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豆粕价格陡涨原因分析及后期走势判断
2012-03-29虞丽娜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224005
虞 华 虞丽娜 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 224005
今年清明节后首个交易日(4日5日),大连豆粕期价指数高开高走,收盘上涨144元/吨。收报3379点,4.47%的单日涨幅创下自2010年10月11日以来的最高纪录。价格调查资料显示:3月份以来,豆粕批发价格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2012年4月7日豆粕全国平均价格达到3391元/吨。其中最高价格地区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3560元/吨,最低价格地区黑龙江绥化市明水县3240元/吨。据了解,期现货市场人士对豆粕价格的中长期走势并不十分看好。截至3月29日,沿海地区豆粕出厂价格普遍回升。环渤海地区普通蛋白豆粕出厂价格为3220-3340元/吨,较之前一周上涨100-120元/吨;华东沿海地区3310-3340元/吨,上涨80元/吨左右;华南沿海地区3360-3400元/吨,上涨80-100元/吨。今年以来,沿海地区豆粕价格整体上涨,涨幅多在360-520元/吨。黑龙江普通蛋白豆粕出厂价格为3250-3260元/吨,局部略升,今年以来大多累计上涨80-110元/吨。
1 近期豆粕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1.1 供应偏紧
去年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中间贸易商和油厂的豆粕囤货量都很少。前期国内油厂开工率较低、从而导致近期豆粕现货市场出现了阶段性的供不应求。
1.2 减产预期
年初以来,市场上连续炒作南美大豆产区干旱因素,近期美国农业部调低美国大豆播种面积更助涨了豆粕价格。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12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7390万英亩,低于去年的7497.6万英亩和此前市场预测的7550万英亩均值。受此影响,CBOT大豆期价3月末一举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压力位,其他豆类商品期价也大幅上涨,这可能也是导致4月5日国内豆类商品期价大幅走高的直接原因。
1.3 季节因素
通常每年11月份大豆收获后的几个月是豆粕的生产旺季,4-8月是豆粕的生产淡季,而豆粕的需求一般从3月份开始到10月份逐步转旺,在此期间豆粕的价格容易出现波动。
1.4 比价关系
国内玉米等相关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提振了豆粕价格。玉米和豆粕是农产品板块中相关度较强的两个品种。今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不仅产区当前玉米价格已接近去年的价格高点,销区玉米价格也不断上涨,广东港口东北优质玉米成交价格已达2545元/吨。在去年玉米大丰收、饲料消费进入淡季、后期粮源供应充足、深加工业盈利降低和需求疲软等众多因素促使玉米价格短暂回落后,当前玉米价格又涨到了历史高位水平。玉米近期的强势上涨对豆粕有一定支撑作用,这也是近期豆粕能领涨豆类品种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豆粕价格后期走势判断
2.1 养殖业景气度有所回升,需求有望增加
春节消费旺季结束后,国内养殖业一直处于需求疲弱状态。但近来随着天气转暖,部分地区生猪疫情有所缓解,仔猪存活率及母猪产仔率均有所回升。据农业部统计数据:3月初我国生猪存栏量45846万头,同比增长5.5%,能繁母猪存栏4949万头,同比增长3.3%。预计气温的逐步回升将对4月份生猪补栏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后期饲料需求有望增加。
2.2 大豆进口暂时难以恢复,供给依然偏紧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0.2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相互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虽然达到844万吨,同比增长13.2%,但现货供给偏紧的局面仍未改变。一是高品质大豆供给有限。由于南美减产和装运延迟,原定3月到港的大豆预计要4月中旬才能抵达,目前国内大豆主要是美国豆源,蛋白含量偏低,降低了油厂压榨动力。二是榨油厂挺价心理明显。2月份以来我国榨油厂整体开工率维持在63%-70%的相对较低水平。较低的开工率和相对偏低的库存提振了油厂的挺价心理。三是今年豆粕未成交订单量较大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截止到3月中旬,榨油厂仍然有未执行订单191万吨,仍存在加工需求。由此可见,大豆短期供给偏紧的局势难以改观。
2.3 短期走势高位震荡为主
虽然美国农业部报告播种面积预估调降,但据美国农业部测算,目前美国大豆库存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而今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估计仍将维持在去年的高水平上。近期豆粕价格的大幅上涨,询价的企业虽然开始增多,但愿意大量采购的企业并不多。后期随着油厂压榨利润的回升,开工率也将迅速提高。在国内大豆供应充足、港口进口大豆库存庞大的情况下,预计豆粕市场需求会很快得到满足。综上分析,虽然豆粕上涨势头迅猛,盘中增仓明显,但短期需求疲软,在当前下游的肉蛋禽价格运行稳中有跌之时,豆粕价格维持一枝独秀格局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国内豆粕市场的供应紧张格局很难长期保持,经过大幅上涨的豆粕价格随时可能出现回调,预计短期高位震荡可能性较大。二季度,宏观、油籽库存和消费情况将主导豆类市场走势,在国内库存高企和消费进入淡季的压力下,豆类振荡的概率较大。但二季度政府或放松货币政策,降息、下调存款准备率有可能出台,对豆类价格仍然有一定支撑。因此豆粕二季度振荡仍为主基调。
3 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暴涨导致饲料跟涨
日前,国内玉米价格接近2600元/吨,豆粕报出3400元/吨。两种原料占据了饲料含量的近90%。受成本因素影响,近两个月来猪料价格已两次微涨,每次涨幅约在50元/吨左右。“涨价”对饲料企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涨”可能会面临客户流失的压力,“不涨”又不得不面对高成本的压力。从成本分析,目前多数饲料厂已经接近不赚钱的状态,按照目前的原料价格和最终饲料成本,一吨全价料也就赚40-50元。大规模的全价饲料企业人工成本、包装成本之和约为120元/吨,而中小规模的在此之上,高的甚至达到180-190元/吨。在小中大猪料阶段,玉米的用量约为65%,豆粕用量在20%-25%不等,加上预混料以及一些其他的添加剂,再去除配方成本和1%的原料加工损耗,品质较好的小猪料的价格约为3500元/吨,中大猪料价格约为3300元/吨左右。而一些非品牌的猪料企业,由于采购的玉米等次相对较低,采用的杂粕、DDGS等原料成本相对较低,生产出全价料的成本会低于上述的价格。
由于后市国内豆粕价格市场的供应紧张格局很难长期保持,经过大幅上涨的豆粕价格随时可能出现回调,因此广大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大豆和豆粕期货及现货市场行情,控制合适的豆粕仓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