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提升
2012-04-01陈超文
陈超文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一是指人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二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三是指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干部的素质应为第三个定义,即大学生干部为履行其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所必需的水平和素养,如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
当前高校学生大部分是 199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他们视野开阔、自信独立,同时又多是“独生子女”、“网络一代”,所以这些学生干部身上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自我意识强,表现欲望强,缺乏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失败与批评,容易情绪低落。价值取向功利化,服务他人意识不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很难在同学面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高校学生干部的整体形象与他们在高校所肩负的使命极不相称。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干部,如何培养学生干部”这一根本问题,笔者以为应该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对高校学生干部提出严格要求。
一、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的学生干部参与并承担了大量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可以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就代表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因此,对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应以“三讲”为标准来提出要求、探寻实施路径。
(一)讲政治
根据中共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要求,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业余党(团)校等为载体,对学生干部进行系统和形势多样的教育引导、培训提高,努力把学生干部培养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力加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讲学习
大学期间是青年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是专业知识学习,个人职业意识、社会适应性初步形成,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形成的关键期。与普通同学相比,学生干部承担着大量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更多接触他人、经历事情的机会,在引导促进学生干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教会他们有具体事务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三)讲正气
90后大学生是个性鲜明,信息知识极其繁杂的一代,甄别真假善恶美丑的标准欠准欠妥。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在明是非、辩善恶、认美丑方面意识教育和素养提高,让学生干部成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标杆,并在全体大学生中深入开展诚信守纪、奉献感恩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在学校形成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弘扬美德,崇尚真善美的主流和氛围。
二、团队素质
高校学生组织是体系完备、分工合作的团队,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每个学生干部分别担任着不同角色,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团队更有凝聚力、战斗力,学生干部的团队素质要求主要体现为“三律”要求。
(一)严于律己
团队成员做好自己是团队成功的基础,学生干部自律要求应做到三点:一是要戒除欲念,当学生干部没有权没有利,有的只是在服务同学的同时提升自身能力,不可争荣誉,“跑官要官”;二是要存敬畏之心,学生干部学习生活在同学之中,各方面都要以学生干部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不可自毁形象;三是要慎独,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要坚持应有标准,坚守基本的底线,不能放松放纵自己。
(二)严守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组织的规范运行、健康发展来源于它的组织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作为一个团队成员应注重把握两个基本的组织原则:一是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学生干部代表和维护的是广大的学生权益,所以学生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认可和受益;二是遵从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团委的指导下,学生干部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
(三)和而有律
一个好的团队如一支能演奏出优美旋律的乐队,各个乐手相互配合,把各种声音融合成和谐的声音。一个优秀的团队应努力培养成员形成“四要四不”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要周而不比”,在一起互帮互助做好事而不是相互勾结做坏事;“要和而不同”,坚持团队的主流价值但不无原则地异口同声;“要矜而不争”,要自尊自爱,不与人争多少长短,懂得缓冲、保留甚至放弃;“要群而不党”,要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员,与大家合群,但不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三、职业素质
高校学生干部,有工作岗位职责,有工作评价考核,也有工作业绩,可以说是一种准职业。所以说,也应对他们提出职业素质的要求。同时,根据学生干部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就如何提升学生干部的“职业素质”应努力做到三个“位”。
(一)明确定位
高校的团委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众性组织均形成了各自运行体系,学生干部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也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各个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按照自己的职能和工作职责开展工作是根本性的要求。所以,应培养学生干部的岗位职责意识,指导和督促他们各司其职,以确保学生组织规范有序运行,以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补位
高校学生干部以学业为主,不是“全职干部”,所以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很难做到自始自终、全力以赴来履行工作职责,所以就要形成学生干部互相帮助,及时补位的工作习惯。应该强调的是,学生干部应树立大局意识,即确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根本目标,围绕该目标,应鼓励各级各类学生干部积极主动地围绕教学工作和服务同学成长成才需要开展工作。
(三)有为有位
高校的学生组织是群众性组织,不讲权利只讲义务,财力物力相对不足,这正是学生干部岗位培养人、锻炼人的特点所在。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要有所作为来实现自我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才能获得相应的地位。因此,要把握三点:一是要量力而行,学生干部应根据自身所能来开展工作;二是尽力投入,学生干部要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尽心尽力地开展工作;三是努力出采,虽然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本身是自身提高的一个过程,也应强调实在的工作业绩发,即广大同学的收益和满意度。
四、领袖素质
学生干部小至一个寝室长,大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会主席,都是学生的表率,要带领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同时自身也是各方面素质能力突出的学生,所以“学生领袖”的称号当之无愧。因此对学生干部应提出领袖素质的要求,提升的方法主要是帮助学生干部树立“三信”。
(一)对己有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一个对自己有信心的人在平时的言行表现上有这样一些特点,如坐前面的位子,正视别人的眼睛,较快的步速,当众发言,开怀大笑,赞扬自己等等。学生干部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应做到:第一是爱自己更爱他人。当学生干部更多的是服务他人,学生干部应当尊重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愿意付出努力,做出一定的牺牲,而不是攀比或是从众心理作祟而去当学生干部。第二是自信心应建立在正视自身的基础上,学生干部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应有清晰地认识,既扬长避短又取长补短,避免盲目自信、自毁形象。第三是提倡学生干部要敢于尝试,接受各种挑战。当一名学生干部相对其他同学而言要面对更多的人和事,有更多的经历,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第四是要经受挫折。学生干部岗位的锻炼给年青人最大的促进就是有更多失误犯错的机会,只要经受住各种挫败,就会更少失误犯错,更多收益进步。
(二)令同学信服
做为一名为公众服务的学生干部,他在公众面前应该能树立好自身形象,有效地传达愿景,赢得同学的信任,结交更多朋友,融入并创建团队,具体要做到:第一,学生干部应确保做到诚信守诺、正直善良,有着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形成主动热情,善解人意,自然坦率,守信重诺,乐于助人的个人魅力,以此来赢得同学们的欣赏。第二,自身综合素质高,特别是专业水平高,有热情、有能力做好份内的工作,从而赢得同学们的认可。第三,通过自身的影响,能真正走进同学心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实际帮助,可以赢得同学们像“粉丝”一样的追随。
(三)让组织信赖
高校学生组织都有其章程,学生干部都具体的工作职责,如何完成好本职工作,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实现组织工作目标,可以从“三个放得”上实现。一是要能让组织放得心。学生干部就应该明晰个人的工作职责,既按质按量地做好常规工作,又对临时性的重大的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执行力,这样的学生干部能让组织信任、放心。二是要让组织放得手。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具事务甚至矛盾面前总是从组织总体目标或者说是从同学正当合理利益出发来考虑、设计、处理问题的。所以,能让组织放得手做事的学生干部也总是能积极主动、有头有尾、程序到位地做好工作的几个环节:对现状和同学们的愿望做出详细调研,根据调研成果拿出详尽的策划方案,及时汇报、争取组织上的支持、确定工作方案,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逐步推进,认真总结出工作成效,在同学们中进行满意度调查,总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三是学生干部自身在组织和团队中做事能放得开。这就需要学生干部积极主动地谋好事、干成事、不出事,特别要强调学生干部要发挥个人聪明才智,根据新形势、把握新情况、创新工作载体和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1]符周利.谈高校“90后”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培养[J].科技信息, 2010(25): 825-826.
[2]樊锦瑞.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干部素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04): 34-35.
[3]王海龙, 王仲德, 刘伟.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及培养[J].理论界, 2008(09): 171-172.
[4]孟彩云, 朱伟.大学生素质论[M].北京: 线装书局, 200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