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节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2012-03-30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131311
冯 鹏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 131311
1 发病原因
1.1 病源性
种鸡场的孵化场和污染的运输工具及车辆感染该病,而且多与脐炎和白痢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1.2 饲源性
目前有部分肉鸡饲养户使用预混料,外界的原料可能缺少必要的消毒,从而导致肉鸡因饲喂被污染的饲料而发病。另一方面,部分老饲养场(户)环境污染严重,饮水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又不消毒,也会引起该病的发生。
1.3 气源性
在冬春季节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由于鸡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以及煤烟和尘埃等严重污染而导致鸡的抵抗力下降,呼吸道黏膜受损伤而感染大肠杆菌病,引起肉鸡的气囊炎等。
1.4 药源性
肉鸡发病后由于饲养户盲目用药和滥用药,结果造成鸡肠道良性菌受抑制,造成菌群失调,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
1.5 继发性
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鸡舍中,卫生条件恶化、天气突变、应激等因素作用,容易诱发鸡的霉形体病、球虫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同时也会造成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而引起混合感染。一旦感染大肠杆菌病而又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快会引起肉鸡的菌血症和毒血症,导致出栏率低、出栏量小、大小不均等吧弊端,直接影响肉鸡生产的经济效益。
2 发病特点
2.1 发病率高
肉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按照饲养场为计算单位的话可以高达100%,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几乎都爆发过。
2.2 死亡率高
有的养殖场15日龄前大肠杆菌病的病死率就高达10%-20%。
2.3 治疗难
很多养殖户反映,各种各样的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都用了,效果就是不理想。
2.4 复发率高
在整个52天的饲养周期中,大肠杆菌病通常发生2-3 次,有的养殖户仅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用药就高达4 次,养殖成本不断增加。
2.5 多与病毒病混合感染
据临床调查,肉鸡大肠杆菌病很少单一发生,多与鸡新城疫、肾传支、法氏囊病等病毒病混合感染,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
3 病理变化
肉鸡发生大肠杆菌病后病理变化多表现为肝周炎、心包炎、气囊浑浊、有干酪样分泌物、卵黄收缩不良、卵黄性腹膜炎等变化,中大鸡发病有的还表现为腹水症。
4 预防措施
(1)选择质量好、健康的鸡苗,这是保证后期大肠杆菌病少发的一个基础。有的养殖户为了鸡苗价格的差异而选择便宜的,岂不知是丢了西瓜拣芝麻,少花了鸡苗钱却多支出了药费。
(2)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所以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该病少发的关键。例如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圈舍粪便处理等都与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3)适当的药物预防。适当的药物预防也是防止大肠杆菌病发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药物的选择可根据鸡只的不同日龄多听从兽医专家的建议进行选择,切不可滥用。因为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有所区别,尽可能地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5 治疗方法
(1)弄清该鸡群发生的大肠杆菌病是原发病还是继发病,是单一感染还是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这是成功治疗该病的关键。
(2)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的大肠杆菌药物作为首选药物。
(3)增加维生素的添加剂量,提高机体抵抗力。
(4)改善圈舍条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