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债危机下中小外贸企业转型问题的思考

2012-03-30安徽工程大学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8期
关键词:危机出口转型

■ 张 芳 邹 俊 安徽工程大学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中欧经贸关系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然而自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经济下滑,欧元贬值,失业率不断攀升,欧洲经济的低迷给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小外贸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如何在危机中找到转机,面对风险,迎接挑战?本文分析了欧债危机阴霾下的中欧经贸关系,阐述了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中的难点,进而提出相关对策。

一、欧债危机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和冲击

(一)对欧出口下降加快,中欧经贸总体下滑

欧债危机导致欧洲国家普遍的经济衰退和大规模的财政紧缩,对来自中国在内的全球产品需求大幅减少。在欧债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从去年开始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欧盟内需市场增长乏力,对来自我国商品的需求开始呈现减弱迹象。2010年欧债危机初期,受债务危机打击较大的国家中,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欧盟对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高,对中欧经贸不利影响相对较小。但是,2011年下半年,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欧洲经济不振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逐步升级。从表1中国对欧洲主要国家出口增幅的变化可以看到,2011年9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幅为7.4%,到2012年3月,中国对欧盟增幅下降到-1.8%。从2012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对欧洲主要国家的出口下滑加快,出口降幅最大的是意大利。与此同时,我国对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出口也呈下降趋势,中欧经贸关系受到明显影响,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升级。

表1 中国对欧洲主要国家出口增幅(%)

(二)欧盟部分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需求萎缩

欧债危机给世界经济蒙上阴影,欧洲缓慢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影响着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也影响到人们的购买力和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采取的激进财政紧缩政策,可能使其经济重新陷入衰退,作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正在经历着金融危机后的二次衰退。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西班牙失业率升至24.4%,达1994年以来峰值。在就业群体中,年轻人的就业状况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尤为严重,第一季度西班牙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已经升至52%,失业率为全欧洲之最。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欧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量的20%,欧洲国家市场需求下降对于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中国经济影响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人没有钱消费,不敢消费,使得欧洲进口需求不振,从而制约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三角小企业为例,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发布的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小企业订单量相比2010年下滑约30%,今年与2010年相比企业平均利润减少30%到40%。

(三)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中小外贸企业频遭贸易壁垒

欧盟对华贸易政策易受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综合影响,在欧债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的失业率不断攀升,经济低迷,国民消费能力减弱,政府为缓解国内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对欧出口的中小外贸企业。欧盟对华贸易中,打着“绿色”、“环保”旗帜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频频使用,对出口欧洲的纺织品、茶叶、蜂蜜、中药、人体护理用品等产品制定了较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相关产业出口受到严重制约。2010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11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09年增加57.1%,是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2011年5月14日,欧盟终裁对中国出口的高档铜版纸征收4%~12%的“反补贴税”和8%~35.1%的“反倾销税”,而此前欧盟从未同时对进口同一产品使用“反倾销”和“反补贴”双重救济。2012年2月欧盟危险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共发布欧盟及欧洲经济区市场243份不合格产品通报,较去年同期增长93%,其中,中国124份,占总通报数量的62%,是被通报最多的国家。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欧盟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企业自身需提高技术标准,积极应对各种壁垒。

(四)人民币兑欧元持续升值,出口企业利润不断下滑

在欧债危机的风暴下,欧洲市场的供求状况时时变化,政府采购减少,贸易环境恶化,这对我国外贸企业影响最严重的是汇兑的损失,使得中小外贸企业对欧出口风险不断加大,企业利润不断下滑。从1欧元兑9.8元人民币到现在的1欧元兑8.2元,两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已下跌超过30%。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非常现实,因敏感的资本市场会使汇率波动大,而在商品市场中,商品具有价格粘性,当使用欧元结算时,遇其贬值,采用预收预付的方式,出口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原有薄利状态可能变为亏损。根据企业财报显示,尚德电力2010年第三季度的汇兑收益为4200万美元,而2011年同期则损失5630万美元。国际汇率的剧烈动荡让出口的汇兑本钱陡然超出很多,企业利润蒙受不小损失,人民币升值过快导致国内外贸企业无法生存。危机加剧又增加了我国企业出口的坏账风险,在市场不景气的状况下,欧洲客户购买能力减弱,企业的对外支付能力下降、付款速度变慢、违约率提高,这会进一步威胁到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收款风险。

二、中小外贸企业转型中的难点

(一)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中缺乏融资保证

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往往倾向于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国家重点项目。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程序更为复杂和谨慎,各级金融机构审批时间长,给融资增加了难度,往往审查还没结束,手中的订单却没有了。因此,很多外贸企业都会选择用贸易融资方式来规避风险和获得周转资金,但国际保理和福费延业务对于金额、期限要求较高,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单笔业务出口金额太小,采用此方式会增加企业费用。如保理业务保理费约在1%左右,交易费率的偏高,使一些企业难以承受,更不用说证券和债券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令大多数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望而却步。而由外贸向内销转型中的中小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缺乏,内销需要更长的资金占用周期。出口加工型企业一般在拿到订单后,只要有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就可以运作,内销却完全不同。在国内,除了个别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外,很多地方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批发网络。公司要先把货物卖给批发商,再通过他们的网络进入零售市场,而批发商的货款往往要等货卖完才会支付,这样,资金占用周期就比较长。因此,资金问题对于有意转做内销而又没有便捷融资途径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非常棘手。

(二)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中缺乏持续创新机制

中小外贸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离不开中小企业,特别是在稳定经济,吸纳就业,出口创汇和提供社会服务方面,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实力弱、创新意识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缺陷,中小企业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目前国内外诸多因素推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低成本竞争的比较优势逐渐削弱,许多外贸加工企业利润骤降或倒闭,转型势在必行。然而在市场化进程初期,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基本采用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高新科技含量的产业较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转型问题时,由于竞争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力差,转型就无法顺利完成,从而陷入到“增长率低”、“利润低”的困境中。总体来看,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引导创新的战略方向和强烈的自我创新意识。企业普遍不够重视创新战略方向,创新激励制度不够具体,企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不明确,带来的后果是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方向不明确,创新行为盲目,没有系统的创新计划和行动方案。就未来发展来看,中小外贸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中小外贸企业在转型中缺乏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中有大量的产品都是通过贴牌的方式“走出去”的,贴牌加工成为众多中小外贸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从而保障了企业资本的积累。以袜业为例,义乌知名的制袜企业给国际大品牌做贴牌加工,中小企业又给这些知名制袜企业做贴牌加工,整个袜业被贴牌加工串联起来。然而,贴牌加工有利也有弊,贴牌模式下企业只需要按订单把产品做好,市场的竞争和风险则由国外品牌商承担,企业不需要考虑营销和品牌建设等问题。但是,当外贸企业要开拓国内市场或新兴市场时,必须由自己来面对市场竞争和风险等问题。中小外贸企业在多年的外贸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国外有很多合作者,短期内可以依靠贴牌加工生存下去,长期却忽视了自主品牌的建设,一旦国外市场萎缩和萧条,缺乏品牌或专利技术的外贸企业最易受到冲击。目前有不少外贸企业向国内市场转型,一些外贸企业冒着侵犯别人商标权的风险,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贴着各式名牌的产品,很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纠纷。这种生产和经营方式长期来看难以维系,外贸企业如果在国内市场没有一定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其产品即使质量再好,也很难被国内的消费者所接受,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弱势地位。

三、中小外贸企业转型的途径与方向

(一)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型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传统的出口市场多集中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一旦这些国家经济不景气,出现经济危机,就很容易发生贸易摩擦。为了减少对少数发达国家的出口依赖,外贸企业应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出口目标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东盟、中东、俄罗斯、非洲和南美等新兴市场转移。以广东省为例,以往外贸企业出口目的地过于集中于欧盟、美国、香港三大市场,占到出口贸易总额的60%以上,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广东外贸由于过于依赖这些市场,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外贸企业深受影响。在严重的外贸下滑的背景下,广东省新兴市场南海战略迅速启动,外贸企业及时调整市场结构,加大了对新加坡、韩国、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出口地区更加多元化,提高了新兴市场的出口份额,成为支撑广东外贸形势整体回暖的重要力量。广东外贸成功转型的事实证明,“中国制造”无论是价格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较大优势,在新兴市场是受到欢迎的。目前,我国政府已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与新兴市场的合作,中小外贸企业应积极利用良好的市场环境开发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拓宽市场渠道,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走差异化、品质化、多元化的道路建立市场优势。只有在保住传统市场出口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在尚不成熟的市场寻找贸易计划,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下降,才能减少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二)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转型

由于国外市场需求的严重萎缩,有较强制造能力和品牌基础的外贸企业可以及时向国内市场开拓。目前外贸企业转型做内贸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走大超市路线,例如进驻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大型超市;第二种是走批发商路线,向经销商及代理商铺货;第三种就是自己开设专卖店。大超市路线对于中小外贸企业门槛较高,自己开门店对于资金实力要求更高,所以中小企业多采用批发商路线,无论哪一种途径,外贸企业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要有良好的质量和品质支撑。以上海晨光文具为例,“晨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知名度,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还是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面对外销业务大幅度下降的不利局面,晨光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潜力。2009年集团启动了晨光文具连锁零售项目试点,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开设晨光文具连锁店,目标在全国建立3万家晨光文具连锁零售加盟店,以每家平均年销售额36万元计算,可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的目标。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转型并不容易,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不同,适合出口的产品不一定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各类外贸企业在进入内贸市场时,外贸企业的生产方式、结算方式、品牌管理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必要的转型,以尽快地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三)由“粗放型增长”向“低碳型增长”转型

我国传统出口优势产业中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有相当比重,企业采用粗放型生产方式,生产技术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是加速产业升级的一次机遇,而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是提高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应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针对国家政策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世界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培植新的外贸出口产业。近两年,不少中小外贸企业积极转型,发展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低碳节能产品,形成带动地区出口产业的新方向。比如远大空调以直燃式中央空调取代传统中央空调,大庄地板以竹子作为原材料替代原始森林木材,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企业向低碳转型的创新案例。2011年不少中小企业携节能低碳产品亮相广交会,“绿色低碳”成为广交会上亮丽的风景。“高技术、高质量”、“低碳环保”的商品已逐渐成为企业的出口方向。低碳转型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小外贸企业转型的发展契机。企业应积极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进行低碳产品与服务创新,加快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更新换代,引导消费者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推动中国整体性的低碳转型。

(四)由“贴牌生产”向“创牌发展”转型

中国外贸企业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是一条逐渐从“贴牌生产”到“创牌发展”的自我提升和演变的过程。培育自主品牌是提高产品附加值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外贸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不论是提高出口效益还是出口转内销,自主品牌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美国迪斯尼产品的供应商,广东骅威玩具公司在给美国做贴牌生产的过程中,长期的低利润已迫使企业由“贴牌”向“创牌”转型,开始自己设计,自主研发,开发动画片,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带动企业品牌的提升。在“贴牌”向“创牌”转型中,中小外贸企业要有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如注册马德里商标的门槛并不高,在美、英等11个国家注册马德里商标仅需6万元左右。但国际商标保护要趁早,一旦商标在海外被人抢注,从产品定价到市场,一切将受制于人。前不久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青岛北洋食品有限公司,在以往的“贴牌”生涯中,一包10克的鳕鱼片在俄罗斯卖人民币8元,但“北洋”贴牌加工费仅0.4元,相差20倍。为此企业发力创牌,现在“北洋”品牌在海外市场有着良好的知名度,企业的利润也不断提高。中小外贸企业要不断深入地实施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大力培育自主品牌,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广泛知名度的自有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它意味着,欧洲一些国家将会面临长期的经济调整,既包括各国财政制度的调整,也包括欧洲资产价值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中,欧洲是一块比美国问题还要严重的经济洼地。这种格局,导致我国以欧盟作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小外贸企业需要迅速的调整,包括市场方向的转型,增长方式的转型,以及企业战略的转型等。危机中蕴含转机,中小外贸企业如果转型得力,及时调整长期以来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企业创新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长期来看,不仅可以走出欧债危机的阴霾,还会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复苏中赢得有力的市场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1]皮守成,王永.欧债危机的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2,(03).

[2]周萍,袁慧.长三角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分析[J].会计之友,2009,(11).

[3]蒋海江,刘鉴非,赵鑫.后危机时代浙江外贸纺织服装企业向内销转型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0,(06).

[4]季晓伟.外贸企业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型研究[J].特区经济,2011,(11).

[5]朱华兵.从贸易摩擦的加剧看我国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J].中国商贸,2010,(06).

猜你喜欢

危机出口转型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转型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危机”中的自信
沣芝转型记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