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2-03-31蒋晓燕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岗位实训建筑工程

蒋晓燕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阳322100)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浙江省是我国的建筑强省,据统计,浙江省建筑业从业人员约350万以上,其中农民工占了80%以上,而从事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9%,高技能人才奇缺。这种局面是导致建筑产品质量粗糙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建筑业,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专业人才的整体数量和素质,是当前建筑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 建技专业“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技专业)正是依托浙江建筑强省的区域优势、广厦建设集团的行业特色而诞生和发展的,它是该校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现有3届在校生2200余人。支撑这个专业的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2项新世纪教改课题,1个省级特色专业,3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课程,4本省级重点教材,1个1∶1建筑模型。

近年来,围绕培养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目标,建技专业不断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积极研究和实践“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这一模式,专业教学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即前2个学年在校内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第3学年到校外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第一阶段(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训练阶段):主要的专业及岗位技能训练教学活动在校内进行,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在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进行工程模拟仿真训练,让学生取得专业技能或岗位技能的相关证书。

第二阶段(毕业顶岗实习训练阶段):在真实的工地上顶岗实训,学生在工地上边学习、边工作,形成以工地施工训练为主,专业教师到工地上指导学生,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毕业实习任务书及指导书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学生实习成绩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给定,实习过程共同管理。实习中把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2 “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 走访调研,明确定位

建技专业的骨干教师首先对浙江省内的相关企业和人员进行了走访调研,先后访谈了13家建筑施工企业、21名企业技术骨干、50名毕业生、323名实习生。调研结果显示,建筑企业急需的是擅读图、能计算、懂技术、会管理的建筑施工一线技术管理人才。

通过专业调研,明确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核心岗位是土建施工员,拓展岗位包括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等。

2.2 任务分解,能力分析

发挥民办企业优势,邀请广厦建筑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讨论,明确建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分析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2.3 构建体系,制定方案

将职业能力划分为四大核心能力,即:工程制图识图能力、建筑工程计算能力、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每一个核心能力又分解成4~6个分项能力。根据四大核心能力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整合,形成相应的四大教学模块,每一模块设置3~4门专业课程,2~4周集中实践课。同时,还系统设计了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基础、文化、选修课程,用以支撑通用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了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方案。

2.4 试点运行,实践调整

组建教学改革试点班,试点运行2+1人才培养方案,依托中央财政支持项目,重点打造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省级专业教学团队,推进金华市土木工程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围绕新世纪教改课题,以师傅带徒弟、特长生培养的方式,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吸收反馈意见,及时总结经验和调整改进。

2.5 推广应用,稳步实施

在改革试点班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将“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在07、08、09、10级建技专业中推广应用,稳步实施。

3 实践“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构建了一个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写出专业调研报告,然后邀请广厦建筑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与教师共同分解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明确能力、知识、素质目标。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了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项目、制定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编制了6门核心课程标准及11门专业课程大纲。在此基础上,建设了3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课程。并在执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

3.2 建设了建筑模型仿真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这一项目,按照1∶1的比例投资建设建筑模型。模型建有砖混、框架、剪力墙及钢结构四种常见建筑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面积为831m2,总投资100余万。模型将四种常见结构类型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及装饰工程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施工环节及结点构造进行了展示,并辅以图片和多媒体查询系统,为专业的《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环境。

3.3 开发了五门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特色课程

《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在校企合作(广厦建筑施工企业)的基础上,以项目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任务为导向、按项目进行课程内容的构建,通过分解“阅读图纸→工程开工→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工程→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各个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与职业岗位标准的有机融合。通过重构设计思路、制定课程标准、建设实训基地,开发了5门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特色课程,其中的4本教材被列为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3本已正式出版。

3.4 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改革毕业设计的选题,采用必作和选作题目形式,进行毕业设计综合实践训练。必作项目——拍摄施工节点图片并辅以构造说明;抄绘施工图纸、收集工程资料;撰写毕业设计总结。自选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专项方案编制、结构专项设计、施工图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文件编制、工程专题研究论文撰写6项中的1项。课题与四大核心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它来源于顶岗现场,真题实做,深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体验。

3.5 创新了核心能力培养的“驾证式”考核方式

做好课程考核方案设计,重视教学的过程考核、综合评价,实行“驾证式”考核。通过“应知”、“应会”两个环节对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如在核心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考核中,以楼梯识图项目考核为实例,将学生分小组,教师提供楼梯施工图,让学生从楼梯识图开始,测绘楼梯细部构造尺寸,制作楼梯模型,最后完成楼梯设计。每一个步骤都进行考核,达到了楼梯识图的目的。

3.6 突出技能培养,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的项目教学

教学中把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建筑工程识图训练、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模拟招投标等教学模块均围绕共同的项目展开训练。教学中,由教师布置任务,如在模拟施工图审图中扮演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监理员、设计员;在工程模拟招投标中扮演招标人、投标人、开标人、评标人等,由4~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

3.7 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后的经验总结

专业骨干教师在采用“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改革经验,近两年共有9篇教改文章在《职教论坛》、《教育与职业》等核心期刊发表,得到了省内外同类院校的广泛认可与借鉴。

4 “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一步的探索方向

4.1 提炼“2+1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方案

在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可以归纳为12234,其具体内容是:1条主线、2个主体、2个并重、3个转变、4个阶段。

1条主线,即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2个主体,即学院和建筑企业;2个并重指学历教育与建筑业职业资格教育并重;3个系统指用于实现培养目标的运作系统、保障系统、评价监控系统;4个阶段指教学进程划分为基本素质能力训练阶段、岗位核心能力训练阶段、岗位职业能力训练阶段和岗位拓展能力训练阶段。

4.2 进一步调整与核心能力相配套的课程体系

4.2.1 指导思想

以建筑市场为出发点,以施工员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施工工作内容为载体,按照教学基本原则,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与方法,充分利用广厦建设集团的教育资源,开发适合行业发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4.2.2 具体内容

关键点:调整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把原来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拆分为:地基与基础、混凝土与砌体、装饰与防水施工三门课程,进一步突出施工技术应用这条主线。

模块A为基本素质能力训练课程,包括高职语文、就业指导、思政、军事理论、计算机基础等10门课程。

模块B为岗位核心能力训练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工程测量、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施工、装饰与防水工程施工、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共10门课程。这样,把原来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拆分为:地基与基础、混凝土与砌体、装饰与防水施工三门课程,突出了施工技术这条主线。同时把房屋构造与制图、力学与结构、法规和招投标等课程整合在一起。

模块C为岗位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即:建筑工程测量实训2周、房屋建筑设计1周、土建CAD技能训练1周、工种操作训练2周、建筑施工专项方案编制1周、工程量清单与招投标综合实训3周,还有岗位考证培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模块D为岗位拓展能力训练课程,包括建筑设备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工程经济、pkpm结构设计共6门课程。

4.3 方案实施中,对课程、实训、师资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1)在10门专业课程已经实行“驾证式”考核的基础上,重点探索“驾证式”考核的内涵与实质。精心设计大型项目、布置大型作业,把学生课内外完成的作业作为考核成果;大力推行过程考核,引导开展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考核、企业参与评价的全方位考核。

(2)充分利用好自编教材《建筑工程施工图实例图集》,核心课程的“驾证式”考核项目要贯穿整个专业,形成一套相关联的工程训练项目。比如建筑、结构识图训练、CAD绘图训练、测量放样、工程算量、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模拟招投标、资料编制等均围绕同一个项目开展。

(3)总结毕业设计的选题经验,拓宽选题,完善设计指导书,毕业设计应结合实际顶岗岗位选题,切实做到真题真做。

(4)完善1∶1模型的多媒体查询系统,把1∶1建筑模型的参观、实训教学落实到具体课程中。

(5)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下企业,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专业技能和职教理念。

[1]刘余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

[2]刘晓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猜你喜欢

岗位实训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