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技术管理,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2012-03-29徐继敏
徐继敏
(四川华能宝兴河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雅安 62500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确保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实现的攻坚阶段;因此,既要妥善解决安全生产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区域性的问题,又要积极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安全生产工作已经进入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安全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的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坚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企业、政府、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从根本上提升全社会的安全保障和安全发展能力。
四川华能宝兴河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宝兴河公司)全面负责宝兴河流域“一库八级”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和经营,目前已建成雨城、铜头、小关子、硗碛和宝兴5 座水电站,发电总装机容量735 MW。华能宝兴河公司从成立之初便把“科技兴企”作为发展战略,长期注重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技术管理,不断引进和整合适宜流域梯级水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优势科技资源、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科技的支撑和发展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的保障能力,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安、促安、保安”的坚实之路。2012年2月,雨城和铜头水电站安全生产天数双双超越5 800 天。
1 企业重视,常抓不懈
1993年第一期梯级项目雨城、铜头电站的开发过程中,公司就明确提出了以“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远方集中监控”的综合自动化技术为方针,创建国际一流的梯级水电开发企业的发展目标,高标准树立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成立了以公司领导和安全生产部为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全面负责流域梯级电站的安全管理。各届公司领导亲自参与并积极推进电站的方案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等环节,以科技创新的高标准为起点,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的顺利建立和优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流域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历届公司领导始终积极贯彻“科技兴企”的战略,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方法和先进技术,充分借鉴国内外水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立足企业实际,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瑞典ABB 和奥地利ELIN 等公司的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流域梯级调度中心,形成了“梯调中心—通信系统—远方电站”之间完善的计算机远程实时监视和控制网络。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覆盖全流域各个电站的工业电视监控网络、火灾自动报警、宝兴河流域水情自动化测报、流域梯级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等系统。不断完善的科技投入和技术装备,为公司的安全管理逐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打造了夯实的技术基础。
公司在不断加强技术投入的同时,常年坚持不懈地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分解目标责任制和细化岗位安全生产实施细则;不断适时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整治”、“安康杯”等阶段性活动,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年”、“外包工程管理年”、“反违章治理年”、“生产现场标准化年”等长期性专题宣教和治理活动。同时,结合电监会组织的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活动和行业可靠性管理等工作,长期持续开展生产现场危险点分析和隐患排查治理,将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的重心前移,侧重于超前管理、过程监督和预案针对性完善等方面,不断夯实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实力。
2 激励机制,全员参与
公司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树立了安全生产全过程、全寿命、全员化的综合管理思想,明确每位员工既是岗位安全生产的执行者,也是岗位反违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有安全生产监督者的权力和义务。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考核制度》鼓励并要求全员参与每月的安全分析会、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和整改“回头看”,确保每次发现的每项缺陷和事故都有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的整治措施和预防方案,由安全监察机构每月进行回访和通报,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形成闭环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指令“言必行,行必果”。
在成立之初,公司就按照“强化技术,一专多能”的原则精细化配置人员,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主动搭建综合平台,让广大员工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综合才能和特长,从而充分调动了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积极性,让每个员工都把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成自己事业发展的基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机制的激励作用,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常年开展“鼓励创新、表彰创新、促进创新”的活动。公司每年都要制定员工安全培训计划,动用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各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安全培训。通过鼓励岗位成才,表彰岗位成才,发挥“岗位技术能手”和“岗位安全标兵”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催化剂作用,变传统企业“要求员工参与安全”的管理形态为“员工积极主动要安全”的常态。公司建立了良好的用人机制,选用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安全生产人才,为积极推行并实现高效的现代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不断注入强劲的动力。
公司现有职工171 人,文化程度结构为:硕士15 人、本科131 人、大专23 人、中专2 人,全面负责流域5 座已建电站和2 座在建电站的安全生产和基建工作。近年来,全员人均劳动生产率达420万元/年,人均利税达260 万元/年。通过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每位员工都成为公司传动系统的主动轮,促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保障了梯级各座电站的发电设备始终处于“能发电、发好电”的良好安全生产状态。
3 精细运行,确保满发
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既有运行和检修分离的机制,也有运行和检修融合的模式。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员工的特长,结合各个电站现场的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不同电站的运行模式,不断坚持并深化“及时发现、应消即消、消必消好、控制源头”的安全生产“零缺陷”管理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确保发电设备能够满发电、多发电。近年来,公司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装备,投入大量资金对运行管理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继续完善和购置工业视频监视系统、远程控制系统、水情测报系统、优化调度系统、机组振摆监测系统、设备巡检系统、蓄电池内阻分析系统、微水分析仪、红外成像设备等有效的安全运行监控和保障设备,从硬件上为精细运行提供可靠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倾力做到设备“零缺陷”的安全管理目标。在生产运行管理过程中,每个现场都实施“巡回监视—缺陷登记—消缺处理—记录回传”的闭环安全管理模式,使设备的缺陷和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发电设备的健康状态。
同时,公司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在管好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要确保设备的经济运行;既要多发电,又要降本增效;在保障设备和电网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从技术管理的角度倡导经济运行,从主观的角度促进经济运行,不断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近年来,公司加强了对安全运行、经济运行等工作的管理融合,充分发挥硗碛电站龙头水库的年调节作用,扩大流域梯级调度的优势,强化经济运行制度的落实,充分利用节能调度的政策优势,争取与上级调度部门的沟通与支持,建立和完善了经济运行联系制度,定期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应对变化无常的电力市场,不断增强主动性和预见性。在2010年四川电力市场疲软和全川电网新增发电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公司仍然取得了年发电量创历史新高的好成绩。在2011年流域来水同比减少30 %的情况下,公司通过精细调度,以提高枯水期和高峰段电量的比例来提高单位电量的综合电价为途径,圆满完成了年度经济指标。近年的探索和实践,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精细运行和经济运行相结合不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4 优质检修,提高保障
在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中,公司始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基本原则,以消除重大隐患和缺陷为重点,恢复设备的性能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目标,在现行定期检修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有效的在线、离线检测手段,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每年不定期地对机组设备的运行记录、检修历史记录、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数据、机组性能分析数据和设计数据等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对比,不断使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加强设备的状态分析工作。根据不同设备的重要性、可控性和可维修性,形成了一套融定期检修、故障检修、状态检修为一体的综合检修模式。在安全生产部(安监室)的组织下,对流域梯级电站分2 个片区成立了宝兴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组和雨城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组,对各个电站的检修项目开展包括检修外包项目管理、检修计划、检修准备及进度、安全和质量控制、检修总结及评价、检修费用的核定管理与考核等工作,以项目管理PDCA 的模式全程参与检修项目的决策和实施,确保每一个检修项目的优质可靠。
逐步完善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手段,实现了设备状态评价准确、设备在线监测分析可靠、设备消缺及时到位、设备检修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了各电站设备无欠修、无失修的安全生产稳定状态。经过十多年来的积累和总结提升,公司的管理面貌不断发生着创新的变化:生产信息全面、准确、及时;生产人员数量大大精减,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不断成熟;设备的安全生产状况不断优化;设备管理的安全措施逐步完善;公司的经营效益逐年稳步提升。
5 结束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不断提高的技术管理要求,公司将继续强化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实施科技兴安战略,锐意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加强和优化设备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方针,深挖潜力、统筹兼顾、加大投入、持续推动,及时研究和调整安全生产管理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和考核力度,并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