外购商品有机肥,应经认证机构按照GB/T 19630.1-2011附录C评估后许可使用。不应在叶菜类、块茎类和块根类植物上施用人粪尿。有机植物生产中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见GB/T 19630.1-2011 附录 A 表 A.1。

⑥病虫草害防治规划设计 有机蔬菜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应优先采用抗病抗虫品种、温汤浸种、嫁接壮苗、清洁田园、轮作换茬等一系列农艺措施,同时还可利用杀虫灯、黄板蓝板、防虫网等物理措施。为了有效控制有机蔬菜基地的病虫害,可使用GB/T 19630.1-2011附录A表A.2所列出的植物保护产品。

⑦采种留种计划规划设计 GB/T 19630.1-2011 5.5.规定∶应选择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市场需求、抗病虫害的蔬菜种类及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应选择有机蔬菜种子或繁殖材料,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蔬菜种子或繁殖材料时,可选用未经禁止使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蔬菜种子或繁殖材料,但应制定和实施获得有机蔬菜种子和繁殖材料的计划。

⑧采后处理的规划设计 采后处理∶有机蔬菜采后的清洗、分级、包装等应采用物理、生物的方法,不应使用GB/T 19630.2-2011附录A以外的化学物质进行处理。包装∶有机蔬菜的包装应使用由木、竹、植物茎叶和纸等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包装应简单、实用,使用的印刷油墨以及商标粘着剂都应是无毒的、并且不能与食品直接接触。储藏∶有机蔬菜可根据种类不同选择在0~15℃低温冷库中贮藏 (喜冷凉蔬菜0~5℃,喜温蔬菜10~15℃)。有机蔬菜应单独存放,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有机蔬菜不与其他蔬菜混放。

运输∶运输工具在装载有机蔬菜前应清洁。有机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与常规蔬菜混杂或受到污染。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保证外包装上的有机认证标志及有关说明不被玷污或损毁。

4 有机蔬菜基地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①污染控制 应采取措施防止常规农田的水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应避免施用外部来源的肥料造成禁用物质对有机蔬菜生产的污染。常规农业系统中的设备在用于有机蔬菜生产前,应采取清洁措施,避免常规产品混杂和禁用物质污染。在使用保护性的建筑覆盖物、塑料薄膜、防虫网时,不应使用聚氯类产品,宜选择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并且使用后应从土壤中清除,不应焚烧。

②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应充分考虑土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采取措施,保护天敌及其栖息地。应充分利用作物秸秆,不应焚烧处理,除非因控制病虫害的需要。

③人员培训 应制定有机蔬菜基地从业人员(管理、技术、生产等)有机蔬菜种植专门技术培训计划,让从业人员掌握有机蔬菜生产的原理与技术、以及相应蔬菜栽培、蔬菜植保、蔬菜营养等关键技术。

④经营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有机蔬菜基地的经营模式可以是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大力推广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培训服务、统一生产投入、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生产经营模式。

⑤有机蔬菜生产档案记载 基地必须安排专职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有机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的文件记录。记录至少保存5年以上。

记录内容包括∶基地蔬菜种植的历史记录及使用禁用物质的时间和用量;蔬菜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的种类、来源、数量等;基地有机肥料的堆制和生产过程;基地土壤培肥过程中施用的肥料类型、数量、使用时间及地块等;基地蔬菜病、虫、草害防治时所用物质的名称、成分、使用原因、使用量和使用时间等;基地所有生产投入品的出入台账(投入品来源与数量、使用去向与数量、库存数量等)及购买单据;蔬菜收获记录,包括品种、数量、收获日期、收获方式、生产批号等;有机蔬菜采后处理与加工记录,包括原料购买、入库数量、入库时间、加工工艺、包装标识、储藏环境、出库记录等;有机蔬菜采后处理与加工过程中有害生物防治记录和加工、贮藏、运输设施清洁与消毒记录;有机蔬菜销售记录及有机标识的使用管理记录;有机蔬菜技术培训记录;企业内部检查记录。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规划设计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规划设计作品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