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史话(12)
——启新洋灰公司的新生
2012-03-29周醉天韩长凯
周醉天,韩长凯
中国水泥史话(12)
——启新洋灰公司的新生
History of China Cement(Ⅻ)
周醉天1,韩长凯2
1 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出任天津市副市长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袁克桓辞去了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周叔弢接任总经理。
周叔弢何许人也?周叔弢,原名暹,字叔弢,是周馥长子周学海的第三子,周学熙的侄子,天津周家第三代的杰出代表。
天津周家的第一代在天津创业的是周馥。周馥(1837~1921),安徽建德(今东至)人,因多次科举应试未中,遂投笔从戎,在淮军中做了一名文书,追随李鸿章三十余年,1870年,以道员身份留直隶补用,即随李鸿章到天津,开始了他的仕途:从县丞、知县、直隶知州江苏补用、知府留江苏补用,官至津海关道、天津兵备道、直隶按察使,最终成为封疆大吏。其为官期间积极筹划建立北洋海军,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署理直隶,巡抚山东,1904年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1906年自请退休。1921年病逝于天津寓所。因其女嫁与袁世凯第八子袁克珍而与袁世凯成为儿女亲家。
使天津周家名望到达顶峰的是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周学熙。周学熙(1866~1947),周馥第四子,字缉之,别号止庵。1894年中举,1898年为开平矿务局会办,次年升总办。1900年为山东候补道员,入袁世凯幕下,后随袁世凯来天津,主持北洋实业。1901年任山东大学堂总办,次年转往直隶候补,7月经直隶总督袁世凯委派总办银元局。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归国后任直隶工艺总局督办,并创办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兼任督办(校长)。1905年,出任天津道,办商品陈列所、植物园、天津铁工厂、滦州煤矿公司、天津造币厂、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天津高等工业学堂等。其中1906年创办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由候补道、直隶通永道、天津道,1907年任长芦盐运使,又官至按察使。1908年创办京师自来水公司。于1912年为陆徵祥内阁、1915年徐世昌内阁财政部长。1916年脱离政界,任华新纺织公司总理,先后创办华新所属的天津、青岛、唐山、卫辉四家纱厂。1919年创办中国实业银行,任总经理。1922年与比利时商人合办耀华玻璃公司。1924年成立实业总汇处,任理事长,管理所属各企业。周学熙兴办实业成绩卓著,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说。1927年周学熙年高引退,晚年以读经、赋诗和念佛自遣。1947年9月26日去世。
周叔弢(1891~1984),是周馥长子周学海的第三个儿子,周学熙的侄子,天津周家第三代的杰出代表。周叔弢少年时在扬州读书,父母相继去世后,他到了青岛,又去了天津,跟随四叔周学熙学办实业。1918年,周叔弢主持筹建青岛华新纱厂时,青岛还没有一家纱厂。日本人得知将有华新纱厂创建时,就加紧兴建日商棉纱厂,并在华新厂投产之前出纱。后来日本人又增建新厂,企图以此压垮华新纱厂。周叔弢苦心经营,在与日本人的竞争中慢慢占得先机,使青岛华新站稳脚跟,迅速发展。日本军队侵占青岛后,周叔弢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愤怒地弃“华新”而去。1945年8月任启新洋灰公司协理,12月任总经理。
周叔弢当时是天津启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周氏企业集团的代表者。抗战时期,周叔弢虽身在沦陷的天津,但不与敌伪合作,洁身自爱深居简出。抗战胜利后复出,他原想趁国家复兴再展鸿图,没想到才两年又面临了是走还是留的抉择。天津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已经迫令永利、久大、东亚和启新等大型企业南迁,闹得天津工商界惶惶不可终日。在那个时期,李烛尘和周叔弢是天津民族资产阶级的领袖人物,他们召集了天津工商实业界的老板大腕们,和大专院校的一些著名的学者教授,成立了“天津工业协会”,经常聚集在海河边的一栋小洋楼里,讨论时局,共商对策。由于他们是逢周三周五活动,于是就约定俗成地叫“三五俱乐部”。而共产党地下党员李定,以《大公报》记者的公开身份,经常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在李定的安排下,地下党领导人王文化分头会见了李烛尘、周叔弢,向他们解释共产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经济政策,强调了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不但要保护,而且要进一步发展。李烛尘、周叔弢表示要在“三五俱乐部”里做好工商界的稳定工作。但是,在“三五俱乐部”里,其他工商界老板大腕们却食不甘味,是跟国民党走,还是留下来等共产党?在这个历史的关头,周叔弢与李烛尘率先站出来说话:“叔弢以数十年经营、生活之实践,不能不寄民族复兴国家兴旺的希望于一个新的政权……”他选择了做共产党的朋友。
在解放天津的时期,周叔弢和李烛尘做了大量工作,与天津工商实业界的资本家,还有他们的工厂实业一起,迎接了天津的解放。
1949年天津解放后的春天,刘少奇雪夜造访周叔弢,坐在周府书房里品茗交谈,像学生般地讨教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与经济问题。周叔弢也感动地发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早就提出的“劳动神圣”、“双手万能”的高见,请共产党一定要记住中国知识分子“士为知己者死”。
新中国开国盛典,周叔弢被选为工商界的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接着又以花甲之身当上了天津市的党外副市长,后历任天津市工商联主任委员、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文革后,他还以九十高龄担任了天津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1984年2月24日周叔弢在医院仙逝,享年93岁。早在1982年他就立下了遗嘱:“……我死之后千万不要发讣告,千万不要开追悼会,千万不要留骨灰盒,投之沧海以饱鱼虾,毋为子孙累。存款五年定期壹万元、国库券壹万五千元,全数本息上交国家,在四化大海中添一滴水。”北周传人,竟然身无长物,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的产业早就献给了国家。作为文物古籍收藏家,他早在1942年就立遗嘱要把呕心沥血的珍藏“举赠国立图书馆”。解放后,他分4次向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和天津艺术博物馆捐献了一生的全部珍藏。
2 一场大水使资本家看到了希望
解放前夕,启新洋灰公司依然面临困境。
1948年唐山解放以后,启新公司深陷困境,首先,工资问题不能解决,工人生活非常困难;其次,资本家对生产采取消极态度;第三,洋灰卖不出去,部分原料存量少;第四,不合理的制度没有改变。启新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呢?
1949年夏,唐山市发生特大洪水,大多数资本家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只好听天由命,有的甚至躲在饭庄酒馆里以酒浇愁。与此相反,各级共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多次召开防汛会议布置救灾抢险。唐山市委发布《关于防汛、恢复生产和救灾三项工作的紧急指示》,带领全市投入生产自救、捐款捐物、救济灾民。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昼夜巡视,带领市民战斗在雷庄子、城子庄、贾各庄、新立庄、高各庄等陡河沿线,千方百计保护华新纺织厂、启新水泥厂、唐山钢厂、发电厂等重点部位和附近村庄。在热火朝天的以恢复生产为中心的防汛救灾活动中,启新水泥厂广大职工逐渐形成了“跟着共产党走,努力生产,重建家园”的启新精神,终于战胜了灾害。
1951年11月3日,唐山启新水泥厂在《唐山劳动日报》发表了努力生产,用优异成绩参加抗美援朝的决心书;21日,又直接给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写信,再次表达用努力生产支援抗美援朝的决心,启新水泥厂工人阶级的行动影响着唐山市的整体士气,推动着全市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刷新纪录。在捐献飞机大炮活动中,启新水泥厂劳资双方合作,决定捐献三架飞机和一门高射炮,工人主动义务劳动,筹集专项捐款,多上班、少休息、献奖金、捐工资……事迹再次轰动唐山,引领着社会各界的捐献活动。
启新精神,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
所有这一切,资本家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1951年3月11日周叔弢在解放后第一届股东会上的报告中说道:“今天是我们解放后第一届股东大会,报告一些1947年至1950年我公司的生产及各方的情况,在这四年当中,头两年受的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压迫,艰困倍尝,后两年是解放后的转变,从毁灭中迈入了光明的道路。这个转变是依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的保护,人民政府的扶植,工会的协助,工人阶级伟大的积极性和在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中的高度生产热情才得到了今天的成绩,并在明天会得到更多的成绩。”
3 启新洋灰公司公私合营的背景
1953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李维汉的《资本主义工业中公私关系》报告。毛泽东主席发言时表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李维汉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讲话精神,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实行一化三改正式列入党和国家议事日程。6月25日至7月22日,全国第四次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讲话,重申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使全党对一化三改和解决私营工商业者问题有了一致意见。
9月7日,全国民主党派、工商界代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启新水泥公司总经理周叔弢参加了这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就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政策再次讲话,他说:“占有大约380万工人、店员的私营工商业是国家的一项财富,在国计民生中有很大的作用。三年多的经验证明: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较健全的方针和方法。但有些资本家对国家保持一个很大的距离,他们没有改变唯利是图的思想。有些工人前进太快了,他们不允许资本家有利可得。我们应向这两方面的人们进行教育,使他们逐步地适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但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而且要出于资本家自愿,因为这是合作的事业。既是合作就不能强迫。”
周叔弢认真仔细地听着毛泽东的每一句话,心底也不禁回忆起解放初期陡河发大水,共产党人带领启新工人奋不顾身抢救水泥厂财产的情景,要不是共产党,启新水泥厂早就倒闭了。周叔弢越想越激动,忍不住立刻表态说:“启新水泥厂合营已经具备条件,一是劳资关系比较正常;二是工资比较合理;三是启新股票国家已占17%,再加上五反的退补款,国家不拿钱就能合营;四是干部不缺,经过教育把现有干部使用起来,问题就解决了。”
周叔弢表示坚决拥护一化三改,争取早日实行公私合营。他的发言产生极大反响,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当场对启新水泥厂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周恩来、陈云、李维汉等对周叔弢发言也是称赞不已,会后分别接见他,就启新水泥厂公私合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9月8日至18日,全国政协、中央人民政府相继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化三改问题。毛泽东在会上讲话说:“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条健全的方针和方法;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稳步前进,不能太急。将全国私营工商业基本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至少需要三年至五年的时间,因此不应该发生震动和不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但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而且要出于资本家自愿,因此这是合作的事业。既是合作就不能强迫,这和对地主不同。”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培养先进资本家的问题,他对周叔弢说:“听了报告,你们思想上有所波动吧?”周叔弢思想确实有波动。他仔细地研究着中共中央文件,认真地分析着方针政策,他特别赞成关于培养先进资本家的主张,并且产生了争当先进资本家的强烈愿望。
会后,周叔弢多次找党和政府领导人,反复说明启新水泥厂现状和实现公私合营的条件,表达了希望进入第一批公私合营行列的愿望。
9月25日,周叔弢来到唐山启新水泥厂党委书记赵光办公室,一方面汇报北京会议精神,另一方面畅谈参加会议感受。他说:“我在北京呆了18日,和毛主席、周总理、陈云、李维汉等领导谈了话。关于公私合营问题,我已经同启新水泥厂各经理、董事、大股东研究过,他们都表示同意公私合营。”启新水泥厂党委书记赵光当面表扬周叔弢,并鼓励他努力工作,争取做一名先进资本家。谈话之后,启新水泥厂党委书记赵光,立刻把资方动向向中共唐山市委做了全面汇报。中共唐山市委非常重视赵光反映的情况,指示启新水泥厂党组织要注意积极引导,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广泛宣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对资本家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促使启新水泥厂早日实现公私合营。启新水泥厂情况逐级反映,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
1953年10月至11月,全国工商业者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启新水泥厂总经理周叔弢作为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李维汉在会上再次阐述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政策,并将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广大会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多数会员也受到一次新的教育,程度不同地接受或勉强接受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化三改的总方针。多数与会代表意识到:只有遵循过渡时期总路线,才可以稳步进入社会主义,心情开始从怕挨整转变为开朗乐观,也出现了部分代表坚决要求公私合营的场面,启新水泥厂总经理周叔弢就是其中的一位,成为引领拥护过渡时期总路线和要求公私合营的头面人物,成为协助中共中央、工商联推进公私合营步伐的重要成员。这次会议之后,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开始大张旗鼓地宣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对资改造的方针,并注意采用“吃苹果”的方式,逐个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摸底,以确定第一批对资改造的私营工商业企业,唐山市启新水泥厂被确定为第一批公私合营的企业。
11月22日,启新水泥厂董事会开会研究公私合营问题。周叔弢向全体董事系统地介绍了中共中央关于公私合营的政策以及自己的想法。全体董事经过争论,取得一致意见,基本赞成启新水泥厂率先公私合营,并推举袁心武、卢开瑗、周叔弢、姒南笙、周叔迦为代表,同人民政府具体协商公私合营之事。代表们态度诚恳,向唐山市人民政府正式递交公私合营申请书。唐山市启新水泥厂公私合营之事经过几次的来来回回,基本上得到了一致的意见,特别得到了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支持,脚步明显加快。
1954年初,中共中央公布了公私合营的具体安排和计划。3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有步骤地将有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正式下发。启新水泥厂周叔弢看到国家公私合营的安排与计划以后,非常高兴,立刻赶到中共中央华北局,向杨秀峰陈述了启新水泥厂的情况,再次表达希望参加首批500个公私合营企业的愿望。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劝慰周叔弢,不要着急,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同时指示中共唐山市委帮助启新水泥厂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公私合营准备条件。
此时,国家开始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周叔弢立刻主持召开股东会,动员全体股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购买公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1954年3月17日,正在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毛泽东从杭州回到了北京。3月23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宪法(草案)讨论会议,周叔弢积极组织股东购买公债的消息传到了华北局以及中共中央,中央指示华北局要重视启新水泥厂公私合营的问题。
4 毛泽东主席视察启新洋灰公司
1954年4月22日上午,中共唐山市委刘汉生通知启新水泥厂党委书记赵光,做迎接中央首长到启新水泥厂视察的准备。
下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铁道部长滕代远、天津市工商联主任委员李烛尘、河北省公安厅长王东宁等人的陪同下到达启新水泥厂。毛泽东身穿灰色大衣,脚穿黑色皮鞋,在赵光的陪同下视察启新水泥厂。视察结束后,毛泽东还邀请赵光及启新水泥厂第一副经理姒南笙到专列上详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毛泽东对启新水泥厂党组织、董事会以及经营情况,工人们的状态,对公私合营的反应等,都进行了仔细的了解,并鼓励赵光和姒南笙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怎么样?”
月台上,唐山市委副书记刘汉生正在等着赵光、姒南笙。毛泽东的专列启动了。刘汉生、赵光、姒南笙高兴地举着手欢送,心里记住了这难忘的时刻。
5 人心所向——启新洋灰公司的公私合营
1954年4月23日,姒南笙到达天津,向董事会汇报了毛泽东主席视察启新水泥厂的情况。周叔弢听后说:“毛主席问我们舍得舍不得,问得很好,现在是舍不得也得舍得。人不过饮食起居,只有少数人骄奢淫逸,是不行的。”他心潮澎湃,不禁想起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情景,想起了在中南海聆听毛主席指示后,毛主席亲自把他送出来,并用自己的车将他送回寓所的情景。他感到毛主席视察启新是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对启新水泥厂全体人员的关怀,立刻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在股东大会上,周叔弢说:“看这形势,早晚要公私合营。早合营比晚合营好。我曾经在北京表过态,同意公私合营。”股东们听说毛主席到了唐山启新水泥厂,非常激动,高兴地说:“毛主席来了,公私合营就快了。”
4月25日,启新董事会、股东大会之后,周叔弢来到唐山,向党委书记赵光汇报两会情况,他说:“我们已经开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大家都同意公私合营。毛泽东主席来视察,是我公司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希望政府尽快批准我们的请求,赵代表给予多方协助。”
启新水泥厂党委书记赵光组织党委会,传达毛主席指示,研究公私合营具体问题;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老工人座谈,研究公私合营后努力生产问题。启新水泥厂党委做出决定,搜集各方面的反应,整理出来,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汇报。整理后的《为年产100万吨水泥而奋斗》报告很快送到了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那里。1954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行政委员会经过研究,认为启新具备了“国家的需要、改造的可能、资本家的自愿”三个条件,决定正式批准启新水泥厂公私合营。中共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局开始就公私合营问题与启新水泥厂资方进行协商,经过四次紧张的协商,最后确定了公私合营协议文本。8月1日,启新水泥厂正式立账。9月3日,中央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局副局长杨思久与启新水泥厂总经理周叔弢在公私合营协议上正式签字。9月4日,启新水泥厂召开公私合营庆祝大会。启新水泥厂实现公私合营的消息很快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了,这消息犹如一颗炸弹,引起了全国工商界的震动。许多还在观望的私营企业主坐不住了,开始打听消息,找政府协商公私合营。全国公私合营的步伐在启新水泥厂的带动下,明显地加快了。公私合营以后的启新水泥厂生产关系的变革激发了广大职工生产的积极性,产量、质量明显提高,工业总产值、利润大幅度增长。启新水泥厂公私合营推动了唐山市三大改造的步伐。1955年底,唐山市三大改造基本结束,正式宣布提前进入社会主义。后来,启新水泥厂将4月22日定为纪念日,将毛泽东主席走过的路称为幸福路,还一度将厂名确定为“唐山市四二二水泥厂”。
图1 1954年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
启新洋灰公司的公私合营对于新中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一化三改”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图2 周叔弢
图3 1981年的周叔弢(左),张叔诚(右),时任天津市长的胡启立(中)
周叔弢,中国北方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中国古籍收藏家兼文物鉴藏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民族工商业者的身份,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启新洋灰公司董事、总经理,天津市副市长,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政协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天津市文物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1983年6月至1984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历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一、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年2月14日于天津逝世,享年93岁。被誉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1]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系.启新洋灰公司史料[M],上海三联出版社,1963.
[2]唐山劳动日报,1951-11-03.
[3]王燕谋.中国水泥发展史[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4]周慰曾.周叔弢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姚抗.周学熙传[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6]布尔什维克新浪博客.■
注:《中国水泥史话》系列因故缓登,后续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TQ172.8
A
1001-6171(2012)06-0017-05
通讯地址:1天津市气象台路33号507室,天津300070;2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400;
2012-09-13;编辑: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