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兼并重组
——我国煤矿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2-03-30王超凡唐峰

当代矿工 2012年7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煤矿

□王超凡 唐峰

兼并重组
——我国煤矿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超凡 唐峰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关乎煤炭行业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深深地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进程;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反过来也同样影响着煤炭行业的产业政策、规模分布与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

煤炭行业管理政策调整追溯

建国后,我国对煤炭行业管理政策的数次调整,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阶段一:1949~1980年,完全计划经济时期

从建国后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也就是在1949~1980年期间,我国煤炭行业也像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阶段二:1981~2001年,粗放发展时期

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当时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在这一发展时期,我国煤矿数量迅速增加。截至1997年底,我国共有大、小矿井6.4万处,其中,6.1万处为小矿井,所占比例接近总数的94%。

由于小煤矿发展速度迅猛,产业集中度很低,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使全行业陷入不景气。

阶段三:2002~2007年,市场机制调控时期

2002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大幅增加,煤炭产业政策变化快、变化大,煤炭产业进入超常规快速发展阶段。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能源法》,修订《煤炭法》。这一时期,煤炭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煤炭产量大幅增加,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壮大,煤炭行业实现了扭亏转盈,煤炭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煤炭市场形势的好转,小煤矿虽然在安全投入上比过去有所增加,但由于其规模普遍偏小,使其不愿意放弃超额利润而更多的增加安全投入,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及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河南省主管工业和安全的副省长陈雪枫在很多年前就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人们对煤矿安全事故的态度是零容忍,我们干煤矿为什么要死人?我们干煤矿可以不死人!我们干煤矿就不能死人!我们国有大矿就做到过这一点!”陈雪枫的表态道出了社会大众的心声,客观形势要求国家需要对小煤矿进行一次更深层次的治理整顿,而且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阶段四:2008年至今,兼并重组时期

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煤炭大省山西省率先发起了全国区域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煤矿兼并重组运动,紧随其后,河南、陕西、山东、内蒙、云南、贵州等主要产煤省纷纷出台兼并重组政策,加快本区域内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步伐。2010年8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2010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这场兼并重组运动浪潮的展开先是由下至上,而后又由上至下,最终上下齐动,演绎了中国煤炭工业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历史话剧!随着兼并重组运动在全国的普遍开展,浪潮终成海啸,以不可抗拒、无坚不摧的强劲力量改变了煤炭行业的原有布局。

截至目前,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兼并重组的79家小煤矿中,关闭了39家,剩余40家全部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按照省政府要求落实“三真”(真投入、真管理、真控股)到位以来,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为零,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安全记录。

煤矿兼并重组的必然性

煤矿兼并重组,看似突然,实际上有其必然性,是我国煤矿发展绕不过去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煤矿的历史宿命。这也是由于我国煤矿发展规律包含安全、高效、集约、环保、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生产问题 近年来,各地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出现,死伤人数逐年上升,而这些事故主要集中在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看,小煤矿煤炭产量仅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5%左右,小煤矿每年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煤炭行业安全事故总数、死亡总人数的比例均达到7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小煤矿经常性的超层越界开采,给周边的国营大矿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通过兼并重组,就能很好的解决小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代表的兼并主体兼并这些小煤矿后,通常会引导没有开采价值的小煤矿关闭退出,而对确实有储量、有发展前景的小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完善安全体系,健全安全制度和措施,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资源浪费严重 小煤矿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绝大多数小煤矿采煤方式落后,采肥丢瘦,资源回收率一般只有10%~15%左右。这意味着小煤矿每采出一吨煤就要浪费八、九吨资源,丢弃的资源无法复采。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煤伴共生品,但利用率非常低,形成了另一种资源浪费。

国有大型煤矿的资源开采率普遍在70%以上,通过兼并重组,可使我国煤矿整体资源回收率达到40%以上。

环境的破坏问题 主要包括:第一,煤炭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第二,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第三,煤炭开采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由于小煤矿乱采滥挖,造成地表千疮百孔,水土流失,填埋农田,矸石和其他废弃物到处堆放,生态破坏严重,使得环境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任务异常艰巨。

基础设施、从业人员素质问题 小煤矿过多、过散、过小,采掘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绝大多数矿井防灾系统不健全、不完善,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差,安全保护意识薄弱。

通过兼并重组,可提高小煤矿的采掘机械化程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专业培训,提高其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从而促进其安全生产素质的全面提升。

产业集中度问题 我国各类煤矿企业多达1.12万个,但企业年均产能不足30万吨,规模小,煤矿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合理的产业集中度,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保护能力。有数据显示,煤炭产业集中度每上升1%,事故死亡率将下降0.58%。

从以上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小煤矿存在自身不可修复的一系列弊端,而对其进行兼并重组是唯一正确的抉择,也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进化的产物。

通过兼并重组,我国将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全国煤矿年均产能将升至80万吨以上。而“十二五”规划则明确提出,目前全国的煤矿企业数量在8000家以上,2015年将控制在4000家以内。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例将达到60%以上。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煤炭资源回采率将得到明显提高,环境保护与治理将得到加强,煤炭开发秩序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矿格局。

(作者单位:义马煤业集团兼并重组办公室)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煤炭煤矿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煤炭行业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的“未来”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