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2-03-31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2期
关键词:测震台网委员会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长期关怀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15—21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联合举办。中国地震局阴朝民副局长、监测预报司宋彦云副司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王海涛局长、第八届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兵研究员、副主任高景春研究员、朱元清研究员和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庄灿涛研究员,以及西北片区陕西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管监测工作的副局长和监测处长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代表共52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高景春主持。王海涛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新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台站建设和地震活动情况,并对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多位专家长期大力支持新疆地震观测事业发展表示感谢。薛兵研究员作为新一届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通报了新一届观测技术委员会的推荐和产生情况;随后宋彦云副司长表达了监测司对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感谢,并表达了监测司对观测技术委员会的支持,同时对目前台网技术的维护、更新、发展和技术突破提出了希望。作为上一届观测技术委员会主任,阴朝民副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长期从事地震观测技术的老专家到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特别强调指出监测预报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新一届委员会应在以前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阴局长肯定了过去十几年的努力工作为近年来的监测预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同时指出我们的台网从规模到质量、效益还不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要求大家进一步提高质量、服务意识,处理好规模和效益的关系、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探索和实践的关系,进一步提升科学和文化的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阴局长再次强调观测技术委员会应高度关注新技术新发展、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继续数据产品加工、科学的制定观测网络规划和重视人才的培养,同时希望这一届委员会承担历史责任,在原来基础上有更大发展,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观测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结合地震监测发展规划,研讨地震观测技术发展”。大会学术报告围绕观测仪器与软件技术发展、地震观测技术国内外发展动态及研究成果、地震观测常规数据处理技术与数据产品加工、地震观测网络的运行维护技术4个方面展开。首先由庄灿涛作了题为“提高数字化地震台网数据的科学价值”的报告,以地震观测数据是发展地球科学的根本动力为主题,阐述了近年来地球深部研究成果及其与获取高质量观测数据的关系,指出进一步提高我国地震台网观测数据科学应用价值的必要性。报告还展示了国产甚宽带地震计参与美国阿伯奎克地震实验室组织的地震计测试的结果,并介绍了主动震源的层析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高景春作了题为“测震台网面临的任务与处理软件”的报告,展示了国际上几个典型的测震台网软件系统、测震台网软件架构研究,介绍了软件工作组进展情况,提出我国测震台网面临的任务与思考。赵建和介绍了“片区仪器维修中心与发展”,从仪器维护和应用角度阐述了目前台网运行中应重视的问题。周克昌以“九五”系统接入改造及历史数据迁移为题目,介绍了前兆数据台站数据接入情况和目前存在的困难。李海亮介绍了“钻孔应变观测”中应变观测的新技术与新应用。薛兵作了“地震计测试技术研究的几个进展”的报告,介绍了目前仪器研发过程中测试技术的新应用与发展。特邀专家童汪练研究员和杨晓源研究员分别作了“BBVS-60记录日本9级大地震引起的地球自由振荡”的报告和“位移传感反馈地震计的参数稳定性分析”的报告,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共鸣。

学术报告之后进行了学术讨论,与会代表发言踊跃、气氛活跃、思想鲜明,分别就地震监测系统的数据维护与产品加工应用、地震观测新技术发展以及如何发挥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在防震减灾事业中的作用发表意见,提出建议。针对目前观测技术设备、台网运行、软件系统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目前台网运行中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地震台网新软件的研究与应用等问题,与会代表充分交换意见和应对经验,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技术途径。这些问题也是目前台网运行中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新技术。

第八届地震观测技术委员会由76人组成,薛兵任主任,庄灿涛任名誉主任,刘瑞丰、朱元清、高景春、滕云田、徐平任副主任,朱小毅、周银兴任秘书。

猜你喜欢

测震台网委员会
基于信号精度分析的高速铁路沿线测震井地震动力反应研究
钟祥台测震观测质量影响浅析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辽宁流动测震观测系统现状分析
西藏地震应急流动台网浅析
MRG9000媒资卫士在市级电视台全台网的应用
基于网络技术的测震系统在市县地震部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