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2012-03-29郭靳时谢新颖

关键词:教研室教材混凝土

郭靳时,王 勃,谢新颖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一、结构教研室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是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的大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主干专业课教研室的结构教研室是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传统品牌教研室,凝聚着老前辈们等几代人的心血。老一辈教授和老师们长期注重混凝土结构课的教学,使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的教学达到很高的水平。根据大土木、拓宽专业口径要求,对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进行内容整合,本着教育创新的原则,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系列课内容整合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和配套的教学大纲,效果很好;经过几代教师的共同努力,“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分别被评为吉林省精品课和优秀课。2008年、2009年分别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结构教研室首批被评为学校优秀教研室。

2006年、2011年,土木工程专业两次以全票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这与结构教研室的教学改革和几代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师资队伍建设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结构教研室的建设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有着良好的基础。目前该教研室已形成了一支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兼备的教学和学术团队。教研室成员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抗震结构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教材建设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一)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结构教研室目前有12名教师,6名教授,2名副教授,有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带头人。吉林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教学队伍由老中青教师组成。主干课程全部由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担任。

(二)课程组成员学缘结构良好

主讲教师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郑州工业大学等院校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有多位教师在吉林省各类学术机构和团体兼职,4人获得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多人次获得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资格。多人次具有工程实践背景,并在吉林省建筑领域结构设计中获奖。同时还聘请了设计与施工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授,定期讲学和长期为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实习及设计,很好地支持了实践性教学。这是一支具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并具有工程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教研室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积极地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高学术水平和知识更新。

1.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实践能力等方面传、帮、带并进行业务交流,使教研室教师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2.老教师以身作则,一丝不苟的精神为青年教师起到表帅作用。对年轻教师培养有计划、有要求。对新来的年轻教师实行导师制度,由副教授职称以上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跟班助课、批改作业、上习题课,和导师一起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3.课程组中的老教师申报科研、教研项目时,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并及时分配他们任务,不断提高他们的教研、科研水平。

4.安排鼓励青年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由指导教师跟班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研室成员互相听课,互相交流教学方法和体会,使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很快,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5.每2年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与国内同行交流和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三、教风建设

教师要有职业道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爱与责任应该是师德的灵魂,对学生首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们始终抱着对学生的爱心,坚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在课堂上平等交流,在平等中感受互爱,在成长中享受收获,课外尽可能解答他们的问题。这种教学态度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他们乐意和教师交流,师生间这样一种相处方式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就是责任心。教师们的爱岗敬业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习惯和学习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价值取向;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师们在每个班的第一堂课都会首先跟学生们谈谈大学里要做的几件事,包括培养兴趣、养成自学习惯及专业意识和专业知识如何应用等,使他们更加明确对专业课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感到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多年教学经验证明:教师只有做到学识广博,专业精深,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会敬佩你。

教研室全体教师都认为教师的职业光荣而神圣,积极主动接受教学任务,包括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等,并且高质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总体框架和我校自身特点,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多年来,按照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混凝土结构课程组通过优化混凝土课程体系结构,开展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建设,整合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建立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课程体系,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教学大纲。通过不间断的改革与探索,教研室在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内容改革

1.根据拓宽专业口径、建设大土木的要求,对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本着教育创新的原则,瞄准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混凝土结构系列课建设研究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大纲的编制中,收到良好效果;

2.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学生从业特点,对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将原来某些独立课程如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合并列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中,避免了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相关内容的重复,即减少了理论学时,又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内容整合在国内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创新性,独具特色。系列课程建设特色得到了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认同。

3.在教学结构上,形成了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的教学结构体系,完成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课程组跟踪工程实际需要和行业发展最新动态,适时充实调整授课内容,使科、教研成果能有效促进教学,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师根据混凝土结构课程特点利用自行开发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增大信息量,生动易懂,还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理念,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知识的掌握需要时间和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该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科学思维的目的,重要的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每个教师都应该开发或二次开发反映自己教学经验和特点的课件,并在教学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实物投影、现场参观等,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加大课堂信息量,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结合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该钢筋混凝土设计、砌体结构课程考试环节进行了改革,实行开卷考试。考试内容与注册结构工程师接轨,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和评价。通过考核方式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应用规范的能力。

3.有计划地聘请省内外知名学术专家和设计大师作学术报告和交流,丰富和扩大学生本学科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热情,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

(三)编写特色教材,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整合内容要求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编写配套的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教材。《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教材荣获2007年学校教材评比一等奖;《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荣获2007年学校教材评比二等奖;荣获2007年吉林省教育厅教材评比三等奖。2008-2011年根据混凝土结构系列课整合教学内容及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又对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教材进行了修改,组织编写编了《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系列课教材。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授课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创新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独具特色,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内容注重与注册结构工程师接轨,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应用规范的能力。连续三届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长春建筑学院学生中使用,受到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好评。系列课教材反映我校重点学科水平,是具有我校学科优势和地方特色与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相配套的优秀教材。2011年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估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四)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

增加了框架结构、框—剪结构课程设计大作业,有针对性地将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过程管理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能力培养的主线。强化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中重点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课程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应用、整体结构的设计、结构概念设计及构造措施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实验教学

由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复杂性和离散性,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整而又实用的强度理论,有关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规律在于由试验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的经验公式。学习本课程时要重视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构件的受力性能,掌握计算模型所采用的基本假定和实验依据。为了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混凝土构件从开始加载到最终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构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特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亲自经历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设4学时实验,并结合“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课设计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教学。将学生分为5-6人一组,各组独立完成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要求学生参与从构件制作、材性试验、加载方案制定到试验结果分析的全过程,并完成试验报告一份。学生反映这次试验是参与程度最多的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真正参与了整个试验过程,基本上掌握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构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机理。

五、结 语

通过实施教学质量建设与教学改革工程,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已形成教学水平高、教育创新能力强、教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作用,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推动了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适应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

[1]万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烟台大学学报,2010,23:51-53.

[2]郭靳时,雷国光,尹新生.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烟台大学学报,2010,(23):92-95.

[3]郭靳时,庄新玲,尹新生,金菊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建筑结构,2008,(38):366-369.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材混凝土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