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诊学校发展的焦点:解决常态问题的行动研究

2012-03-29孔凡哲张新慧梁红梅

关键词:纸浆胜利学校

孔凡哲,张新慧,梁红梅

(1.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2.辽宁省鞍山市胜利小学,辽宁 鞍山114000)

问诊学校发展的焦点:解决常态问题的行动研究

孔凡哲1,张新慧2,梁红梅1

(1.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130024;2.辽宁省鞍山市胜利小学,辽宁 鞍山114000)

学校改进是当前中小学校发展的难点和焦点之一,对于60年校龄的学校更是如此。之所以困难,不仅在于“老”校已经形成定势,而且难在如何激发新活力,并有效发挥原有资源的正面作用。问诊学校发展的焦点在于解决常态问题。为此,我们以60年校龄的胜利小学为实验学校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的基本流程是:学校问题诊断→学校改进策略拟定→实践尝试→问题再诊断→改进方案常态化(→转入下一个系列问题的诊断及其解决)。改进策略方法集中表现为:以同课异构激活动力,以“问题驱动、研训一体”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学校特色,以教学机制建设作为“造血”工程,以名教师培养作为“种子”计划,以探索评价的实践操作策略作为学校已有传统工作的改进重点。3年的学校改进实践证实,以问题解决为切入点的学校改进策略,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学校改进;问题诊断;行动研究;问题解决;实践

2009年8月开始,东北师范大学与鞍山市铁东区启动学校改进UAS[1]项目。胜利小学为10所改进学校之一,由孔凡哲教授领衔的专家指导团队(以下简称指导团队)具体指导。在指导团队现场诊断性调研[2][3]66-69、明确学校现状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团队与学校一起制定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针对性方案,即以解决学校常态问题为切入点,持续行动,稳步提升的学校改进3年方案。

一、学校发展问题诊断过程

胜利小学始建于1951年,业已形成自身的传统与惯性。这样的学校该如何提升?学校改进的关键在于“对症”。为此,指导团队针对胜利小学实际,制定了“先做学校临床诊断,再依据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方案”的基本策略,先后在2009年9月2—4日、10月10—11日、11月10—11日连续三次深入胜利小学进行系列的现场诊断,内容涉及学校领导、教育管理、日常教研、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特色与发展等层面。

其中,既涉及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问卷调查,又包括家长访谈、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参加校级会议等内容。

二、学校改进方案的拟定

2009年12月,在经历了3个月的学校发展临床诊断之后,指导团队与胜利小学领导反复协商,形成学校改进方案。该方案历经2010—2011年4个学期末的调试,逐步完善。

学校改进工作集中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即以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中心,以变革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为基本点,以提升学校文化品味为基本点,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学习型学校、形成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为基本点,最终达到学校改进的预定目标。

(一)学校文化建设

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与之相符合的学校文化。胜利小学改进的重点在于凝练和提升校风、教风和学风。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度的确立、校园环境和教室的布设(壁画、标语、以学生为主体的专栏、雕塑等)、墙报、师生行为方式等等,都聚焦“让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办学理念①即一方面,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倡导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发展,健康成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美好生活奠基;另一方面,尊重教师劳动价值,倡导教师幸福执教,不断进取,为教师的职业成长搭建成功舞台。,并将办学理念显性化,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校园文化,是胜利小学亟待进一步落实的改进任务之一。

(二)建设校本教研、培训的机制

1.建立“室本”团队,即以年级组、学科组(即工作室)为单位,建立团队

其目标在于优化基础团队建设,缩短新教师成熟期。其活动形式主要包括:(1)以主题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即每周一下午班主任围绕班级管理主题集体备课;每周二早晨的第一、二节课,科任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主题集体备课。(2)将帮扶新教师、青年教师的“磨课”常态化,并在日常工作中随机进行。(3)将“学、做、教”的研究性的校本培训活动常态化,即每学期侧重安排系列的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做一个小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一次感悟和提升。

2.成立校本教研团队,促进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推出教学新秀

成立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学委员会,将有研究愿望与研究能力的数学、语文等学科的骨干教师及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实现共同成长。将其目标定位于: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团队自主研修,“催生”名师,培养新秀。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团队结构,例如,语文、数学教学委员会,分别由主任委员1人、委员若干人组成。而主任委员由“个人申请+领导任命”产生,委员由“个人申请”产生。

3.活动开展

每个团队每个学期自主设计、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例如,2011年秋季学期美术团队以纸浆画教材出版为主题,语文团队以“小学习作教学研究”为主题。而活动内容采取专题培训、课例研讨,活动安排在每学期的固定时间。课堂教学研究随机进行。每学期的学科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安排在第十一至十二教学周,以“课例展示+成果发布”为其基本形式,特殊情况下适当调整。

(三)深化有效课堂评价的探索,增加面试等新的评价方式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胜利小学始终致力于学生评价改革探索,先后在思想品德评价、完善“等级评定”、“考试制度改革”、“等级+评语”等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评价体系,其经验先后在全国、省、市、区等范围内推广。

在UAS项目中,胜利小学充实已有的学生评价改革成果,将侧重于德育评价的改革深入到学生学业评价领域、课堂教学评价,重点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进行课堂及时性评价、面试(数学口试)等新方式方法的改革探索。

(四)高年级教师走向分学科发展的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铁东区的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几乎全部采取包班教学的管理模式(既教语文,又教数学),对低年级来说,这种模式的优点非常突出,而对于高年级来说,其缺点也非常明显。针对四、五、六年级教师,学校建立数学教学委员会、语文教学委员会等组织,定向发展四、五、六年级教师的一个主攻方向、一个辅助方向,逐步过渡到学科教师专任制(即专门的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等)。

三、实践尝试

在2009年9月—2012年5月持续近3年的学校改进实践中,指导团队和胜利小学全体员工开展行动研究,聚焦课堂、关注学校机制建设,让课堂优质高效,让学校文化充满新的活力。

(一)以同课异构激活动力

“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在“独立备课→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设计,在“异构→交流→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相互比较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010年3月,由指导团队搭桥,在胜利小学召开了“小学数学中德研讨会”,德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伊丽萨白·施万克教授,与指导团队专家全程参与评课、研讨,活动在当地产生广泛影响。2010年4月,胜利小学与东师附小共同举办了“同课异构”研讨会,两校分别就小学数学“认识角”一节课、小学语文“献你一束花”一节课,现场展示本校教师集体备课后的课堂教学实况。两种不同的课堂呈现结果,教者的说课、反思与专家的及时点评,使铁东区200多名与会教师产生强烈共鸣,促进了由观念到教学行为落实的转变,开阔了视野,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5月,在指导团队的引领下,胜利小学进行了校内“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同课异构”使更多的教育思想以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细节,得以自由交流与碰撞,促进了教学反思和实践智慧的提升,真正为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助力。

2011年下半年,围绕着课堂诊断及其改进,开展了典型课堂教学案例[3]66-69的系列研究,提出“在保障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理解性掌握的同时,让每一位学生经历过程、体验方法,经历思维方法的一次熏陶和洗礼”[4]的课堂教学改进的新观点,备受关注;而由指导团队牵线搭桥,请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直接到学校现场指导、研讨、交流的做法,更拉近了编者与教师的“距离”,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执行力。

(二)以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学校特色

纸浆画就是以纸浆为主要材料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纸浆质地柔软,可塑性强,安全无毒。纸浆画颜色鲜艳,并具有浮雕效果。因而,纸浆画也被称为“纸雕塑”。在指导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学校以美术组全体教师为主力,全力设计、开发适合小学的“纸浆画”校本课程,并作为“特色课程”在全校实施。

纸浆画是以工艺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学生对主体世界、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认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三个模块内容的典型主题分别是“表情与脸谱”、“自然、社会与科技”、“卡通与科幻”。相应的评价方式确定为“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兼顾发展性评价”,以“赏识”学生点滴进步为起点,让学生通过纸浆画建立自信,赏识他人的优点,肯定他人的进步。在2011年10月“学校改进与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纸浆画校本课程,获得与会代表的强烈认同。

四、现存问题的再诊断

反思近3年的学校改进历程,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改进取得显著成就,也存在一些新问题,各项改进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巩固、深化:

(一)如何有效调动全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快缩短差距,是学校未来发展亟须解决的新问题

毕竟,一般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的差距,是学校发展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以常态的校本研究为载体的活动,其活力仍需不断强化

目前,改进工作以问题解决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研究为主要形式,涉及有效备课、“同课异构”、课堂反思、课后反思以及课后改进提高。其中,以集中培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促生名师,成为带动教师发展的积极动力,这些做法取得显著效果。而如何保持其活力,不断推陈出新、让每个层次的参与者保持激情,是亟待深入思考、逐步解决的问题。

(三)纸浆画校本课程内容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在出版纸浆画校本教材并全面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纸浆画各个主题之间的层次性、关联性,是胜利小学在纸浆画校本课程推进中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五、未来发展的思考:改进方案的常态化

(一)继续保持已有的教研活动

对于已有的活动,诸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青年教师自主读书论坛,青年教师教材考试,教师个人特色工作汇报等,需要保持原有的活力,并不断激活其新的生长点。

(二)备课做到智慧共享,注重反思

1.定学期计划。以便于明确整个学期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范围,并做出通盘安排。

2.定单元计划。包括单元教学目的、课时分配、课的类型、教学准备、学习准备等。

3.定课时计划。课时集体备课具体程序继续采用“个人初备—集体讨论—修改完善—先导展示—二次备课—教后反思”的模式。

其中,“先导展示”针对个别难处理的课题,在课时教案制定出来以后,选择一名教师提前上课,供全体同科教师观摩研讨,以验证集体备课所形成的统一思路是否可行,为同一类课题或课型的教学提供范例。先导课展示后,马上组织针对性再讨论,最终形成供全科教师上课的教案。在“二次备课”中,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1)备共享教案的解读及实施。(2)备课程资源的再次开发。教师根据个人专业发展需要,选择一个层面进行二次备课,对于教龄较短的新教师,选择第一种视角比较合适,而教龄较长、具备一定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选择后一个视角比较贴切。

4.教后反思。UAS项目启动初期,指导团队对胜利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了一次全面诊断,针对“反思形同说课”、“描述效果多,反思方法少,报喜不报忧”等存在问题,指导专家给出课后反思的6个秘方,即反思“得意、失意、创新、问题、生成、改进”,收到良效。近3年的实践表明,“主动反思”已经成为胜利小学教师的普遍而自觉的习惯。

(三)“研课”做到多元合作,团队俱进

各教研组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研究形式,既抓“名师工程”,又重视“弱势群体”。

1.同题研讨

各组分别选择同类课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开展“接力棒式”的系列研讨。由第一位教师执教,全组教师听评课后,由第二位教师上重建课,以此类推,逐渐摸索出一种课型结构,使全组教师都得到真实发展。例如,五年组总结出了语文拓展阅读课文基本教学模式:有效预习→反馈巩固→深入理解→拓展练习。

2.定人研讨

教研组在培养“二梯队”对象的同时,带上“三梯队”的教师。即先由“三梯队”教师独立备课、上课、自评、反思,再带“三梯队”教师听“二梯队”教师执教同一课,课后由“三梯队”教师先评课,由于此时“三梯队”教师已有了全程的真切体验与思考,因而,“谈”出来的观点有根有据,获得两节课的对比体会,更获得改进的新思路。再由其他教师评课,最后是“一梯队”教师全面点评,如此,二、三梯队的教师都能有所感悟,“纵向看自己、横向学别人”。

3.磨课

这是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训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这种反复推敲、试讲的过程,能促进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提升。

4.阶梯课

即让同一年级教师整合教育资源,将每节课备“精”,然后选择一位教师上课,其他教师现场观课,提出改进意见,由执教教师根据改进意见,修改完善教案;再选择另一位教师、在新的班,实施同一节课。

5.赛课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定规模的赛课活动,以赛代训。特别地,青年教师赛课是胜利小学的传统,在一次次的赛课磨砺中,学科团队共同前进,青年教师得到迅速成长。

(四)监控做到关注常态,检测能力

两年半的学校改进,在胜利小学逐步形成了教学监控常态化,有效保障了每节课的质量。

1.推门听课

听课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最佳途径,能够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听课领导在不影响教与学的情况下,查阅学生的课本和练习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批改情况;在学生独立作业时,观察其作业过程,鉴别其是否已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化解了学习的难点。

2.巡课

随堂听课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全面实施。胜利小学在随堂听课的基础上,以巡视课堂的形式对课堂教学展开调查,从覆盖学生全员的视角收集课堂信息,肯定教学成效,诊断问题所在,及时调整落实。而巡视课堂一是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诊断教师是否按课表上课、课堂教学状态如何等等;二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诸如有无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堂投入的状态、学习方式等等。而教学领导在学校领导层面及时反馈巡课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诊断、矫正。

3.教学质量监控

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可以有效监督、引导教师的常规教学活动,使教学质量得以保障。为此,胜利小学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这些办法既有针对原有教学机制的传承,也有针对备课、观课、评课、反思等环节的新措施。这些措施确保了教学有序进行。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针对60年校龄的胜利小学开展的学校改进行动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需要在后续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1]马云鹏,欧璐莎,金宝.从双方合作到三方合作:学校改进模式新探索——以鞍山市铁东区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1(4):25-28.

[2]孔凡哲,张胜利.中小学教研模式创新的思路与实践——“问题驱动、研训一体、共同发展”教研新模式实证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10):67-69.

[3]李中华,孔凡哲.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案例改进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4]孔凡哲,崔英梅.“巧算”背后的学科韵味——对知识技能教学的重新审视[J].人民教育:半月刊,2011(11):44-46.

Interrogation School Development Focus: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Action Research

KONG Fan-zhe1,ZHANG Xin-hui2,LIANG Hong-mei1
(1.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2.Shengli Primary School in City of Anshan,Anshan 114000,China)

School improve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reform and the focus of the difficulties,with 60years of school age school is even more so.The difficulties not only lie in the“old school”has become set,but that,how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original resources,coruscate new vitality,also a difficult problem.Inquiry of school development is the focus of solving problem.Therefore,we choose Shengli Primary School as the experimental school with action research.The school has over 60years of school age,and action research in the basic flow is:diagnosing the school problem →developing the school improvement strategy→practicing the strategy→diagnosing the problem again →normalizing improvement program (and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diagnosis and solve),specifically to an improved method for performance:to active power with different methods of the same course different,to“drive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training teachers”to achieve the common development,to develop school-based curriculum promotes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s,taking the teaching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s“hematopoietic”project,in order to teachers training as“seed”plan,to evaluat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as one of the key work.In the victory three years of primary school improvement practice proof,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the entry point of school improvement strategy is feasible,and has good popularization value.

School Improvement;Problem Diagnosis;Problem Solving;Action Research;Practice

G521

A

1001-6201(2012)03-0153-05

2011-12-20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OA107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880057)。

孔凡哲(1965-),男,山东济宁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校长,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张新慧(1970-),男,辽宁鞍山人,辽宁省鞍山市胜利小学校长;梁红梅(1977-),女,山东曹县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何宏俭]

猜你喜欢

纸浆胜利学校
日奔纸张纸浆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学校推介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100%废纸浆生产彩色薄页纸
胜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