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衰竭128例临床分析
2012-03-30方霞
方霞
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是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危重症,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NRF的发病率为18%,病死率为11.1%[1]。为进一步提高医生在临床中对NRF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的认识、提高临床医生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抢救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8例NRF患儿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8例NRF患儿,其中89例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103例早产儿,25例足月儿;患儿年龄为20min~21d,中位年龄为2.5d;出生体重为820~4100g,平均体重2234g;胎龄为28~41周,平均胎龄为33.9周。该128例NRF患儿均符合2004年新生儿RF(NRF)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2],临床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表浅、呼吸不规则、发青、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同时部分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循环功能障碍或神志异常。
1.2 治疗方法 该128例患者除给予综合治疗外,同时需要给予足够的通气和氧供。在患儿治疗期间对其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等进行监测,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必要时通过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给氧(N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纠正患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给以营养支持,保持代谢平衡,抗感染或预防感染、强心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呼吸机使用时间一般为3~5d,病情好转可考虑换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或根据病情改为头罩给氧或者鼻导管给氧。
2 结果
2.1 主要原发疾病或并发症 该128例患儿中有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伴有持续性肺动脉高压、42例肺炎、24例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湿肺)、1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5例气胸、7例存在败血症,48例新生儿窒息,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的62例,使用机械通气的24例,心力衰竭2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4例,颅内出血20例。
2.2 治疗效果 该128例患儿中有10例患儿发生死亡,其中有4例患儿是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而放弃治疗,病死率为7.1%,其余118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平均住院时间为10.5d,平均吸氧时间5d,平均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时间61h。
3 讨论
NRF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危重症,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本组资料中有10例患儿发生死亡,病死率为7.1%,与文献报道[2]及我院既往的统计降低除与医疗技术的进步有关外,与及时的抢救和治疗关系密切。导致NRF发病的原发病及并发症各不相同,以早产儿居多,在早产儿中又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占绝大多数,而足月儿中以新生儿窒息,MAS和新生儿肺炎占大多数。新生儿呼吸衰竭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很重要,长时间的缺氧会影响血气指标,造成体内血气及代谢紊乱,造成心肝肾及大脑等重要脏器损伤,甚至不可逆损伤,而影响预后,当引起自主呼吸异常或循环衰竭,则复苏的可能性很小。
NRF的预后不仅跟患儿缺氧的时间以及严重程度有关,同时还与抢救是否及时、治疗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采用时间越早越好,这样不仅能够改善患儿呼吸的气道阻力、潮气量及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同时还能使患儿的自主呼吸重新变得有规律,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进行保护,从而降低NRF的病死率[3],而且可使有创通气对患儿造成的创伤得到进一步减少,并减轻患者家属经济负担、减少住院天数、减少吸氧时间、减少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时间、降低视网膜病等后遗症的发生。通过本研究根据病情必要时通过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给氧(N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及相应的支持治疗,该128例患儿中有10例患儿发生死亡,其中有4例患儿是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而放弃治疗,病死率为7.1%,其余118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平均住院时间为10.5d,平均吸氧时间5d,平均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时间61h,由此得到证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达到机械通气指征时需及时进行机械通气,否则极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和导致动脉导管的开放,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在基层医院病死率极高,另外患儿病情好转后及时撤机,否则极易合并肺部感染,增加气压伤的发生。在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除需要注意呼吸支持以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保持,代谢紊乱的纠正、营养、无菌操作技术等综合治疗均能影响NRF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另外在NRF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要具有娴熟的操作技巧,减少操作中的损伤,牢记无菌操作观念,减少医源性的感染。
[1]Horbar JD,Badger GJ,Carpenter JH,et al.Trends i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1991—1999[J].Pediatrics,2002,110(1pt1):143-151.
[2]张路.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13):50-52.
[3]何莉,易彬,高红霞,等.新生儿呼吸衰竭127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