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的军队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2012-03-29白二雷许金余

关键词:军队院校建构主义结构设计

白二雷,许金余,2

(1空军工程大学 航天航空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2西北工业大学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当前部队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为部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使学员毕业后尽快胜任工作岗位,缩短适应期和磨合期,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员综合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1]。

建构主义以其崭新的学习观、教学观促进了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在各层次、各类型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建构主义强调学员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注重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了建构主义在学员综合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为军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创新与改革提供参考。

一、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老子提出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雏形。近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是继认知主义之后现代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2]。不论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思想,还是近代西方教育家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教育核心都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具有广阔的内涵和外延,在促进现代化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运用建构主义进行教学改革方面,只有根据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将建构注意的教学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军队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军事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必须结合部队建设实际、学员状况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部队建设发展。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紧贴部队建设实践,改革教学内容

为使学员毕业后尽快胜任工作岗位,军队院校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紧贴部队建设实践,紧密结合当前工程建设急需解决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军队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培养部队营房专业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人才的重要载体,课程的主要建设目标是为培养新型高素质的军事土木工程设计人才、建设人才、管理人才等提供良好的平台。因此,军队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既要吸收民用《混凝土结构设计》等课程的经典理论、实验等基础性内容,又要在内容上体现出军队工程建设的特点,需要对军队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革。首先,军队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要进一步明确“结构概念”,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应正确理解工程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情况,并着重培养学员对结构的直观概念。对于部队工程,需要强调的是平战结合,其平时承受荷载与一般民用建筑区别不大,战时则需要承受武器打击荷载作用。其次,军队院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要增加体现军队工程建设特色的内容。例如当前主战装备的防护工程——大跨度结构工程、掩蔽库工程等。

(二)以培养高素质军事土木人才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

1.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使学员成为学习主体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若直接通过教授问题来传授知识,则效果不佳;若以实际问题为牵引,设置任务,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引导学员通过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让学员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3]。

学习任务的设置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的设立,要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当中灵活布置。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明确课程的总任务、专题任务和课堂任务。在课程开始时,要让学员明确本门课程的总任务,即通过学习,要具备对部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能力;在每个专题学习时,要布置具体的设计任务,如在学习砌体结构设计、框架结构设计时,要结合部队建设实际,给学员布置设计任务;在每堂课学习时,要通过任务强化所学知识,例如在基本构件受力情况的学习中,可通过计算实例,强化学员对公式的理解掌握。

2.创设情境,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为使教学环境更加生动化、形象化,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使学员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实现认知的同化和顺应[4]。

(1)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创设模拟情境

军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且军事特色也很鲜明。在教学中,要以部队建设实践为背景创设工程情境,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加深学员的直观印象。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创设模拟情境。如以部队生态营区建设、重要防护工程建设为背景建设素材库,利用形象直观的数字资源,创设现代营房建设情境,使学员在模拟情境中,完成部队工程的建设任务。

(2)加强实践环节创设实际情境

为进一步培养学员的综合实践水平,除课堂创设模拟情境外,还需创造条件,以实际情境强化课堂学习。如利用假期,组织学员到部队实习,了解当前我军现代营房、军事防护工程等设施建设现状,以实际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毕业设计当中,安排学员到部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具体参与部队工程的设计任务、施工任务等,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工作中。

3.创造条件,注重协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

军校学员毕业后担负着部队建设发展的重任,个人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力量十分有限,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完成各项任务,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通力协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较好的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军校教育要注重对学员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当中,根据学员的特点,在课程设计和实验任务中,可将学员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课题小组。学员在各个小组中合作学习,为全组的成功而努力,各人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协作,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时各小组之间相互比较,相互促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员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三)注重学员学习能力考核,改革评价方法

传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期末课程考试,这种评价方式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能力考核。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考核中要加强对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增加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学员的课程实习效果、课上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作业等都计入平时成绩,强化学生进行探索和主动参与学习。

三、结 语

未来部队建设需要素质全面的复合型军事人才,军校教育就要紧紧抓住这个需求,努力培养贴近部队、贴近一线、贴近实践的军事人才[5]。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是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核心,基于建构主义的军校《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使学员能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建构主义教学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多层次循环,既符合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学员在理论、实践以及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的提高,进而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

[1]刘志辉.军队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

[2]崔岐恩,钱海娟,陈小萍.建构主义:新课程改革的灵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2):37-40.

[3]朱旗,李才华,郝广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工程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102-104.

[4]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概念教学模式初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5]许金余.紧贴实战,瞄准战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军事人才——新时期军队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C]//全军第十二届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9,10:416-418.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建构主义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