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职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2012-03-31黄裕建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机电类数学课程数学知识

黄裕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0 引言

高等数学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机电类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然而,目前机电类专业的数学课程还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多、知识跨度宽、教学效果不甚明显等问题,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在教材和教法上做到“两个面向”,即面向专业和面向学生。面向专业,就是根据机电类专业设置的要求,使数学教学与专业设置的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相融合;面向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实施数学教学。

要实现“两个面向”,在具体的做法上就必须将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引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利用数学实验、数学活动,丰富教学方法,将数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增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知识水平。以此,降低学生对这一课程的轻视或畏难情绪,提高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具体阐述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的改革。

1 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目前,虽然高职数学教材的数量不断增多,但能够真正符合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特点、适应高职教学模式的仍然不多。部分教材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过强,理论内容过于艰深晦涩,有的教材内容只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删减后,简单地增加了一些操作实践,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整合。笔者认为,机电类专业的数学教材应该从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基础出发,针对高职院校面向应用的学习特点,一方面要涵盖数学基础知识理论,一方面也应教授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专业中去。

高职机电类专业数学教材应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作为教材内容选取的原则,避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体现“注重应用,联系实际”的理念,力求合理编排课程结构,与专业课程结构相匹配,体现高职教学特色。

1.1 数学教学体系的编排,以专业课进度为依据

高职学校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在数学内容体系编排上要结合专业课程进度,融入有代表性、启发性的实例解释概念,以增强学科间的交互融通,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的同时,提高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导数概念的教学中,加入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密度等例子。

1.2 科学介绍数学知识的起源和演变

以往高职机电类专业的数学教材,大都按照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的层次展开,学生的学习以识记为主,重视运算技巧,不利于培养其数学思维。面向应用的数学知识教学,应是以“产生、理解和应用”为线路,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简化运算技巧的教学,即更多地引入数学知识产生的源头、背后的思想方法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意义等,从而使数学内容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3 丰富知识练习内容和方式,突出操作实践和团队协作

计算能力是传统教材练习的重点内容,但是往往忽视了借用专业背景做应用练习。要提高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应根据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进度,适当选择应用题、实操题等,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融合。与此同时,可以另外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共同研讨、互助,以强化课后练习的趣味性,并培养其团队协作的能力。

1.4 增强数学人文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机电类数学教材中,可以增加对数学这一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重要人物和突破性成果的介绍,使数学知识更加丰富、立体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使学生了解数学家探索数学奥秘的艰辛历程和闪光智慧,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从而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5 引入生活案例,力求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将数学知识中与专业、实际紧密相关的内容提炼成教学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题目,如何联系生活中的简单模型来思考复杂模型。如人口预测、传染病例分析、死亡时间的鉴定等与现代技术结合紧密的教学案例;又如分段计算函数实例、最优的投资方案、建立微分方程的实例等。以此拓宽学生视野,并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作用,促进其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2 机电类专业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应当以数学实验、数学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专业能力。

2.1 减少、简化推导过程

高职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把艰涩、抽象的理论简化,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而不是过分强调对定理、公式的推论。例如,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函数单调性定理,也不作严格的数学证明,只要给出几何图形,做出几何说明,学生也就能接受了;在讲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时,课堂上可以只推导函数乘积的求导公式,不推导和、差、商的求导法则;要注重概念、结论及其应用,让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

2.2 建立学习情境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思考,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或规律。教师要注重课堂创设问题环境,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条件。例如,在讨论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之前,先让学生思考:汽车车身为什么是流线型的?蜂窝为什么是六棱柱状的?为什么水杯等用具是制作成这种形状,而不是其他的形状?由学生自行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给出答案,然后再引入极值与最值的概念。

2.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尝试将高职数学的教学与运用数学软件相结合,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试举两个例子。

(1)借用数学软件演示数学概念。数学软件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起到直观化数学概念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定积分和二重积分时,可以通过动画直观地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实质和几何意义,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观看图形模拟,来帮助理解定理的实质内容。

(2)通过软件编程演示基本数学分析与代数运算。利用软件可以简便地进行数学实验和绘制空间曲面、演示傅立叶级数的生成以及级数部分和逼近函数的情况;也可利用数学软件进行积分、求导数、解微分方程、展开函数的幂级数计算等。

2.4 改革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笔试是检验高职数学学习成果的唯一方式,而考核用的试题基本上是将日常课堂上的例题进行翻版。这种简单的考核方法,一方面容易误导学生机械式地运用知识、套用定理和公式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了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数学素质,应当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细化学生的考评得分,将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包括习题作业、口头报告作业、上课积极性等)、开放式考试成绩和闭卷考试成绩。其中开放式考试成绩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由教师设计题目,学生自行查找资料,研讨解决问题,并提交小组报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培养自学能力,减少对考试的恐惧感。

3 结语

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扭转数学学习与学生所学专业不挂钩、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脱节的局面,改变传统数学教材理论抽象深奥、不利于学生理解的不足。通过数学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一方面可以强化数学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的链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数学教师应力求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发展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楼天容,胡平波,龚建华.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基于专业与学生的改革分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3):46-48.

[2] 云连英.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数学,2009,(2).

[3] 王咏芳.高职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07.

[4] 杨积凤.高职机电类专业数学教学理论体系研究[J].教育论坛,2011,(10):142-143.

[5] 曹彩霞,王信峰,陈冬,等.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的应用性教学改革的实践[J].大学数学,2010,(1):118-121.

猜你喜欢

机电类数学课程数学知识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更正启事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