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改良带蒂皮瓣在基层医院手外伤修复中的应用
2012-03-31李小昌尹相武陈继红刘庭兵修丽军
李小昌,明 夏,尹相武,陈继红,刘庭兵,修丽军
我科2007年11月~2011年7月对36例复杂手外伤患者采用腹部皮瓣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19~60岁,平均31岁。手挤压伤18例、机器绞伤9例、套脱伤9例。均为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关节外露;掌指关节以远30例,掌背部3例,手腕及前臂3例。皮肤缺损面积3cm×5cm~10cm×15cm。
2 治疗
2.1 手术方法 按清创术常规修整创面,切取失活组织,固定骨折,修复血管、神经、肌腱等深部组织,充分止血。根据创面设计皮瓣,严格把握切取比例(随意皮瓣长宽比为1.5:1;沿血管走行的一次形成的单蒂皮瓣的长宽比可达2:1),皮瓣面积较实际创面大20%左右。将患肢放置于腹部,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宜,按创面形状剪的布块设计切取皮瓣,仔细修剪皮下脂肪,保留脂肪厚度3mm左右(隐约可见真皮下血管网为度),观察皮瓣远端有渗血,并充分止血。将皮瓣和创缘缝合,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患肢固定,术后1~2周经血流阻断试验确认皮瓣与受区已建立良好的血液循环,施行断蒂手术。
2.2 术后治疗 疏于观察或护理不当,会使皮瓣撕脱、感染、坏死,导致手术失败,应予以重视。(1)一般护理:加强心理疏导以增强康复信心[1],使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患者以卧床为主,手臂放垫子,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蒂部受压和牵拉;局部保暖温度维持在28~30°C;绝对禁止病室吸烟。(2)常规治疗:常规抗感染、抗凝、抗痉挛的“三抗”治疗及对症处理;为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2],应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3)创面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察皮瓣血运的同时,注意创面与腹部皮肤黏合处的情况,并及时换药。
3 结果 1例发生皮瓣感染及腹壁皮疹,患者要求截指治疗。1例发生皮瓣蒂部感染,经局部换药,分泌物细菌培养,调整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控制,延迟断蒂,其余皮瓣1~2周断蒂。35例皮瓣均成活,感觉功能稍差。9例脱套伤,手指活动功能满意,可完成日常工作。
讨 论
手外伤患者中约1/3病例需进行皮肤移植术[3]。其修复方法很多,如游离皮瓣、带血管神经的岛状皮瓣等;对多个手指、手掌手背、前臂的较大面积皮肤缺损选择修复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如创面情况,手功能恢复,以及医院的条件和术者的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手部损伤多为急诊,大多就近求医,以免失血过多、伤口感染,贻误最佳治疗时间。由于基层医生没有经过手外科及显微技术的培训,医院设备的限制,对选择游离皮瓣、复合组织瓣等方法显然不可行。因此,对不易远距离转送的患者,腹部皮瓣可做为选择之一,其具有以下特点:(1)可提供较大面积的皮肤组织,供区部位较隐蔽,术后无功能障碍[4];(2)血供可靠、成活率高;(3)皮瓣设计方案灵活,切取方便,易于掌握,对设备要求不高;(4)经改良的超薄皮瓣术后外形较好,且断蒂时间较传统皮瓣短,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本组患者中,9例脱套伤者,术后通过功能训练,活动功能恢复满意。挤压伤、绞伤患者的恢复稍差,但保留了手的部分功能,也为日后功能重建创造了一些条件。
无论是Ⅰ期修复或为日后Ⅱ期修复提供条件,腹部皮瓣修复面积较大的复杂手外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但腹部皮瓣也存在术后患肢固定活动不方便、皮瓣较臃肿、外形不美观等缺点,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基层医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修复方法选择。
[1]周璐.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1):700.
[2]罗晓华,徐娟.腹部带蒂皮瓣术2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20.
[3]王澎寰.手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0:75-164.
[4]侯春林,顾玉东.皮瓣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38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