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嬗变形态
——近3年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

2012-04-01曾永安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曾永安

(1.西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710054;2.咸阳师范学院学生处,陕西咸阳712000)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嬗变形态
——近3年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

曾永安1,2

(1.西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710054;2.咸阳师范学院学生处,陕西咸阳712000)

为充分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意蕴,结合近3年“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成果,从提炼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起点、方法论原则、理论成果等多重维度进行了剖析。分析认为:学术界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出发,具体探讨了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致思取向和方法论原则,最终提炼出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语和组合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意蕴;方法论原则;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党中央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总结的新观点、新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理论平台。随后,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提出了众多的理论,取得了众多的理论成果。近3年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了学术界的理论热点和理论焦点。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时代必然性,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对近3年来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做一简要概述。

一、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

是否需要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学术界研究此项课题的出发点。学术界对此保持了高度一致的认同态度,并主要从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现实需求、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时代发展的客观现状3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现实需求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科学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该体系从这4个层面全面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精神。这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经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入到价值层面,已经从真理性认识深化到真理性认识与价值性认识相统一的高度”[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过程中,理论的系统性、丰富性、学术性对人民群众把握该理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经过大规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庆市“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组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丰富性制约着人们对其做全面认知,其学理性制约着人们的深入把握,其宣传教育的不够大众化制约着人们对它的理解与接受”[2]。

(二)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原因

王中汝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同时,围绕着市场经济、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等新情况、新问题,多种民间社会思潮也纷纷出现。”[3]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众多维度上暴露出当前思想领域的混乱局面。“中央有关文件中概括的‘三多’(多样、多元、多变)、‘三交’(交流、交融、交锋)现象,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前思想领域的复杂性。”[4]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经过大规模调研表明,“新形势下,部分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较淡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遭到冲击”[5]。人民群众面对价值观的多样性、变化性、复杂性所感受到的困惑和矛盾,迫切需要学术界提炼出简明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统领、统摄、统一当前的混乱局面。

(三)时代发展的客观现状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原因

“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并固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处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承受着信息化时代的内在挤压和工业社会外在扩张的双重压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经济转型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转型期平和心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7]。“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稳定的价值观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8]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应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文化殖民主义。“推行‘普世价值’不仅是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方式,也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改革开放所必须克服的重大干扰。”[9]避免“把西方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奉为绝对的普世价值”[10]。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的政治变化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来看,‘西强我弱’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西方列强加紧对我国进行包括价值观念在内的意识形态渗透。”[11]远到苏联、东欧的变化,近到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都客观上促使中国要提炼出稳定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致思取向和方法论原则

在明确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后,理清研究的思路、梳理提炼的致思取向是研究该课题的重要条件。学术界研究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辨析、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现实需求、文化资源依托3个维度入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辨析

进一步区分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范式,这是众多学者直接的思考起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由社会生活核心价值观、经济核心价值观、政治核心价值观、伦理核心价值观及综合核心价值观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递升顺序构成的。”[12]“从国家核心价值观建构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13]戴木才认为,“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抽象提炼、高度概括和总纲领,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核心机制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基础、展开形态和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有机统一”[14]。

(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现实需求

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这是众多学者基本的思考路向。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要抓住的‘事物的根本’是什么,就是社会价值观的现实,社会价值观主体公众对核心价值的认同、接受的现实。”[16]学者普遍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归纳的现实出发点和根本立足点。“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与实际状况,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此作为核心价值观生成与凝聚的客观现实基础。”[17]众多学者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大领域的对应模式,展开相对应的概括、总结。“从建设‘四个现代化’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极大地拓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18]

(三)文化资源的依托

学术界自觉批判扬弃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自觉扬弃。赵馥洁认为,“中华传统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包含着丰富深湛的内涵,凝结着优越持久的价值智慧,其中‘人为至贵’的主体意识、‘和为达道’的美好理想、‘生生日新’的更新观念、‘自强不息’的能动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担当精神和‘止于至善’的道德信念等价值观所蕴涵的精华,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19]。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深入思考和自觉扬弃。王伟忠通过对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性批判的研究,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20]。有学者对于当代中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陈怀平等认为,“内在本质特征构成当代中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差异。民族思想特性彰显当代中西方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差异”[21]。

从逻辑层次上看,在明晰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思取向的基础上,探讨方法论原则是其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方法论原则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关系到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这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学术界提出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可归纳为4个层面:

1.理论生发点明确

众多学者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深入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紧迫需求,也是核心价值观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内在要求”[22]。“核心价值观是一般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一般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的展开和丰富。在价值观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发挥着统摄作用,规定了该价值观体系的性质和本质。”[23]

2.政治属性鲜明

政治属性的根本特征是阶级属性。马克思等深刻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4]。黄蓉生等认为,“要牢牢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制度属性”[22],“应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特征”[25]。在政治属性中,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确保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性质与方向,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思想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26]。

3.表达内容完善,众多学者强调凸显包容性,兼具理想性

第一,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具有包容性的价值,不能是单维性的价值”[27];应该是“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国当代价值和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和扬弃”[28];应该是“能够涵盖人们主要实践领域的各种主要价值现象和价值观念”[29]。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位在阶段性工作和战略性层面二者中,选择在战略性层面,具有理想性、超越性、终极性的特点,不能是工具性、手段性价值”[27]。

4.表达形式简洁通俗,易于获得广大群众认同

“要遵循利于在群众中普及推广,利于对人民宣传教育的原则要求”[30],“体现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赋予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和入耳入脑的传播效果,使其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自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31]。

三、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众多理论成果

众多学者从各自的理论建构出发,依据其提炼原则,取得了众多的理论成果。这是提炼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的核心环节,是其理论探讨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在学者的共同探讨和研究中,呈现出一些共同关注的核心词,并以此为基本元素,提炼出结构严整、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者归纳总结核心价值观的词语众多,核心词主要为人本、公平、民主、富强、和谐。人本,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是指相对于以神为本、以物为本的思维模式,人处于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位置。以人为本“根植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人文文化土壤,吸纳了西方人本主义的优秀文明成果,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指向和现实价值诉求,凝结着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32]。以人为本的“人”指代的是“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人’必须与现实的一个个具体的个人联系起来理解”[33]。因此,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和集体主义紧密相连的。“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34],“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基础之上,强调本体与他者、个体与集体、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35]。

公平是依据一定的规范形式,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法律活动、文化活动中合理地处理事务。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基本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动力。”[36]与公平相近似的词语是公正,“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一再凸现了公平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不仅关涉到即时的改革措施的落实,而且关涉到长远的改革事业的取向,关涉到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37]。

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这里的‘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下的民主。”[38]与民主相联系的是“民主集中制”,“在现代政治文明中,‘民主集中制’的丰富内涵不仅与政治主体、政治合法性、权利和权力存在关联,而且与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39]。

富强是指随着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贾华强认为,“富强”就是经济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40]。戴木才等认为,“‘富强’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夙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41]。

和谐是在事物之中和事物之间形成的相辅相成、互促互补、对立统一的良性关系。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努力追求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段学品认为,“马克思和谐理论与儒家和谐观具有共同性,也各有侧重点,……深挖马克思辩证的和谐思想,……科学阐发儒家和谐思想”[42]。

有关核心价值观的词语组合方式,归纳的学说众多,主要包涵以下3种方式。

(一)四词语组型

四词语组型是学术界应用最广泛的组合方式。第一,依据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对应提出的核心价值观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体系。”[43]第二,从社会现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4个层面探讨,有归纳为“综合考虑价值对象的本质和价值实现载体的结构和价值创造主体的特性,归纳为人民民主、勤劳共富、真善美健、公正和谐”[44];有归纳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最广大人民的价值意愿和价值选择,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18]有归纳为“爱党爱国,人民为本,自强进取,公平和谐”[45]。第三,有从个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理性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方面探讨的,归纳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法治民主、诚信仁爱”[20]。有结合汉字和汉语的特点归纳为“公,信,仁,和”[46]。

(二)三词语组型

三词语组型也是众多学者选择的组合方式。比较有代表的有“必须坚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将人视为人和人的活动的最高目的,即人本;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合理地分配社会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即公正;在一个社会共同体或群体内部,人们就公共事物平等地进行商议、选择和决策,即民主。”[47]有归纳为“民主、公平、和谐是相互关联、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价值诉求,公平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上的重要功能,和谐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方面”[38]。有归纳为“自主、公平、和谐。”[48]

(三)其他语组型

除了上述的组合外,学术界还有一些其他的组合方式。有运用系统论的相关理论,将“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点,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核心价值观点”[49]。与此相类似,有将公正作为“关键性、根本性的因素,作为贯穿和谐、人本、民主、文明四个因素的一条红线”[50]。有运用层次理论的表述方式,将核心价值观表述为“统领范畴,以人为本;功能范畴或根本原则,公平正义;基本范畴,共同富裕,民主法治,科学文明,和谐共生”[51]。有将“‘以人为本’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地位作为第一层,‘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作为第二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第三层的结构体系”[52]。有将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于“公正、仁爱、文明、和谐、创新”[53]。有“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12个字作为核心价值观。”[54]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3年来学术界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为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提供了坚固的理论支持。但是,如何达成理论共识,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范式,依然是学术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并且,依据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我们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要求。因此,将理论研究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是学术界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之后,必然面对的又一重大理论课题。

[1]戴木才.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二[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9-16.

[2]重庆市“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时代课题: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报告[J].探索,2010(3):123-127.

[3]王中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J].科学社会主义,2010(6):104-107.

[4]梅荣政.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几点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62-66.

[5]程恩富,郑一明,冯颜利,等.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2):23-3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7]银燕.从经济学的视角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科学社会主义,2011(1):132-135.

[8]顾其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当代构建[J].人民论坛,2011(23):48-50.

[9]侯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5-12,159.

[10]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J].哲学研究,2009(4):3-9,128.

[11]罗文东.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5-8.

[12]杨坤洋,禹国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法理据与当代形态:兼对几种相关观点的评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2):13-15.

[13]韦滢,李开学,袁尚伟.论国家核心价值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3):181-184.

[14]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8.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宣兆凯.与公众对话:公众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调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7-93.

[17]吴倬,王燕群.论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181-186.

[18]黄士安,戴木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目标的形成历程[J].科学社会主义,2010(2):32-36.

[19]赵馥洁.核心价值体系与传统价值智慧[J].人文杂志,2011(3):25-30.

[20]王伟忠.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16-18.

[21]陈怀平,廉永杰.共通、异质与升华:当代中西方核心价值观辨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1):54-59.

[22]黄蓉生,白显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2):4-9.

[23]黄志高.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J].学术论坛,2011(7):31-34,63.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向玉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J].齐鲁学刊,2010(4):67-72.

[26]严秋菊.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2):83-85.

[27]韩震.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J].道德与文明,2011(3):5-8.

[28]张俊,冯有明,龙兴跃.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2):88-89.

[29]吴倬.关于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3):11-16.

[30]熊艳,杨越,郭平.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提炼: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原则[J].前沿,2011(12):4-6,24.

[31]黄蓉生,习蓉晖.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17-20.

[32]郭忠义.“以人为本”的三重语境及其科学发展观视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1):1-5.

[33]陈新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J].哲学研究,2011(1):11-17.

[34]王黎静.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发展模式的生成:以科学发展观为视阈[J].科学社会主义,2011(2):82-85.

[35]王中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还是其他[J].社会主义研究,2010(5):18-22.

[36]张小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93-96.

[37]张燕,万斌.论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求实,2011(10):8-11.

[38]韩震.民主、公平、和谐: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2):49-52.

[39]赵宬斐.民主集中制:过去、现在与未来[J].学术月刊,2011,43(2):22-29.

[40]贾华强.国民富强与国家富强不可分割[J].人民论坛,2010(29):12-13.

[41]戴木才,黄士安.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5):111-116.

[42]段学品.和谐同盟:比较视野下的马克思与孔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25-29.

[43]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4-18.

[44]李银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09(5):31-33.

[45]黄蓉生,白显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4-8.

[46]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班课题组.凝练核心价值观提高执政软实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7):9-11.

[47]孙伟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3):1-5.

[48]罗文东.自主、公平、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纲[J].山东社会科学,2011(9):39-43.

[49]李培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9(5):71-74.

[50]欧清华.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平台[J].科学社会主义,2010(5):88-91.

[51]杨兴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理论探索,2010(1):22-26.

[52]章凤红,崔志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义分析及结构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89-91.

[53]孙寅生.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J].探索,2011(3):119-121.

[54]余洪波,刘余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理论学刊,2011(5):58-60.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evolution course—recent 3-year research on refin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ZENG Yong-an1,2

(1.Education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54,Shaanxi,China;2.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712000,Shaanxi,China)

In order to fully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refin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principle,methods and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in recent three years.The analysis finds that that people in the academic field first discussd the refin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their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then study their ideological orientation and principles,and finally summarize the numerous reasonable core words and combinations.

Socialist Core Values;essential connotation;methodology;theory etical achievements

D61

A

1671-6248(2012)03-0080-06

2012-05-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09XKS013);咸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10XSYK314)

曾永安(1982-),男,四川雅安人,咸阳师范学院讲师,西安理工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